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版本過眼錄

小說版本過眼錄

《小說版本過眼錄(1949-1965)》講述了:60年,風風雨雨一甲子。60年前的1949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代,新舊社會在此交替,新舊文化由此交匯,開創了共和國繁榮昌盛的局面。從建國到1965年,可以說這是共和國特殊的17年。文學作品真實記錄了這個特殊時代的因緣聚會、歷史文化的交替更迭。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作品的價值取向、出版刊物的原則都值得研究與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小說版本過眼錄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16
  • 定價:98.00
  • 作者:吳良忠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069706, 7807069708
  • 品牌:上海遠東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小說版本過眼錄(1949-1965)》是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吳良忠,版本收藏家,著述頗多,已出版《美術版本過眼錄1949-19659(合作)、《美術版本過眼錄續編1949-19659、《美術版本過眼錄1949-1965》(第三集)、《中國剪紙》等

圖書目錄

文富貴/2
人民的聲音/4
拆炮樓子/6
土地底兒女們/8
雙龍河/12
李二嫂改嫁/14
地主的兒女/16
三號閘門/18
大褲襠的故事/20
葦塘紀事/22
強扭的瓜不甜/24
再生曲/26
水風砂/28
競賽/30
紅旗兄弟/32
黑牡丹/34
換心記/36
前進一步/38
翻身當主人/40
龍頭山下/44
祖國的召喚/46
提煉/48
夏征/50
工人張飛虎/52
“淘籮命”翻身/54
趙大嫂過門/56
結婚/58
唐家兄妹/60
新事新辦/62
青枝綠葉,64
鄉村三教師/66
紅旗呼啦啦飄/68
草村的秋天/70
采蒲台/72
不能走那條路/74
突破臨津江/78
保衛延安/80
勝利追趕著時間/82
家和日子旺/84
李鳳九重新入社/86
淘金記/88
一簇野薔薇/90
山楂村的歌聲/92
春種秋收/94
山谷里的春天/96
合作社的孩子/98
鐵水奔流/100
參軍/102
三里灣/104
苗師傅/106
區主任/108
當蘆笙響起的時候/110
換地/112
老水牛爺爺/114
洋鐵桶的故事/116
秋收之後/118
水鄉散記/120
運河的槳聲/122
初春的日子/124
榮譽/126
擴社/128
愛社的人/130
同學們在礦井裡/132
柳金刀和他的妻子/134
楊春山入社/136
陰謀/138
在前進的道路上/140
宋老大進城/142
陳老石入社/144
競賽在繼續著/146
替哥哥當礦工/148
窗/152
移山填海的人/154
麥收/156
生命搖籃/158
鐵木前傳/162
團圓/166
在茫茫的草原上/168
支援/170
開始的時候/172
我們三人之間/174
浪頭與石頭/176
我們播種愛情/178
柳堡的故事/180
紅旗譜/182
花果集/184
新的土壤/186
苦菜花/188
山鄉之歌/190
鍛鍊鍛鍊/192
李家莊的變遷/194
原動力/198
種穀記/200
一面小白旗的風波/204
前途似錦/206
靈泉洞/208
師徒獻禮/210
劈山引水/212
兒子落生的時候/214
我的第一個上級/216
迎春花/218
公社的秧苗/220
禾場上/222
彝山春好/226
戰鬥的青春/228
李雙雙小傳/232
沂蒙山的故事/236
山里紅/238
杏花雨/240
下鄉集/244
播火記/246
山高水遠/248
南行記/250
南行記續篇/254
公社的人們/258

文摘

插圖:
早在195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之初,就出版了孫犁的長篇小說《風雲初記》第一集。其後相繼出版了《采蒲台》、《荷花澱》、《村歌》、《風雲初記》二、三集及全本。
這部中篇小說作於1956年夏,是孫犁老人最“牽腸掛肚”的一部作品,天津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第1版,印數16 130冊。尺寸:13×18.4厘米。書中有4幅黑白插圖,系張德育繪。
本書敘述:木匠黎老東和鐵匠傅老剛原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的兒女,在童年的時期,也有過一段互助互愛的生活。但在農村合作化的前夜,因為思想和對待新的生活的態度不一致,兩位老朋友的關係變壞了,兒女間的感情也發生了裂痕。作者還準備寫作本書的續篇“鐵木後傳”,但未實現。
此初版本已不多見,在《書衣文錄》中“鐵木前傳”條下,孫犁寫道:“此四萬五千字小說,余既已寫至末章,得大病。後十年,又以此書,幾至喪生。則此書與余,不祥之甚矣。然近年又以此書不存,頗思得之。春節時,見到林吶同志(當時百花文藝社社長),囑其於出版社書庫中,代為尋覓。昨日,林以此本交人帶來……蓋所找到之書,因棄擲過久,髒而且破,幾與垃圾同朽矣。”此題跋寫於1975年。

序言

60年,風風雨雨一甲子。
60年前的1949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代,新舊社會在此交替,新舊文化由此交匯,開創了共和國繁榮昌盛的局面。從建國到1965年,可以說這是共和國特殊的17年。文學作品真實記錄了這個特殊時代的因緣聚會、歷史文化的交替更迭。文藝創作的指導思想、作品的價值取向、出版刊物的原則都值得研究與思考。
建國之後的17年,我國的文學創作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於思想認識的限制,出現了某些教條主義傾向,因而有人認為這17年創作出的文藝作品價值不大,沒有進行研究、反思的必要。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產物,都烙上了時代的烙印。我們不應漠視這段歷史,更不應低估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因為這是我們歷史鏈上重要的一段符號。
重新解讀建國以來的文學名著,是近來學術界熱門話題之一。對建國以來歷史進程進行梳理,實事求是地給眾多文藝作品給予評價,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從收藏界角度出發,這一時期的舊書越來越高的價格以及日漸稀少的數量,回應了有識之士的預言。我慶幸自己在大多藏友尚未重視時,先行一步收藏了這段非常時期的非常書籍。基於這17年特殊性,我在收藏這類書籍時,側重從文藝價值、版本的特殊性、存世量等幾方面入手。

編輯推薦

《小說版本過眼錄(1949-1965)》是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