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村

小產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南部,東與威海工業新區汪疃鎮杭上村相連,西與遠莊村接壤,南與威海工業新區汪疃鎮小屯村相連,北與馬石泊村為鄰,西南是文登市界石鎮店子頭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產村
  • 外文名:XiaoChan village
  • 東連威海工業新區汪疃鎮杭上村
  • 西接:遠莊村
  • 位置:鎮政府駐地西南部
地理位置,村名由來,隸屬沿革,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口姓氏,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狀況,農業,果業,林業,工副業,文教衛生,衛生,計畫生育,文化生活,村民生活,人物革命烈士,人物名錄,榮譽,大事記,

地理位置

全村占地面積0.98平方公里。

村名由來

元代,邵姓在此定居。明代,石、張兩性相繼由文登境內遷入。因地產原屬邵家,即以邵家產為名,後簡稱邵產,又演變為小產。

隸屬沿革

1931年12月至1941年12月屬文登縣二區,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屬文西縣九區。1945年8月至1956年2月屬崑嵛縣白鹿區,1956年3月至1958年9月屬文登縣石嶺鄉,1958年10月至1965年4月劃屬威海市初村人民公社,1965年7月至1984年9月屬文登縣初村人民公社,1984年10月至1994年6月屬文登縣初村鎮,1994年7月至2003年9月屬威海市環翠區初村鎮,2003年10月至今,屬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初村鎮。

自然環境

全村地形北高南低,地勢向東南傾斜。東有東泊,南有南泊,西有西壃,北有北壃,有西南山、西北山,現在村西北、村西、村南、村東南方向依次有5個小型水庫。

自然資源

村北石資源,主要有螞蚱眼石、青石等。另外還有槐、楊、柳、松等林木資源,尤其刺槐樹較多,1970年統計,曾有成材刺槐樹1萬多棵,是遠近聞名的槐樹村。有野兔、野雞及昆蟲類、爬行類等動物資源。藥材資源有柴胡、茵陳、西洋參、酸棗等20幾種。

人口姓氏

建國前,全村70多戶,人口270人左右,共有12個姓氏,主要有邵、石、張、呂、曲五大姓。2008年末,全村共有132戶,總人口326人,除1人為達斡爾族外,均為漢族。石、張、呂、曲四姓占總人口的43%,全村現有姓氏43個。

基層組織建設

1938年5月,小產村第一屆黨支部成立,於同福任第一任書記,並吸收汪世華第一個加入黨組織。
歷任黨支部書記
於同福1938.5~1945.6
張增財1945.7~1951.3
汪世華1951.4~1958.12
朱人倫1959.1~1959.12
石能敬1960.1~1960.12
朱人倫1961.1~1961.12
谷祖業1962.1~1962.11
張增財1962.12~1966.6
石能華1966.6~1969.1
曲永國1970.1~1970.12
汪永江1971.1~1978.12
石能初1979.1~1983.4
汪永江1983.4~1986.3
張言禮1986.4~1997.4
汪喜永1997.4~2001.10
石廣開2001.10至2007.8
2009.8至2011.4由鎮安監辦張天職掛職書記
2008年末,全村共有黨員16人,設3個黨小組。
1940年3月,成立小產村組織。歷任負責人(村長、大隊長、村委會主任)
王玉田 1940.3~1945.6
汪忠孝 1945.7~1949.12
朱人倫 1950.1~1958.12
汪世華 1959.1~1959.12
張增孝 1960.1~1960.12
石能敬 1961.1~1962.3
張增孝 1962.4~1962.12
谷祖業 1963.1~1964.1
朱人倫 1964.1~1969.12
曲永國 1970.1~1970.12
朱人倫 1971.1~1976.8
張言禮 1976.9~1977.12
汪永江 1978.1~1983.3
張言禮 1983.3~1988.4
汪希永 1988.4~2001.10
朱廣宗 2001.10至今

