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駁骨(中藥)

小駁骨(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駁骨,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小駁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駁骨
  • 別稱:小接骨、駁骨草、裹籬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唇形目
  • :爵床科
  • :洋爵床屬
  • :小駁骨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採收
  • 用量:9~12g
  • 貯藏:置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 味,歸 經,功 能,主 治,用法用量,禁 忌,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 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莖葉。

性 味

味辛,性溫。
1、《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溫。
2、《本草求原》:辛,平。
3、《陸川本草》:辛苦,微溫。

歸 經

肝,腎經。

功 能

有祛風止痛,續筋接骨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痛,血瘀經閉,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

9~12g。外用適量。

禁 忌

孕婦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切段。

生理特性

本品莖呈圓柱形,有分枝,長40~2250px,直徑0.2~75px。莖表面黃綠色、淡綠褐色或褐綠色,有稀疏的黃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稜線,節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對生,捲縮破碎,展平後呈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4~350px,寬1~50px;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脈略帶紫色。有的可見穗狀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苞片窄細,花冠二唇形。氣微,味微辛、酸。

產 地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拾遺》:治折傷,續斷骨,搗罨。
2、《生草藥性備要》:治風邪,理跌打,調酒服。
3、《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內服能去瘀生新。
4、《陸川本草》:治風濕骨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