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月刊(杭州)

《小說月刊(杭州)》創刊於1932年,屬於文學類刊物。該刊的編輯人有沈從文、高植和程一戎,發行人是朱伯耀,發行所為茶山書店,書店位於杭州開元路二十五號。館藏有1932-1933年的4期,具體停刊時間與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說月刊(杭州)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2年10月
  • 出版周期:月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該刊創辦的初衷,是感覺到文壇毫無生氣,為了鼓勵作家寫作,促進文學的進步,而創辦這個刊物。該刊名為“小說月刊”,實際上在投稿須知上,鼓勵一切文學的投稿,並不拘泥於體裁。該刊設有插圖,每期的扉頁均有數張插圖。插圖的內容為作家們的活動照片與作品,有高爾基在公園活動的圖片,也有徐志摩的遺墨、冰心的字等。文章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是對作家的介紹,有大量的作家傳記,涉及契訶夫、俯之先生、高爾斯華綏等人,也有高爾基與托爾斯泰的碎描,還有陳述作家與徐志摩的友誼等。其次,小說仍是該刊的主體,小說的傾向與現實主義批判的風格不同,多是對自然與日常生活的描寫。如描寫十八歲那年春天的所思所想、在新年中的快樂生活等,與《邊城》的風格類似。只有少數是批判風格,談論生與死的問題,讚揚戰士對黑暗統治的戰鬥等。然後,詩歌與散文,基本以描寫自然為主,涉及初雪、雨夜、野火、楊柳等主題。最後,是該刊會對文壇的訊息進行發布,主要關注兩點,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過程與國內文壇中作家作品的訊息。

文化傳統

《發刊詞》
因為幾個朋友們的趣味相投,書店要印刷雜誌,於是雜誌社在倉促中編成而且複印了。本是可以說一點動聽的話,但覺得還是老實呆笨的一點為好。
目下經濟的不景氣病也傳染到文壇上來了,在質量上是沒有多少生氣的。成名的作家們,有的是版稅可以養家,毋庸多寫,而寫的人也不見得是多么賣力,能夠寫的不見得就有進步的方便,朋友們有許多是感到這樣困難的。於是就想到有一個機會自己辦雜誌,於是雜誌辦成,於是付印了,於是出版了。都是這樣的平庸,沒有什麼可說的。
我們幾個人自然不能用自述填滿了篇幅,像任何雜誌一樣,要別人的稿子才成,為了別人的稿子才成,為了要別人的稿子,這其中的許多艱難只有編雜誌的人才知道。別人的稿子是採用了,若使讀者覺得文章是好,那是屬於寫文章的人的。至於我們自己的文章呢,雖是不好,我們願接受讀者對我們自己的批評,願意擔負讀者對我們文章的指摘。若使讀者覺得讀我們自己的東西時間花冤枉了,我們只有道歉。來稿文章的好,我們是不敢分美的。我們只願擔受一切的缺點,我么盡力使缺點減少到零,若是力量不及,那也只得慢慢乾。
我們會憑自己的一點努力的力氣握著筆寫,不會用手執旗高呼,也不會叫口號,若是可能,只想用自己寫出的東西來說話,把小說作為廣告,全是聰明人做的事情,我們是做不到的。我們沒有任何方面的接濟,不像有些雜誌,每月可以用錢來維持雜誌,辦事人大家分點錢。我們沒有立場,這是最流行的口號,要有那便是寫寫寫,站在客觀的不加任何打架團體作小丑的表演的立場上,我們寫一點而已,寫壞了,自己負責。掛羊頭賣狗肉是時新的,掛羊頭賣鼠肉是更聰明利用某種勢力的人所寫的,若使我們的羊肉不好,我們已說過,願承認自己的力薄,不敢欺騙買主。讀者是買主,隨近代經濟實力的膨脹,已經是無庸客氣的了。
某種階級是造福作家的,他們的努力工作的範圍四自成系統的,他們對於文學,謝謝他們會講人情,留了一點地方給我們試試,寫文章是呆事,他們是不屑寫的,什麼東西到了中國都要變,寫文章只有交給這些呆子罷了。
目下的刊物不是像從前那么熱鬧,在各省的槍炮聲中大家都結團一致共赴國難了,我們還有功夫寫文章,真實愛國志士所不齒的。
仿佛目下還有人呆在寫文章,數目且不少。成名作家們享受到了可憐的有限的榮耀。反覆表明了,讀者請不要花費心血替我們尋找背景找不相干的關係。我們雖無關係,禮帽卻還有一個。所以大家莫送帽子來了。我們不要說我們將有多大的貢獻,這是聰明人才說的,我們不會做生意。
照現在流行的文章的做法,應該加一句,最後讓我們高呼??…………
我們是呼不出口號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