經濟狀況

小產建村後以農業為主。後來農民有了土地,生產工具改進,勞動積極性提高,生產發展,80年代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發生了更大變化,1995年成為小康村。199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超百萬。
1983~2008年經濟狀況簡表
年份
全村總收入(萬元)
人均分配(元)
1983
27.6
559
1984
23.5
523
1985
30.5
625
1986
35.8
630
1987
37.5
715
1988
41.2
750
1989
43.3
760
1990
55
949
1991
93.8
1101
1992
112.5
1334
1993
136
1560
1994
218
1923
1995
221.2
1975
1996
253.5
2212
1997
257.3
2380
1998
263
2684
1999
233.1
2394
2000
243
2530
2001
271
2671
2002
279.3
2745
2003
268
2671
2004
287
2977
2005
313
3190
2006
315.2
3240
2007
326
3290
2008
323
3342
2009
346
3428
2010
355.4
3776

農業

小產村大部分為丘陵,村南、村東地勢比較平坦,農業生產條件比較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農業合作化後,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80年代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引進小麥、玉米、花生新品種,實行科學管理,使農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1961~2008年糧油產量增減表
年份
畝數
總產量(萬斤)
糧田
油料
糧食
油料
1961
979
241
9.7
2
1962
1269
300
17.6
2.9
1963
1163
322
17.4
3.5
1964
1161
336
28.5
3.7
1965
1204
357
27.4
3.5
1966
1189
308
35.6
6.1
1967
1098
485
26.4
6.9
1968
1147
488
25
4.4
1969
1121
488
25.4
3.9
1970
1176
413
28.5
5.6
1971
1223
426
30.7
7.5
1972
1230
380
29.6
5.6
1973
1236
328
32.3
6.3
1974
1126
364
34.7
8.7
1975
1079
393
41.7
9
1976
1096
405
32.2
5.4
1977
1171
316
37.3
5.9
1978
1083
317
34.8
8.3
1979
883
355
46.5
11.1
1980
940
427
46
16.2
1982
951
437
31.7
10.6
1983
1385
385
72
12
1984
1322
420
109.5
33.6
1985
1151
490
95
37.4
1986
1230
480
58.3
17
1987
1195
456
113.6
38.4
1988
1140
474
120
36.4
1989
1079
435
83.2
9.4
1990
1444
380
96.3
9.4
1991
1327
412
81.3
18.3
1992
1410
365
52.8
16.5
1993
1142
351
76
17.9
1994
1248
390
71.5
17.3
1995
985
329
76.4
18.4
1996
1033
300
74.3
16.2
1997
1028
395
51.3
11.8
1998
1035
375
84.8
14.2
1999
1044
370
47.9
8.6
2000
1050
365
56.4
10.6
2001
1020
368
64.4
11.8
2002
978
465
60.9
18.3
2004
976
445
60.8
17.8
2005
972
448
62
18
2006
975
450
62.6
18.2
2007
970
452
63.2
17.9
2008
975
450
64.5
18.5
2009
1035
460
82.4
23.9
2010
1015
450
66
21.6

果業

1964年,村集體從威海購來蘋果樹苗,栽植52畝,並成立了果業專業隊,此後不斷增栽。至1987年,果園面積發展到120畝。1990年,果品產量達35萬斤,收入達8萬元。1996年以後,由於果樹品種老化,又不能及時引進新品種,導致經濟效益下滑,大部分果樹被逐步刨掉,2008年底,全村僅剩果樹8畝。

林業

全村約有山嵐60畝,松為主要樹種。

工副業

小產村歷史上是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只有寥寥的幾個泥瓦匠、鞋匠等。建國後,女的繡花,男的外出打工。以後發展了鐵匠爐、磨坊,木匠鋪、採石場、代銷店、粉坊、小油坊等。1975年以後村集體又有了編葦席、編條筐等副業項目。1983年以後,隨著農田承包到農戶,各種副業項目逐年減少。1998~2005年,有村民租用村大房子搞過噴花、漁具加工等項目,至2008年也都相繼停業。

文教衛生

小產村早在1926年以前就有私塾。1927年有1所國小,學制四年。當時只有教師1人,學生不足20人。建國後學生逐漸增多,最多時有100多人,教師2名。1969年成立了遠莊聯中,小產村國小學制改為5年。國小畢業後,便轉入遠莊聯中,學生在遠莊聯中念完國中後,到初村即當時的文登十五中學念高中。1990年村國小取消,小產的學生在遠莊完全國小念完5年級後,再到初村上國中。2003年遠莊完全國小取消,從國小到國中的課程,須到初村就讀完成,學生國中畢業後,再去威海讀高中。
小產多年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這個100多戶的小村,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已經走出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40多名。

