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幕切跡動靜脈瘺手術是針對小腦的AVF供血動脈多來自小腦幕動脈、腦膜中動脈、枕動脈和椎動脈的腦膜支等。引流靜脈也很複雜,但穿蛛網膜下腔引流到皮質靜脈者並非少見。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小腦幕切跡動靜脈瘺手術
別名
小腦幕切跡AVF手術;小腦幕緣AVF手術
分類
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的手術/硬腦膜動靜脈瘺手術
ICD編碼
38.6114
概述
此部位的AVF供血動脈多來自小腦幕動脈、腦膜中動脈、枕動脈和椎動脈的腦膜支等。引流靜脈也很複雜,但穿蛛網膜下腔引流到皮質靜脈者並非少見。
適應症
小腦幕切跡動靜脈瘺手術適用於:
1.出血或有出血病史者。
2.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或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逐漸加重者。
3.因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顱內壓增高,或腦血管造影見引流的靜脈竇已閉塞者。
4.有嚴重的頭痛或(和)難以耐受的血管雜音者。
禁忌症
1.無明顯神經功能障礙和出血史者。
2.年老體弱伴有其他慢性病者。
術前準備
開顱時切口設計十分重要,術前必須精確定位,設計好手術入路,以滿足手術操作的需要。要充分備血。
麻醉和體位
採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取側俯臥位或坐位。
手術步驟
1.按病變在小腦幕的位置確定切口部位,靠前者採用顳下入路,靠後者則用枕部入路。
2.輕輕將顳葉或枕葉上抬,遇到的橋靜脈要電凝切斷。顯露小腦幕直到其游離緣。
3.看到畸形血管團後,仔細觀察血管造影攝片核對供血動脈與引流靜脈情況。如病變範圍不大,且並非直接引流入靜脈竇者,可將其切除,方法類似橫竇AVF切除術。如果證實引流靜脈僅系一、二支經蛛網膜下腔注入皮質靜脈,可先將引流靜脈緊靠異常血管交通處夾閉並切斷(這種操作方法與腦內AVM截然不同),常常立即看到血管團變小、塌陷,說明病變處動靜脈之間的異常分流已消失,此時可以終止手術(Grisoli用此法治療3例均獲極為滿意的效果)。亦可在此基礎上再將病變切除。
4.徹底止血後關顱。
術中注意要點
手術的每一步驟都有大量失血的可能,要注意止血和及時輸血。
術後處理
開顱術後有條件時,應進行ICU術後監護。無監護條件時也應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變化,根據病情需要每15min~1h測量觀察1次,並認真記錄。若意識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轉;如長時間不清醒或者清醒後又逐漸惡化,常表示顱內有併發症,特別是顱內出血,必要時應做CT掃描,一旦證實,應及時送手術室,清除血腫,徹底止血。有嚴重腦水腫者,則應加強脫水治療。開顱術中出血較多者,術後應注意補充血容量,維持正常血壓。但輸血、補液不宜過多過快,以免加重腦水腫。呼吸道應保持通暢,短期內不能清醒者應行氣管切開。術後應給予吸氧。
麻醉未清醒前應仰臥或側臥。清醒後應予床頭抬高20°~30°,以利於頭部血液回流,減輕水腫反應。
手術切口有引流者,術後24~48h內應嚴密觀察引流量,敷料濕時應及時更換。拔除引流後,無菌切口一般無需再換藥,直至拆線。但有感染徵象或已感染切口,或有滲漏者應及時更換敷料。
術後24~48h一般不予飲食,以免嘔吐。頻繁嘔吐可增加顱壓,為術後一大禁忌。吞咽障礙病人,食物易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須在完全清醒後,試行少量進食,證明無問題時方可進食。
應行腦血管造影複查。
併發症
應加強因術後靜脈回流不暢而引起的腦水腫的防治。並注意腦脊液漏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