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邏輯

小邏輯

《小邏輯》德國思想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17年。

《小邏輯》主要包括“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定”、“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四部分。黑格爾把“存在論”中的質、量、度作為論證的事實基礎;把“概念論”中的絕對理念作為論證的最終結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討由這兩者形成的思維(理念)和存在(現實)的關係問題。

《小邏輯》是黑格爾的主要著作,構建了一個融思辨邏輯、形上學本體論相統一的完整體系。它代表了形上學和辯證法發展的高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邏輯
  • 外文名稱:Erster Teil der Enzyklopa 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Wissenschaft der Logik
  • 作者:【德】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 類別:哲學
  • 首版時間:1817年
  • 字數:約23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包括:三版《序言》,《柏林大學的開講辭》。《導言》,《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定》等緒論性部分,和正文《存在論》(一譯《有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一譯《總念論》)三篇。
三版《序言》分別寫於1817年,1827年和1830年,各自針對當時的一些不同情況發表看法,但卻有著同一主題,就是強調該書的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主義方法而是“和內容一致的方法”,也就是辯證的方法。黑格爾認為這是研究哲學的唯一科學的方法。 據此,他批評了不可知論、批判哲學以及虔誠派,啟蒙派等等。《導言》部分,主要是從邏輯和歷史兩方面反覆說明哲學與哲學思考的特點:哲學是以思想為對象的,它所採取的認識方式是反思,而一般思想的認識方式是直觀。但就內容來說,哲學的最高目的就在於確認思維與經驗的一致。從歷史角度說,哲學史的發展是有內在聯繫的,歷史開始的地方,也就是邏輯開始的地方。每一種特殊的哲學是一個小圓圈,整個哲學史便是一個大圓圈。
黑格爾在正文的《有論》中,論述了絕對精神在外化為自然之前在自身內部的過渡、推演,著重闡述了質量互變規律,在《本質論》中著重論述了對立統一規律和一系列辯證法範疇。黑格爾指出,《本質論》中的範疇不同於《存在論》的範疇,前者是直接性和間接性的統一,後者只是單純的直接性。在《概念論》中著重論述了認識論的辯證法,如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最後,指出“自為的理念”按其自身的統一性來說,就是直觀,這樣就“外化”為自然界。

作品目錄

導言
第一版序言
邏輯學概念的初步規定
第二版序言
一.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一態度;形上學
第三版序言
二.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二態度
柏林大學的開講辭
三. 思想對客觀性的第三態度
四. 邏輯學概念的進一步規定和部門劃分
第一篇 存在論第二篇 本質論第三篇 概念論
一. 質
一. 本質作為實存的根據
一. 主觀概念
二. 量
二. 現象
二. 客體
三. 尺度
三. 現實
三. 理念

成書過程

1806年,法國軍隊侵占耶拿,黑格爾所在的耶拿大學因之停課,黑格爾只得離校出走去外地謀職。從1808年到1816年,他任紐倫堡一所中學的校長。此時的黑格爾,沿著《精神現象學》的思路,系統闡發他的唯心主義辯證法思想。在1812年到1816年間,他寫下了其哲學體系的核心著作《邏輯學》(大邏輯)。1817年,他發表了《哲學全書》,題為《邏輯學》的內容構成其《哲學全書》的第一部分,該書原是黑格爾的授課講義,書中的內容全都出自黑格爾之手。黑格爾對這部分作了精心刪改,溶入他晚年更成熟的觀點。黑格爾逝世後,其弟子根據學生聽課筆記增加了附釋部分,一同收入《黑格爾全集》。後人為區分兩卷本的《邏輯學》與《哲學全書》中這一部分,便稱前者為“大邏輯”,後者為“小邏輯”。
《小邏輯》首次出版於1817年,後經過修訂增補於1827年和1830年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

