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墳村

小王墳村

小王墳村位於內蒙古和林縣黑老夭鄉距鄉政府東20公里處,是一個以蒙古族主體、漢族占多數的蒙漢民族雜居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王墳村
  • 別名:小王墳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55 km
  • 人口數量:939口
基本概況,基礎設施,經濟發展,

基本概況

小王墳村位於內蒙古和林縣黑老夭鄉鄉政府東20公里處,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蒙漢民族雜居村,全村總小王墳村位於內蒙古和林縣黑老夭鄉鄉政府東20公里處,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蒙漢民族雜土地面積55平方公里, 轄5個自然村、237戶、939口人,耕地面積7970畝,其中水澆地2000畝。現有黨員22名。近年來,村黨支部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支部鋪好路,黨員帶好頭,民眾得實惠”的發展思路,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抓好基層組織規範化建設為契機,堅持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結合,培育特色經濟產業,選準富民強村的途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3100元增加到2009年的6700元。村黨支部用工作實績在村民心中樹立了較高的威望,成為了“支部引領抓產業、助推經濟促發展、帶領民眾奔小康”的典型示範村。小王墳村的黨建工作已步入規範化,黨支部的團結力、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黨員民眾的素質明顯提升,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健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村級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村幹部的發展意識、民眾觀念、法治觀念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等。今後的工作中,小王墳村黨支部將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為全村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小王墳村
技術研究

基礎設施

在推進農村脫貧致富的進程中,小王墳行政村黨支部積極發揮了引領、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培育薯產業、推廣種植新品種、發展肉羊養殖等特色產業,為實現富民強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從根本上改善小王墳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快農村脫貧致富步伐,村黨支部積極爭取農田水利項目資金,在得到鄉黨委、政府及縣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於2009年開工興建了小王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該工程是以大坡底村南的常流水作為灌溉水源地進行建設,工程總投資200萬元。工程項目包括:溢流壩、引水閘、泄水閘、引水渠、沉沙池、蓄水池、供電系統、動力控制房、揚水站,PVC輸水管道及160套半移動式噴灌和1300m的田間作業路等組成。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新增水澆地1200畝,使小王墳、大坡底兩個自然村人均新增水澆地2畝,人均增收1000元。小王墳村在環境整治方面捨得投入。重新維修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使用面積達到了90平米;全村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實施了改廁、改圈工程,60戶農戶安裝了衛生廁所和沼氣;完成了全村道路的拓寬、上砂工程;同時以“五清五改五進”(清垃圾、清糞堆、清草垛、清路障、清院落,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散放為圈養,現代理念進家、先進文化進家、致富信息進家、文明習慣進家、村規民約進家)為突破口,紮實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培養村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消除髒、亂、差現象。

經濟發展

推動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村黨支部積極引領幹部民眾發展山區農民的主產業馬鈴薯種植。鼓勵網室種植、良種繁育,積極推廣馬鈴薯覆膜、高壟、噴灌種植的科學方式,實現了馬鈴薯種植的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機械化,提高了科技含量,減輕了勞動強度,促進了增產增收。依託小王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的有利條件,新建了小王墳馬鈴薯科技示範田工程,示範田占地面積102畝,統籌了16戶農民,按照“五統一”經營,即:統一品種(脫毒克新一號原種),統一雙行施肥,統一高壟機播,統一機械中耕、追肥,統一機械收穫,打破了以往單幹、分戶經營的傳統方式,示範田畝產達到了4500斤,每畝收入3000元;今按照“五統一”經營,採取聯戶、互助協作的新形式,統籌了31戶,116口人,建設了400畝機播、高壟馬鈴薯科技示範田,畝產達到了5000斤,每畝收入4500元。馬鈴薯科技示範田的建設為全村乃至全鄉發展特色產業邁出了新步伐,通過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抓好肉羊的改良和育肥,促進全村的肉羊產業向科學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民養殖肉羊的效益。同時積極鼓勵扶持發展肉羊養殖大戶,形成了基礎母羊1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6戶,基礎母羊5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11戶。先後引進了杜波、烏珠穆沁、多賽特等優良種公羊20隻,品種改良率達到了98%。農民通過肉羊養殖可獲得收入1900元。
小王墳村
示範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