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籽絞股藍

小籽絞股藍

小籽絞股藍(Gynostemma microspermum C. Y. Wu & S. K. Chen)是葫蘆科、絞股藍屬植物。草質藤本;莖攀援,細弱,具縱棱及溝,無毛或節上被長柔毛;葉片薄紙質,鳥足狀,具小葉5枚;小葉片橢圓形;花雌雄異株,花未見;果序為總狀,果稍密集,長2-3厘米,直徑約1厘米;蒴果小,黃綠色,具深色斑點;果期12月。

小籽絞股藍生長於海拔850-1350米的濕潤石灰山密林中;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湖北省(恩施州)和大別山區。

小籽絞股藍全草、根狀莖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炎,止咳祛痰的功能。

小籽絞股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籽絞股藍
  • 拉丁學名:Gynostemma microspermum C. Y. Wu & S. K. Che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絞股藍屬
  • :小籽絞股藍
  • 命名者及年代:C. Y. Wu et S. K. Chen,1983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近種區別,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2002年之前,文獻報導小籽絞股藍為中國雲南特有種。2002年,鄭小江報導其在經過連續十年對中國湖北省恩施州進行絞股藍資源調查和收集後,發現小籽絞股藍在中國湖北省恩施州也有分布。
2020年,在《信陽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上發表的《大別山區種子植物新記錄種》首次報導了小籽絞股藍在大別山區(安徽省金安區張店鎮大別山石窟風景區石壁縫中)也有分布。據報導,這次發現於大別山區的小籽絞股藍在性狀上與《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雲南植物志》記載的描述稍有不同,如其果實直徑約5毫米,無深色斑點等,但是其柱頭兩裂,岔開,種子寬心形等都非常符合小籽絞股藍,考慮到與記載的地理分布間隔較遠,出現一些性狀的變異也屬正常,綜合判定仍將其定為小籽絞股藍。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莖攀援,細弱,具縱棱及溝,無毛或節上被長柔毛。葉片薄紙質,鳥足狀,具小葉5枚,葉柄長約2厘米,具條紋,無毛;小葉片橢圓形,中間小葉長3-4厘米,寬1.5-2厘米,側生小葉遙小,先端鈍,具短尖頭,基部鈍,邊緣具大小不等的鋸齒,上面深綠色,疏被短剛毛,沿主脈較密,沿邊緣具1行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小葉柄長約3毫,上面被柔毛。卷鬚纖細,2歧,無毛。
雌雄異株。花未見。果序為總狀,果稍密集,長2-3厘米,直徑約1厘米。蒴果小,黃綠色,具深色斑點,球形,徑約3毫米,無毛,平滑,近頂端具宿存花萼裂片,平截,具3枚冠狀物,成熟後由頂端3裂縫開裂,有種子1-2粒。種子闊心形,極壓扁,褐色,寬2.5毫米,長約2毫米,厚不及1毫米,頂端微凹,表面具乳突狀凸起,邊緣具條紋,無齒。
(圖冊註:A.植株生境;B.莖上的花序;C.未成熟的果序;D.裂開的果子;E.莖上老須;F.果實的縱切;G.果實的側面;H.葉片的正面;I.種子)

產地生境

小籽絞股藍生長於海拔850-1350米的濕潤石灰山密林中;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湖北省(恩施州)和大別山區。

近種區別

小籽絞股藍與心籽絞股藍(學名:Gynostemma cardiospermum Cogn. ex Oliv. )相似,但小籽絞股藍葉及果實遠較小,小葉長3-4厘米,果實直徑3毫米,具深色斑點,並略密集為總狀,易於區別。
小籽絞股藍與聚果絞股藍(學名:Gynostemma aggregatum C. Y. Wu & S. K. Chen)相似,但聚果絞股藍果實被白色長柔毛,種子卵形,長大於寬,可以區別。

主要價值

小籽絞股藍全草經採收,洗淨,切段,曬乾後可入藥;根狀莖經採挖,洗淨,曬乾後亦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消炎,止咳祛痰的功能。可用於慢性氣管炎,咳嗽,傳染性肝炎,腎盂腎炎小便淋痛,夢遺滑精,胃腸炎,吐瀉,癌腫。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小籽絞股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種群現狀:生境破壞嚴重,分布狹窄,導致小籽絞股藍野外存量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