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樹皮及葉。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歸胃、膀胱、肺經。
功效
疏風解表,溫中行氣,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流感,感冒咳嗽,胃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
相關配伍
1、治風寒流感喘咳:小芸木葉12g,麻黃8g,杏仁10g,炙甘草5g。水煎溫服。
2、治寒性胃痛、痢疾:小芸木根、吳茱萸各15g。水煎服。
3、治風寒濕痹:小芸木根、南五味子、刺五加皮各15g。酒水各半煎湯溫服。(1-3方出自《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4、治跌打腫痛:用小芸木根研粉酒調或用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5、治外傷出血,骨折:癩蝦蟆跌打皮適量,研末撒布患處或酒調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酒調敷。
使用注意
《廣西中草藥》:“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淨,切片曬乾;剝取樹皮曬乾;葉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高達8米的小喬木,胸徑10-15厘米。樹皮灰色,平滑,當年生枝、葉軸、花序軸均綠色,密被短伏毛,花萼、花瓣背面及嫩葉兩面亦被毛,成長葉無毛。葉有小葉7-15片,小葉互生或近對生,兩面同色,深綠,葉片平展,斜卵狀橢圓形,斜披針形,有時斜卵形,位於葉軸基部的較小,長約4厘米,位於葉軸上部的長達20厘米,寬8厘米,邊全緣,但波浪狀起伏,兩側不對稱,一側圓,另一側楔尖,側脈稍凹陷,不分枝;葉柄基部增粗;小葉柄長2-5毫米。花蕾淡綠色,長橢圓形,花開放時花瓣淡黃白色;花萼淺杯狀,裂片長1毫米;花瓣長5-10毫米,盛開時反折;雄蕊10枚,長短相間,長的約與花瓣等長;子房初時被直立的柔毛,花後毛脫落,基部有明顯凸起的花盤,花柱幾與子房等長或稍長,柱頭頭狀,子房柄伸長,結果時尤明顯。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15毫米,寬7-12毫米,透熟時由橙黃色轉朱紅色,有種子1-2粒;種皮薄膜質,子葉綠色,有油點。花期2-4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嶺叢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行氣祛痰,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治感冒咳嗽,胃痛,風濕骨痛,跌打腫痛。”
2、《雲南中草藥》:“疏風解表,溫中行氣,消腫散瘀,止血。主治流感,感冒,瘧疾,跌打損傷,胃痛,風濕關節炎,外傷出血,骨折。”
藥理作用
1、祛風、抗炎、鎮痛和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