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葉栒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薔薇科
- 亞科:蘋果亞科
- 屬:栒子屬
- 種:小葉栒子
- 分布區域:分布西藏、雲南、四川。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歐洲。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矮生灌木,高達1米;枝條開展,小枝圓柱形,紅褐色至黑褐色,幼時具黃色柔毛,逐漸脫落。葉片厚革質,倒卵形至長圓倒卵形,長4-10毫米,寬3.5-7毫米,先端圓鈍,稀微凹或急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或具稀疏柔毛,下面被帶灰白色短柔毛,葉邊反卷;葉柄長1-2毫米,有短柔毛;托葉細小,早落。花通常單生,稀2-3朵,直徑約1厘米,花梗甚短;萼筒鐘狀,外面有稀疏短柔毛,內面無毛;萼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鈍,外面稍具短柔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邊緣上有少數柔毛;花瓣平展,近圓形,長與寬各約4毫米,先端鈍,白色;雄蕊15-20,短於花瓣;花柱2,離生,稍短於雄蕊;子房先端有短柔毛。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內常具2小核。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4500米的多石山坡、山谷灌叢中、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內及林緣。
本種植株葉形變異性強,與矮生栒子 C. dammerii Schneid. 相近似,惟後者枝上易生不定根,葉片較大,下面無毛或僅有稀柔毛,小核常為4-5,易於識別。常綠矮小灌木,春開白花,秋結紅果,甚美觀,是點綴岩石園的良好植物。
分布範圍
產四川、雲南、西藏。普遍生長於多石山坡地、灌木叢中,海拔2500-4100米。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藏藥】果實、枝葉治關節炎,黃水病,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滇省志》。察爾列:嫩枝及葉治鼻衄,婦科血症《青藏藥鑒》、《藏本草》。葉(耐冬果):甜、微酸、澀,溫。有毒。止血,生肌。用於刀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