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灣炮台遺址

小石灣炮台遺址

小石灣炮台遺址,東西長3.2公里、南北1.7公里,海拔91.7米,北臨長江,此處江面寬僅1.25公里,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石灣炮台遺址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歷史
黃山炮台自崇禎八年(1635)始在黃山的大小石灣修築炮堤、配置大炮,清康熙二年(1663)正式築炮台。1860年,太平天國將領黃文金、李遠繼率10萬大軍,從常州沿江邊經君山進攻江陰。在鏖戰中,小石灣一帶炮台悉數被毀。清末殖民勢力東來,黃山為繼吳淞口後的長江第二道門戶,其江防海防的戰略地位為國內外矚目。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我國台灣,我國東南沿海局勢緊張,清政府又在江陰黃山大、小石灣建築暗炮台,在江陰段派重兵把守,使之成為“江防要塞”。小石灣炮台遺址位於江陰市西山和鵝山之間,背坡而瀕臨長江江面。呈內弧形,東西長約180米,寬14.8米。1986以後陸續出土道光年製造的“耀威大將軍”萬斤大炮2尊。1988年5月和7月,江陰博物館先後兩次對小石灣古炮台東段進行發掘,發現炮台建築為東西向排列,共清理炮室6個,彈藥庫4座,瞭望台一座,炮台後的通道內南側發現水井遺蹟3口。炮室平面呈八字形,炮室之間為彈藥庫,用三合土構築而成,出土炮座、鐵滑軌、鐵炮2尊、炮彈及鐵彈丸等。建築年代應該在清代道光年間,小石灣炮台的發掘,為研究古炮台創設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