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球病毒
- 外文名: bouncing ball virus
- 屬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例電腦病毒
- 發作條件:當系統時鐘處於半點或整點
定義,分類,
定義
該病毒初版並不會對系統造成較明顯的破壞,但在漢字模式下反應非常嚴重,會使程式無法正常運行,一些當時配置較低的機器會嚴重拖慢速度。
從廣義上定義,凡能夠引起計算機故障,破壞計算機數據的程式統稱為計算機病毒。雖然做過不盡相同的定義,但一直沒有公認的明確定義。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在《條例》第二十八條中明確指出:"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電腦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代碼。"
計算機病毒的種類雖多,但對病毒代碼進行分析、比較可看出,它們的主要結構是類似的,有其共同特點。
分類
整個病毒代碼雖短小但也包含三部分:引導部分,傳染部分,表現部分:
1、引導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主體載入到記憶體,為傳染部分做準備(如駐留記憶體,修改中斷,修改高端記憶體,保存原中斷向量等操作)。
2、傳染部分的作用是將病毒代碼複製到傳染目標上去。不同類型的病毒在傳染方式,傳染條件上各有不同。
3、表現部分是病毒間差異最大的部分,前兩個部分也是為這部分服務的。大部分的病毒都是有一定條件才會觸發其表現部分的。如:以時鐘、計數器作為觸發條件的或用鍵盤輸入特定字元來觸發的。這一部分也是最為靈活的部分,這部分根據編制者的不同目的而千差萬別,或者根本沒有這部分。
系統引導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