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沙鮻

小眼沙鮻,脊索動物門動物,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眼沙鮻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區域:台灣北部沿岸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眼徑為頭長之14-16 ﹪。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皆為圓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68-69,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5。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19軟條。臀鰭有II弱棘,19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正常,其外緣硬棘不鼓起;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鰾發達。脊椎骨數:腹椎13,血道弓門5,尾椎16,共34。頭部至體背側土褐色至淡黃褐色,腹側灰黃色,腹部近於白色。各鰭透明。

棲所生態

沿岸的小型底棲魚類,主要棲息於沙質底海域。主要以沙泥內的多毛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目前僅發現於台灣北部沿岸。

漁業利用

目前僅發現於台灣,數量十分稀少,極為罕見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