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石梓

小葉石梓產四川西南至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1500-2500米的石灰岩灌木林中或乾燥的荒坡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縣大坪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葉石梓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露兜樹目
  • :牡荊科
  • :小葉石梓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無刺灌木,高0.5-2米。小枝圓柱狀,纖細,有條紋,深褐色,疏被微柔毛,迅即無毛,極疏生小圓皮孔。葉對生,近圓狀闊卵形至梯形或菱形,長達1.5-2.5厘米,稀達5厘米,寬達1.2—2.2厘米,稀達3.5厘米,通常更小,先端銳尖,記贈臘具小尖突,基部略斜、鈍或楔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密被銀白色腺點,全緣,或中下部具1—2淺粗齒,側脈3—4對,表凶海戀面略顯,乾時有時和網脈突出,背面微隆起,和細網脈略顯;葉柄長0.3—1厘米。具葉頂生圓錐花序,少花,每葉腋1(-7)花,或有時花葉變短柄,圓形,苞片狀;花大,長3—4厘米,花梗短,或有時較葉柄長約1倍,近頂端具2披針形小苞片,均被微柔毛。萼鐘狀,暗紫色,長約1厘米,萼齒5,歡催不規則,三角形至卵圓形,長5—7毫米,被細小腺點,每萼齒或萼筒上疏生較大黑色盤狀腺體1—8個;花冠管漏斗狀,未開時密被微腺毛和黃色腺點,開後脫落,和冠肢均淡紫色,上唇短,全緣或2淺裂,下唇中裂片長大,囊狀臌起,內面黃色;長雄蕊伸出花冠喉部約8毫米;花葯叉開,花絲疏生頭狀腺體;花柱短於長雄蕊,但較短雄蕊略長,無毛,先端鑽形;子房無毛。核果倒卵圓形,長10—16毫米,外果皮肉質,乾時變黑,縱皺,勸踏笑下有碗狀增大宿萼。花期6月;果奔局艱笑期7—9月。

生長環境

產於漾濞及金沙江支流河谷(鄧川、鶴慶、賓川、永勝),海拔1500—1700米的石灰岩叢林下或灌叢中,或乾燥荒坡上。

分布範圍

我國四川西南(會東、瀘水,2500米)亦產,雲南。模促章籃式標本產地:賓川(大坪子),Gmelina montana W. W. Smith 的模式標本產地為漾濞。

主要價值

【藥 名】:小愚循體雅葉石梓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小葉石梓的根。
【功 效】:健胃理氣,截瘧宣肺。
【主 治】:用治胃脘氣痛,脹飽滿悶,食欲不振。用治患瘧疾日入,消瘦。
【性味歸經】:辛,溫。肺、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12克,水煎服。
【拉丁名】:小葉石梓Gmelina delavayana P. Dop
【考 證】:始載於《雲南植物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