作品思想

哲學的定義
在《小邏輯》中,黑格爾圍繞哲學的定義,闡述了哲學是什麼、哲學和現實的關係、哲學和辯證法的關係、哲學和哲學史的關係以及哲學的部門劃分等問題。
黑格爾認為哲學可以規定為對事物思維著的考察,也就是發現事物的本性是概念或理念。哲學是一個關於理念發展的辯證邏輯體系,而哲學史是理念自身發展的外在歷史形態,它和邏輯學相對應。邏輯和歷史既一致,也有差異。邏輯決定歷史,而歷史帶有外在性和偶然性,因此,歷史不能等同於邏輯。黑格爾把哲學體系當做自我證明、自我回歸的圓圈來處理,具體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研究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即邏輯學。第二,研究理念的異在或外在化的科學即自然哲學。第三,研究理念由它的異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學即精神哲學。
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即研究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研究理念的純粹規定,這樣一些純粹規定的系統就是代表人類思維的基本原理的邏輯學,同時還代表著事物的本性。邏輯學的概念就其是思維和事物的統一來說,就是真理本身。真理的邏輯和形式邏輯不同,後者處理的是思維的有效性問題,是非真謬邏輯,而真理的邏輯是有內容的真謬邏輯。在黑格爾的哲學中,邏輯學、認識論和本體論三者是統一的。
黑格爾認為,這種既是思想規定同時也表達了事物的客觀本性的理念或“純粹思想”,可準確稱之為“客觀思想”,客觀思想作為主客統一或思維和存在的統一,直接表現的就是絕對的規定和內容:黑格爾批判了以往哲學家對待客觀性的三種態度:樸素的態度、經驗主義、批判哲學和直覺主義。
邏輯體系
在《小邏輯》中,黑格爾的邏輯體系可分為三個部分: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
黑格爾認為:“存在只是潛在的概念。存在的各個規定或範疇都可用是去指謂。把存在的這些規定分開來看,它們是彼此對立的。從它們進一步的規定(或辯證法的形式)來看,它們是互相過渡到對方的。這種向對方過渡的進程,一方面是一種向外的設定,因而是潛在存在的概念的展開,並且同時也是存在的向內回復或深入於其自己本身。因此在存在論的範圍內去解釋概念,固然要發揮存在的全部內容,同時也要揚棄存在的直接性或揚棄存在本來的形式。”
對於本質論,黑格爾這樣加以闡釋:“當我們一提到本質時,我們便將本質與存在加以區別,而認存在為直接的東西,與本質比較看來,只是一種假象。但這種假象並非空無所有,完全無物,而是一種被揚棄的存在。本質的觀點一般地講來即是反思的觀點……我們常認為哲學的任務或目的在於認識事物的本質,這意思只是說,不應當讓事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須指出它是以別的事物為中介或根據的。事物的直接存在,依此說來,就好像是一個表皮或一個帷幕,在這裡面或後面,還蘊藏著本質。”
黑格爾指出,概念論是絕對唯心論的觀點。概念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概念作為概念是不能用手去觸摸的,當我們在進行概念思維時,聽覺和視覺必定已經成為過去了。可是如前面所說,概念同時仍然是真正的具體東西。這是因為概念是‘存在’與‘本質’的統一,而且包含這兩個範圍中全部豐富的內容在自身之內。”

作品影響

《小邏輯》一書是黑格爾哲學大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黑格爾晚年漸趨成熟的哲學體系的形成。黑格爾對自己哲學體系的核心的思想觀點,如“絕對精神”以及辯證法思想,在這本書中達到最全面的闡述。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在概括近代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的邏輯思維三個進程是:知性,堅持事物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對立的;辯證理性,打破事物對立的界限,承認相互轉化的可能性;思辨理性,在對立事物的相互轉化中達到認識的統一,所以,沒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人們能夠認識的事物也不完全是真的,真假只是絕對全體的兩個方面。他認為,要達到絕對統一目標,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方式是唯一的途徑。可以說,把辯證法引入哲學領域是《小邏輯》這部書最突出的特色和成就。而正—反—合的辯證方式,構成了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的基本方法。
《小邏輯》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邏輯學是他自然哲學、精神哲學的“靈魂”,而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不過是邏輯學的具體套用或表現。《小邏輯》對於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辯證法起過重要作用。同時,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也運用了《小邏輯》所闡明的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作品評價

文藝批評家王元化《王元化集:第五卷 思辨錄》:《小邏輯》給我的最大啟迪,就是黑格爾有關知性問題的論述。這些論證精闢的文字對我的思想起了極大的解放作用。因為知性的分析方法,長期被視為權威理論(指實質而不是名稱),恐怕至今還有人在奉行不渝。它使我認識到,自康德以來的德國古典哲學把知性作為認識的一種性能和一個環節是完全必要的。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出版年翻譯者出版社
1954年
賀麟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年
李智謀
重慶出版社
2009年
賀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他是對西方法律思想史有異常深遠影響的思想家。他出生在斯圖加特一個高級官員家庭之中。1788年~1793年在圖賓根大學讀哲學和神學。1793年~1801年在瑞士和法蘭克福等地做家庭教師。1801年到耶拿大學當講師。1808年~1816年任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18年他應普魯士政府聘請任柏林大學教授,主持哲學講座,開始形成自己的學派,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