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柴,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毛葉珍珠花Lyoniavillosa(Wall. ex C. B. Clarke) Hand.-Mazz.的枝、葉。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殺蟲止癢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疥,麻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豆柴
- 別稱:小米柴、亮子藥、米飯花、山胡椒、牛屎柴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杜鵑花目
- 科:杜鵑花科
- 屬:珍珠菜屬
- 種:毛葉珍珠花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絨擦;或煎水洗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枝、葉。
性味
味微酸,性溫。
功效
祛風濕,活血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疥,麻風。
相關配伍
1、治疥瘡及爛瘡:小米柴適量。煎水洗。
2、治疥瘡發癢:小米柴適量。搗絨,擦患處。
3、治麻風:小米柴、三棱草(八面風)、牛屎樹各250g。共搗絨,煎水洗。(1-3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絨擦;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多作外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段,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毛葉珍珠花又名:西藏梫木、毛葉南燭,毛葉米飯花,柔毛南燭,野胡椒,油蘿樹。灌木或小喬木,高1-2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常成薄片脫落;小枝纖細,當年生枝條被淡灰色短柔毛,一年生以上枝條黃色或灰褐色,無毛。葉紙質或近革質,卵形或倒卵形,長3-4.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具短尖頭,稀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或略成淺心形,表面深綠色,除葉脈上疏被短柔毛外,其餘無毛,背面淡綠色,被灰褐色長柔毛,脈上通常較多,中脈在表面下陷,在背面凸起,側脈羽狀,4-5對,在背面顯著;葉柄長4-10毫米,被毛,腹面有溝槽,背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長1-4(-7)厘米,下部有2-3枚葉狀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軸密被黃褐色柔毛;花梗長約4毫米,密被柔毛;花萼5裂,裂片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4毫米,頂端鈍圓至銳尖,外面疏生柔毛及腺毛;花冠圓筒狀至壇狀,長5-8毫米,直徑3-4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頂端淺5裂,裂片鈍尖;雄蕊10枚,花絲長約4毫米,被長柔毛,頂端無芒狀附屬物;子房近球形,有毛,柱頭細小。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毫米,微被柔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灌木林中。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
藥材性狀
本品之乾燥葉片皺縮,破碎,平展之完整葉片灰綠色,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2.5-7cm,寬2-2.5cm,先端鈍,基部圓形,偶有近心形,全緣,被疏毛,側脈6-9對,具短柄。氣微,味微酸。以葉片完整,色綠者為佳。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治皮膚瘡毒。”
附註
本品之枝也入藥,功效同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