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土地面積62.8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7萬畝,林地面積3.6萬畝,地勢南高北低,屬丘陵平原地貌,水土肥沃。
325國道橫貫馬嵐、學堂、白沙、南塘四個村委會,沙瑯江支流流經那莊、排嶺、秦村三個村委會,轄區內有茂名市小良水土保持推廣站、“珍稀植物園”、“
火焰山”、鳳梨山
水庫,旅遊資源頗為豐富。
歷史沿革
小良鎮1949年至1958年為茂名縣管轄。
1960年改為電白縣小良公社。
1983年改為電白縣小良區(這個區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縣級區,仍屬於鎮級)。
1987年改為電白縣小良鎮。
2001年7月21日起劃歸為新建
茂港區(2001年從原電白縣境內析出6個鎮成立的區)管轄。
2014年4月18日起劃歸為新成立的電白區(新電白區成立後,恢復了2001年前的大電白縣面積)管轄。
醫療教育
1.醫療:該鎮有醫院兩所,公辦小良衛生院,民辦東南醫院。
2.公益:小良敬老院,小良戒毒所。
3.教育:全鎮共有26間國小,其中包括茂名市一級國小----小良中心國小,全鎮最有影響力的國小----小良國小以及元城國小。
有兩間中學,即小良中學與園興中學,其中在1996年間,教育部為了好管理合併了這兩間中學,名為小良中學。
商貿
鎮內商貿市場分布合理,繁榮昌盛,主要有豆坡農貿市場、秦村農貿市場、學堂農貿市場,各行各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農業
農業初具規模,形成了水果生產、油糧生產、北運菜生產、香蕉生產、淡水養殖等五大發展基地。鄉鎮企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小良鎮抓住茂名果業發展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水果生產,成為茂港區水果發展後起之秀。種植荔枝品種有:白糖罌、白臘、黑葉、桂味等;龍眼品種有:儲良和石硤等。現有水果種植面積3萬多畝,其中荔枝面積8000畝,龍眼24000畝。為適應市場競爭發展,該鎮大力推廣龍眼反季節生產,調節龍眼果品上市,贏得市場好價格。小良鎮荔枝生產基地年產量約4000噸,成熟高峰期日可供應鮮果150噸,成熟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龍眼生產基地年產量約2000噸,反季節龍眼上市期5月上中旬,正造龍眼上市期為7月中下旬。
工業
本鎮產業以建材、電器、鞋業、化工、橡膠製品為主,現有各類鄉鎮企業上百家。
現有兩大工業區。
一是:學堂工業區,主要生產塑膠製品,拖鞋,電器等。
二是:南坑工業區,以塑膠桶和其他塑膠製品為主,年產值超億元。
2014年全年,全鎮生產總值實現22.83億元,同比增長了8.18%;其中工業總產值19.29億元,同比增長10.43%。
民俗
年例是小良地區乃至粵西民間過年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農村素有“年例大過春節”的說法,也是茂名地區最具特色的一個節日。
史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據了解,明、清時年例已記入粵西的地方志,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較盛行,後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年例逐漸恢復。
活動:“游神”活動游神隊伍有彩旗、香爐、菩薩、道士、紙船、炮手、長喇叭、嗩吶、鏘、鑼鼓等等。彩旗上面寫有與保佑、賜福等有關的話語,有的還注有此旗是由誰捐贈等。彩旗隊伍主要由小孩子組成,前面由一個成年人舉著一面大旗帶領,站在整個游神隊伍的最前面。有的地方還舉有“出巡”、“迴避”等等的牌子。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時間就燃放一個炮頭,沖天一響。
民謠:小良鎮民風淳樸,民情溫良,極富幽默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創造出了一首首生動活潑的黎話歌謠。
1.《打溜貓》是每個小孩子小時候牙牙學語時第一首學會的歌謠。 “打溜貓,早早吃糜去擔柴,擔柴不起去稱米,稱米不糠去拔秧,拔秧不平去摸螺,螺生花去摸瓜,瓜藤對去摸鵝nui(鵝蛋),鵝nui(鵝蛋)散去摸鵝雛(nua),鵝雛(nua)啼去摸細姨,細姨罵去摸煎袋,煎袋香去摸辣椒,辣椒辣摸甴曱(蟑螂),甴曱臭獻去擔長凳,長凳不浮去剿牛,剿牛不走去剿狗,剿狗不吃飯,打裂噶吹(屁股)皮。” “打溜貓”在黎話裡面就是說多嘴的人的意思,在這裡更加於偏向於指愛發問的好奇又多嘴的孩童,帶著疼愛的感情。整首其實是小孩和媽媽(或者大人)的對話方式,用了頂針的手法。朗朗上口的歌謠體現出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和活潑好奇,還隱含著大人對小孩的教訓:“如果不吃飯不聽話就要打屁股”,生活情趣滿溢。
2.《拜月爹》是中秋時節,祭拜月亮時,小孩子們一定會唱的:“拜月爹拜月奶,魯亞拜瓦亞拜,拜到明年摞世界,紅薯芋頭任魯艾(咀嚼)。”是代表了小良人民對來年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景。
歷史名人
小良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
