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距紫堇(學名:Corydalis appendiculata Hand.-Mazz.)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無毛草本,常多數叢生,高15-30厘米。鬚根多數成簇,紡錘形至長圓狀肉質增粗,長0.5-3厘米,粗3-5毫米,兩端漸狹或突然變細,褐色,具長短不等的柄。花果期6-9月。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觀賞價值,藥用價值,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病蟲防治,採收和儲藏,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無毛草本,常多數叢生,高15-30厘米。
鬚根多數成簇,紡錘形至長圓狀肉質增粗,長0.5-3厘米,粗3-5毫米,兩端漸狹或突然變細,褐色,具長短不等的柄。
莖1-7條,不分枝或稀上部具1-2分枝,上部具葉,下部裸露,基部變細。
基生葉2-5枚,葉柄纖細,長4-11厘米,葉片輪廓圓形,二回三出羽狀分裂,小裂片倒卵形,長5-10毫米,先端鈍,具尖頭,基部寬楔形,略下延,葉脈縱向;莖生葉1-3枚,互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輪廓三角形至圓形,下部葉長和寬達3厘米,二回三出羽狀分裂,小裂片披針形至線形,長0.5-1.5厘米,先端急尖,其他同基生葉。
總狀花序頂生,長4-10厘米,多花,排列疏鬆;苞片下部者與莖生葉同形,向上裂片漸減,至最上部者披針形具齒;花梗直立,上部者長約2毫米,下部者長達12毫米,果時延長達2厘米,略下垂。
萼片鱗片狀,長約0.2毫米,有時具齒,極早落;花瓣天藍色,上花瓣長1.5-2厘米,花瓣片卵形,背部具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與花瓣片近等長或稀較長,下花瓣長8-9毫米,半下垂,基部具1下垂小距,內花瓣長約7毫米,花瓣片長圓形,基部兩側具鉤狀耳,爪楔形;雄蕊束長約7毫米,花葯長圓形,花絲狹卵形,上部漸狹;子房長圓形,長約4毫米,具2列胚珠,花柱細,長約3毫米,先端彎曲,柱頭雙卵形,上端具4乳突,基部兩側各具1乳突。
蒴果線狀長圓形,長7-10毫米,粗2-3毫米,果梗自基部下彎。
種子數枚,近圓形,直徑約1毫米,黑色,具光澤。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紫堇屬植物多喜溫暖濕潤環境,怕乾旱。喜半陰,畏陽光直射。怕積水,栽培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佳。生長期需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並適當施肥1-2次。浙江地區原產之紫堇屬花卉,夏季乾熱條件下植株上部多會枯萎,秋季長出新的枝葉繼續生長發育。生長於海拔2700-4100米的林下、灌叢下、草坡或有時流石灘。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西南部(米易、鹽源、木里、九龍、鄉城、貢嘎山、康定)和雲南西北部(鶴慶、麗江、維西、中甸、寧蒗、德欽)。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紫堇屬花卉在蔭蔽條件下,其開花性狀突出,自播能力較強,是良好的耐蔭觀花及水土保持地被。園林中最宜在自然風景林下或溪澗山丘處套用,色調明快,集富野趣,亦可配植於池畔水際、林緣花境等處,無不相宜。
藥用價值
用途及功能:涼血散瘀。根藥用,調經止血、散瘀及麻醉。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罌粟科植物小距紫堇的根。
主治:用於月經不調,行經腹痛,經閉及崩漏帶下。
性味歸經:苦,寒。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9-12克,水煎服。
臨床套用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將新鮮斷腸草(全草)洗淨、搗爛取汁。拭淨耳內膿液後,將藥計滴入耳內,每日3-4次,觀察32例,痊癒8例,顯效18例。有的用藥1-7天即愈。斷腸草有小毒,不宜入口,如耳咽管通暢,宜改用棉球浸藥汁少許塞入耳內。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繁殖可採用播種法,亦可用塊莖繁殖(如伏生紫堇)或珠芽繁殖(如珠芽尖距紫堇)。紫堇屬花卉在蔭蔽條件下,其開花性狀突出,自播能力較強,是良好的耐陰觀花及水土保持地被。
病蟲防治
病害
藥用植物在栽培過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干擾,從生理機能到組織結構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和破壞,以至在外部形態上呈現反常的病變現象,如枯萎、腐爛、斑點、霉粉、花葉等,統稱病害。
蟲害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法農業防治法是通過調整栽培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以減少或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種有益的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4.化學防治法是套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內消滅或控制大量發生的病蟲害,不受地區季節性限制,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學農藥有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等。殺蟲劑根據其殺蟲功能又可分為胃毒劑、觸殺劑、內吸劑、熏蒸劑等。殺菌劑有保護劑、治療劑等。使用農藥的方法很多,有噴霧、噴粉、噴種、浸種、熏蒸、土壤處理等。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洗淨,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