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
耕地總面積894畝(其中:地894畝),人均耕地0.57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497.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2.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油桉、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111.1畝,其他面積3,940畝。有鐵、金、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394戶通自來水,有11戶飲用井水。有40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3.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戶(分別占總數的27.32%和23.31%)。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1輛,機車34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戶;建有小水窖359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7萬元,占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114.8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900頭,肉牛41頭,肉羊196頭,肉雞240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65.2萬元,占總收入的24%;工資性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457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7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67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村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6%。該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19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161人,距離鎮中學9公里。
人文地理
駐地小陷塘,以駐地得名。解放前屬會澤縣拖布卡區拖布卡鄉。解放後亦同。1956年屬東川礦區拖布卡區拖布卡鄉,1957年屬因民區拖布卡鄉,1958年屬東川市因民區拖布卡鄉,1959年屬拖布卡人民公社,1965年設小陷塘大隊。1984年5月改大隊為鄉,屬拖布卡區公所。1988年1月改設小陷塘村公所,屬拖布卡鄉。2005年撤鄉並鎮,屬拖布卡鎮。地處金沙江東岸山脊,多大風。轄小陷塘、磨槽灣 、牛棚子、楊梅山、七腳地、樹桔坡、破馬窯7個自然村,有耕地894畝,主產玉米、紅薯、土豆。有鐵、銅、金礦資源。
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缺少資金和科學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金礦、鐵礦等資源為龍頭企業, 其次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457元,增加到1949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7戶,共鄉村人口1579人,其中男性809人,女性770人。其中農業人口1579人,勞動力 8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苗族21人。到今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今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1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3.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各項財務收支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7 人。其中男黨員25人、女黨員2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