衛生

建國前,缺少醫藥,人們環境衛生意識差,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衛生工作,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使全村的衛生面貌大為改觀。1971年,村中建立合作醫療制。1988年以後村民醫藥費實行自理。1996~2008年末,政府逐步實行並完善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村現有90%以上的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村民健康得到保障,無後顧之憂。

計畫生育

1988年成立了小產村計畫生育協會,2008年設有會員活動室,建立“避孕藥具免費發放點”,有育齡婦女65人,多年來無一例計畫外生育,無早婚早育現象。連續近20年被評為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文化生活

村中辦耍歷史悠久。1950年代村中建立了業餘劇團,在農閒時節,通過引進劇本,然後進行編派, 1976年為止,村里共演出呂劇、歌劇等劇目20幾個,1971年春節期間,村上演呂劇“白毛女”,當時本村鄰村觀看演出的達數千人。1980年以後,由於有了電視機,再加上村里主要演員陸續離村,村里再也沒有演過節目。村民在農閒時節除了看電視節目外,只有打麻將、打撲克來娛樂。

村民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生活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1975~1983 年,村民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短短八年時間共建新房70多座。村民1983年以後,吃的方面以大米白面成為主食。飯菜花色多,腥葷調配得當,講究營養和口味,各種副食品名目繁多。家用器具更是日新月異,2008年末,全村家家有彩電,有的已經用上液晶電視。許多家庭有冰櫃,村民有自己的汽車8輛,機車有近40輛。122人買了人壽、人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9年,在政府和聯村單位的支持下,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共硬化街道路面8000多平方米,建起了健身娛樂室、黨員活動室、村委辦公室,解決了街道髒亂差的局面,村容村貌徹底改觀。

人物革命烈士

於開考(原名於得來)1916年4月生,1938年7月入伍,中共黨員山野五支隊排長,1941年在文登潭家口戰鬥中犧牲。
朱人范:1926年9月生,1944年3月入伍,華野13縱39師117 團戰士,1948年4月在濰縣戰役中犧牲。
汪佐山:1919年2月生,1946年11月入伍,華野13縱39師117 團戰士,1947年10月在萊西水集戰鬥中犧牲。
石能孝:1927年4月生,1947年6月入伍,華野3縱8師特務連戰士,1947年失蹤,1953年追認為烈士。
張志宏:1921年11月入伍,1946年11月入伍,志願軍27軍79師排長,1951年4月在朝鮮柳潭裡戰鬥中犧牲。
石能琢:1927年9月生,1947年6月入伍,1947 年12月入黨,華野9縱26師78團戰士,1948年在濟南戰役中犧牲。

人物名錄

曲文發,1909年生,原商業部商運調度司司長,正廳級,1991年病故。
孫 立,1914年生,原華東海運管理局黨委書記,正廳級,2007年病故。
張增江,1917年生,原上海市糧食局財務處處長,正處級,1996年病故。
於德禮,1923年生,原榮成縣民政局長,正科級,1975年退休。
石進明,1926年生,原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協主席,正處級,1995年病故。
王敬敏,1926年生,原海軍北海艦隊旅長,現軍休。
曲傳進,1927年生,原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林業局長,正科,2006年病故。
石進榮,1927年生,原浙江省寧波市消防支隊支隊長,現軍休。
張天聰,1931年生,原中國人民銀行無棣縣支行行長,正科級,2000年病故。
朱文龍,原遼寧省錦州市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正科級,1997年病故。
張信峰,1947年生,原威海橡膠廠黨委副書記,正處級,2008年退休。

榮譽

1、2007年,威海市農機安全示範村。
2、2009年,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
3、2009年,初村鎮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4、2009年,初村鎮“平安初村建設及綜治工作先進村”。

大事記

1977年,全村戶戶用上電燈。
1983年,全村自來水配套工程竣工,家家戶戶通上自來水。
同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口糧田分田到戶,果菜園實行個人承包經營。
1996年,全村安上閉路電視
1999年,全村安上直撥電話。
2009年,硬化街道路面8000多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