據《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下)》、《電白縣誌》、《茂名市志》、《茂名革命故事選集》記載,在小良這片熱土上,曾經湧現了一批批英雄兒女,為了偉大 的革命事業,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為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危,在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他們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在維護世界和平的戰場上,他們不畏艱險、視死如歸;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他們出生入死、戰功卓著。
烈士:
1.陳濟泉(1908-1944.3)男,小良鎮那莊村委會糖寮村人,1937年參加游擊隊,任通訊員,1944年3月在送情報途中被捕,後在高州就義。
2.梁建棟(1917-1947.4)男,小良鎮秦村人,1944年1月參加游擊隊,為覃巴游擊隊後勤負責人。1947年4月在茂南區鰲頭燕子嶺與敵作戰時犧牲。
3.梁月(1930-1947)女,小良鎮秦村人,1947年參加游擊隊,為覃巴游擊隊隊員,1947年秋被捕,後在茂南區鰲頭就義。
4. 鄭氏(1902-1948.4)人常稱其為鄭大姐,女,小良鎮祥坡村人,1940年在其娘家茂名飛馬參加革命,為地下交通站交通員。1947年10月被捕,1948年3月30日在電白縣電城就義。
5.柯兆吉(1908-1948.12)男,小良鎮那莊村委會塘口村人,1946年在高州參加游擊隊,為覃巴游擊隊員。1948年12月在茂南區公館往信宜途中為敵伏擊犧牲。
6.梁觀雪(1922-1952)男,小良鎮北莊村委會北灑村人,1949年參加解放軍,1951年赴朝。1952年在朝鮮戰場中犧牲。
7. 梁明華(1928-1953.6)又名梁土量,男,小良鎮北莊村委會洪屋村人,1949年4月在吳川參加革命,後為志願軍十五軍四五師一三三團戰士。1953年6月在上甘嶺戰鬥中犧牲。
8.鐘土紹(1943-1969.7)男,小良鎮南華村委會竹仔林村人,共青團員,1966年3月應徵入伍,為0492部隊95分隊戰士。1969年7月在汕頭牛田洋抗洪搶險中犧牲。
交通運輸
交通:
該鎮實現所有鄉村公路硬底化,主要交通幹線為G325國道,X636縣道。
鎮內有多路公交往返城區,如307路,鎮內可乘坐往返珠三角,廣西,海南等省市的客運大巴,交通較為便利。
距離:
茂名城區約26km
電白城區約10km
吳川城區約20km
廣州城區約350km
海口城區約269km
南寧城區約398km
旅遊景點
1.粵西國際野生動物園(廣東四大野生動物園之一,在建)
2.“人與生物圈”的小良水土保持試驗推廣站(茂名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該站於1957年8月建站,將近5000畝寸草不生的“火焰山”綠化成林。
現幾千畝林地範圍內估計有動物400多種,其中已收集到的各類動物標本有兩棲類8種、爬行類9種、鳥類74種、獸類9種以及大小昆蟲總共100種以上。
該站良好的生態環境,1979年被中國科學院選定為“全國十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之一。
1983年11月聯合國定為“人與生物圈”(MAB)考察點,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專家、教授和學者鑑定該站科研工作,認為該項成果在國內屬首創,可以在華南類似地區推廣使用。
這項科研成果於1986年6月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9年7月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此基礎上,該站又進一步從水、土、氣、生4個方面16個專業入手,進行“熱帶亞熱帶植被恢復生態學業”的項目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成果1999年又一次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該站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獲部、省、市先進集體等榮譽幾十項,2001年再次被國家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光榮稱號。該站自1977年9月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來自世界五大洲、包括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內的69個國家的專家、教授和政府官員,來站進行訪問、考察、辦班講學以及協作搞科研工作人員共206人次,成為重要的科研基地,還被開闢為“人與生物圈”旅遊區,吸引不少人到此觀光旅遊,被列入全國9000個旅遊點之一,前不久被評為茂名市十大旅遊景點,還被廣東省有關部門列為環境教育基地,最近,又被國家定為國家生態游示範區及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小良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廣湛公路橫穿該鎮。
為吸納四方客商,該鎮黨委、政府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管理措施,歡迎各地客商前往考察,經商。
語言
本鎮本土方言為黎話,(那梭村有人講客家話,現時基本與黎話同化)白話(粵語)可在鎮內通行。
黎話:又名東話,雷話,屬閩南語系粵西電白片方言,主要分布在茂名市電白區沿海各鎮及湛江市的吳川,徐聞,雷州。
黎話在海南、茂名、陽江、湛江,潮汕等閩語區可溝通。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小良鎮委(636縣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