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褐銹叩頭蟲(Agrypnus sakaguchii)鞘翅目叩頭蟲總科的一種。通稱叩頭蟲 。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褐銹叩頭蟲
- 界:動物界
- 目:鞘翅目
- 科:叩頭蟲科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名稱由來,叩頭原理,
形態特徵
體長約10mm。體色黑褐色,體背滿布刻點和粗短的黃褐色剛毛;前胸背板兩側後方三分之二區略呈左右平行,翅鞘刻點呈平行縱線狀排列。
生活習性
成蟲出現於夏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夜晚具有趨光性。
名稱由來
一旦被人捉住,就會在手上不停地叩頭。
該科成蟲、幼蟲多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少數為肉食性,其中有一些是農、林、牧草、蔬菜、果樹的重要害蟲,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它不斷叩頭的動作,是它逃跑的一種形式。所以,叩頭蟲叩頭是為了躲避危險和越過障礙的本能。小褐銹叩頭蟲還會以叩“響頭”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吸引異性。
小褐銹叩頭蟲逃離危險的方式十分奇特。如果受到威脅,它們會仰面倒在地上,腿緊緊地貼在身體兩側,然後突然“咔”一聲,將身體彈入空中。
叩頭原理
其前胸背板與鞘翅基部有一條橫縫(下凹),前胸腹板有一個向後伸的楔形突,正好插入中間胸腹板的凹溝內,這樣就組成了彈躍的構造。
小褐銹叩頭蟲俗名磕頭蟲,其是農業的害蟲,由於將它放在木板上,用手按住腹部,它能用頭和前胸打擊木板,像叩頭一樣,若是將其背朝木板用手按住,它也能用胸和頭向前一躍而起,故此得名磕頭蟲。磕頭蟲的幼蟲是黃色,像針一樣,也叫“金針蟲”,常常鑽在地面下啃咬植物的種子、根和莖。叩頭蟲分布很廣,對麥類、玉米、高粱、陸稻、粟、薯米、棉花、蔬菜等作物危害很大。最常見的有溝磕頭蟲和褐紋磕頭蟲。灌溉能防止和消滅磕頭蟲。
叩甲多為中小型種類,頭小,體狹長,末端尖削,略扁。體色呈灰、褐、棕等暗色,體表被細毛或鱗片狀毛,組成不同的花斑或條紋。有些大型種類則體色艷麗,具有光澤。完全變態。生活史較長,2-5年完成一代。幼蟲身體細長,顏色金黃,故稱金針蟲、鐵線蟲。它生活在地下土壤內,可為害播下的種子、植物根和塊莖,是重要的地下害蟲。世界記載的叩甲已超過1萬種,我國已知約6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