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茨藻

小茨藻

小茨藻(學名:Najas minor All.)是茨藻科茨藻屬的植物。莖圓柱形,光滑無齒,分枝多,呈二叉狀;葉片線形,葉鞘上部呈例心形,花小,單性,單生於葉腋,花粉粒橢圓形;雌花無佛焰苞和花被,瘦果黃褐色,狹長橢圓形。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識別,

形態特徵

一年生沉水草木。植株纖細,易折斷,下部匍匐,上部直立,呈黃綠色或深綠色,基部節上生有不定根;株高4-25厘米。莖圓柱形,光滑無齒,莖粗0.5-1毫米或更粗,節間長1-10厘米,或有更長者;分枝多,呈二叉狀;上部葉呈3葉假輪生,下部葉近對生,於枝端較密集,無柄;葉片線形,漸尖.柔軟或質硬,長1-3厘米,寬0.5-1毫米,上部狹而向背面稍彎至強烈彎曲,邊緣每側有6-12枚鋸齒,齒長約為葉片寬的1/5-1/2,先端有一褐色刺細胞;葉鞘上部呈例心形,長約2毫米,葉耳截圓形至圓形,內側無齒,上部及外側具十數枚細齒,齒端均有一褐色刺細胞。花小,單性,單生於葉腋,罕有2花同生;雄花淺黃綠色,橢圓形長0.5-1.5毫米,具瓶狀佛焰苞;花被1,囊狀;雄蕊1枚,花葯1室;花粉粒橢圓形;雌花無佛焰苞和花被,雌蕊1枚;花柱細長,柱頭2枚。瘦果黃褐色,狹長橢圓形,上部漸狹而稍彎曲,長2-3毫米,直徑約0.5毫米。種皮堅硬,易碎;表皮細胞多少呈紡錘形,細胞橫向遠長於軸向,排列整齊呈梯狀,於兩尖端的連線處形成脊狀突起。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690米的池塘、湖泊、水溝和稻田中,也可生長於數米深的水底。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新疆、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等省區。也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各地。

本種識別

該種是本屬內形態變異顯著的種之一,其株高、直徑,葉片長短、寬窄,葉齒大小等,因水體環境的不同而變異極為明顯。 較為穩定的識別標準首推種子外形及外種皮細胞結構,其次是葉耳的形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