桃臉牡丹鸚鵡(小鸚)

桃臉牡丹鸚鵡

小鸚一般指本詞條

桃臉牡丹鸚鵡(學名:Agapornis roseicollis):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臘白色,眼睛黑色。全身羽毛有明亮整潔的杏仁綠色。身體下部是較淺綠色的羽毛,尾羽為彩藍色,深玫紅色的前額,象牙色的啄和灰色的腳,整體顏色配合得十分美麗。在人工飼養的培育下,有了很多不同羽色的品種。

主要以種子、漿果、水果為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成熟的穀類作物,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野生種群分布於安哥拉、納米比亞和南非。波多黎各、波札那和辛巴威也有偶入。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物種分類,亞種,品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桃臉牡丹鸚鵡體長16厘米,體重48-61克。雌鳥略重於雄鳥,雄鳥翼展98-102毫米,雌鳥99-106毫米。該物種的羽色顯示與年齡相關,並且在較小程度上顯示著色的性變異。雄鳥的鳥體為綠色,前額、眼睛後方的細窄條狀羽毛為紅色;頭頂、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和胸部上方為粉紅色;身體兩側、腹部和尾巴內側覆羽為黃綠色;尾部為亮藍色,尾巴上方綠色,內側藍色,除了中央的羽毛之外,所有的羽毛都有一條黑色的帶子,末端有紅色的斑點。翅膀內側覆羽為綠色,並帶點淺藍。這個品種的雌性非常相似,但顏色略顯暗淡。鳥喙黃白色,虹膜深棕色。
在野外共有2個亞種。指名亞種和安格拉亞種,可以通過其更明亮的顏色識別。安格拉亞種喉嚨更紅,帶有淡淡的薰衣草色。綠色更深,臀部的藍色更紫。鳥喙也與指名亞種不同,是白色的有綠點。
幼鳥的鳥喙會帶有黑色,頭部為灰粉紅色,要4個月後才能長成和成鳥一般的體色。桃臉牡丹鸚鵡是中國最普遍的小型鸚鵡之一,也是最體型最大的愛情鳥,體長略短於黑翅情侶鳥鸚鵡,但體重較重。有各式各樣不同色系的變種。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乾燥林地內,從次沙漠地帶的乾燥草原、熱帶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區、河流旁的林地、棕櫚樹林到農作物區都是常活動的範圍,主要的棲息處都在水源區附近。

生活習性

桃臉牡丹鸚鵡一般都是5-20隻左右一起活動,但在覓食時與至水源地喝水時會數百隻聚集,平時在群體中總是喜歡彼此爭吵不休,非常吵雜;平時會漫無目的的覓食,遇到水源處就會停下來,等到水源乾涸以後,鳥群就會繼續移動尋找下一個水源,非常依賴水源,一天之中往往要前往水源處好幾次;有時候農作物成熟時他們會大批聚集覓食,被當地農民視為害鳥。叫聲雖不大,但是聲音尖銳,常會吵雜,個性十分活潑、愛玩與好奇,與主人從小有良好互動的手養鳥喜愛親近人,有些也會很調皮、捉摸不定,行動很敏捷,一不小心常常會逃脫,可以修剪羽毛防範飛走的可能性。
主要食物為種子,有時會在地上吃草類種子,也常至農田內吃小米栗及玉米,或到果園及花園吃葵花子,在許多地區被視為嚴重破壞農作物的害鳥,天氣冷時會數隻棲於樹枝上緊靠在一起,通常築巢在岩石裂縫中或占據別種鳥的巢。

分布範圍

野生的桃臉牡丹鸚鵡分布範圍集中在非洲的西南部。它們居在住南非的西北角開普省北部,東非的波札那,穿過納米比亞南部的橘河和西半部,進入安哥拉的西南角。 由於自然範圍的擴大,恩加米湖周圍的區域很快就會被桃臉牡丹鸚鵡所占據。 該物種在世界許多地方被馴化為鳥籠,包括美國和日本。
桃臉牡丹鸚鵡分布圖桃臉牡丹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在2-3月及4-10月會進入繁殖季,僅雌鳥孵卵,窩卵數約4-6枚;籠養鳥十分活潑好動,是很健壯的鳥兒,喜愛鳴叫,有時很吵雜,愛啃咬,玩具及新鮮樹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種子外,蔬菜水果、穀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們更健康。
繁殖難度低,適合剛入門者做繁殖嘗試,群養繁殖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築巢所需之稻草、樹枝、樹葉等供它們使用,約在交配後10天會生下第一枚卵,每隔一天下一枚卵,一窩約產4-6枚卵,在6-7天后即可檢查卵有無受精,孵化期約21-23天,30-35天后幼鳥羽毛長成,親鳥有時可能因礦物質缺乏而拔幼鳥的羽毛,在雛鳥孵出後的期間宜提供營養且豐富的食物,抓出手養最佳天數約10-14天,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巢外。

物種分類

亞種

桃臉牡丹鸚鵡(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桃臉牡丹鸚鵡安格拉亞種
Agapornis roseicollis catumbella
B. P. Hall, 1952
2
桃臉牡丹鸚鵡指名亞種
Agapornis roseicollis roseicollis
Vieillot, 1818

品種

美國紫羅蘭美國紫羅蘭

●美國紫羅蘭(American Violet)
●丹麥紫羅蘭(Danish Violet)
丹麥紫羅蘭丹麥紫羅蘭

美國玉桂美國玉桂

●美國玉桂(American Cinnamon)
●澳洲玉桂(Australia Chinnamon)
澳洲玉桂澳洲玉桂

美國黃美國黃

●美國黃(American Yellow)
●檸檬黃 Yellow Lime single factor
檸檬黃檸檬黃

橙面橙面

●橙面(Orange-Face)
●橙面黃身(Lutino)
橙面黃身橙面黃身

海水綠海水綠

●海水綠(Seagreen)
●桃臉 (Peach-faced Lovebird)
桃臉桃臉

淡棕淡棕

●淡棕(Fallow)
●荷蘭藍(Dutch Blue)
荷蘭藍荷蘭藍

橄欖系橄欖系

●橄欖系 (olive)
●翡翠系 (Jade)
翡翠系翡翠系

白面藍白面藍

●白面藍(White Face Blue)
●深色紫羅蘭(Dark factor Violet)
深色紫羅蘭深色紫羅蘭

紅羽紅羽

●紅羽(Red Suffusion Lovebir)
●澳洲雜色(Australian Receive Pied)
澳洲雜色澳洲雜色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