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溝組[2]是楊藩、狄恆恕於197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煤溝組[2]
- 外文名: Xiaomeigou Fm[2]
- 時代:下侏羅世(統)
小煤溝組[2]是楊藩、狄恆恕於197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小煤溝組[2]是楊藩、狄恆恕於197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楊藩、狄恆恕,1972年命名,青海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1980年介紹;李天德,1981年引用到新疆。分布範圍西北,青海省。1...
小煤溝組[1]小煤溝組[1]是新疆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十一分隊李天德於1981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新疆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十一分隊李天德,1981年命名。分布範圍 西北,新疆。
6柴達木盆地的侏羅紀含煤地層 6.1剖面選列 6.1.1大柴旦大煤溝剖面 6.1.2旺尕秀剖面 6.2岩石地層單位及沉積體系 6.2.1小煤溝組和火燒山組 6.2.2甜水溝組 6.2.3飲馬溝組 6.2.4大煤溝組 6.2.5石門溝組 6.2.6...
半卵形,外凸,長 2 mm,寬約 1 mm,基部較圓,頂端尖突,表面光滑;兩種子間具明顯的縱 溝;苞片厚度均一,肉質狀,寬約 1 mm,或多或少成翅狀(吳向午等,1986)。時代產地 中國青海柴達木盆地,小煤溝組;早侏羅世。
在地層方面,指出了大煤溝地區下、中侏羅統的含煤岩系是兩個大的沉積旋。下侏旋迴包括小煤溝組、火燒山組、甜水溝組等三個次級旋迴;中侏羅統包煤溝組及石門溝組,這些次級旋迴與二個植物群包含的植物組合相符。內巴柔期為主要成...
比較:上述二種發現於我國青海柴達木盆地下侏羅統小煤溝組(吳向午等,1986)。標本 比較破碎,但從莖及雌球花形態來看,與現代麻黃科植物還是比較相似的。吳向午等(1986) 認為 Ephedrites sinensis 和 Ephedrites exhibens 可分別和...
時代產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大煤溝,小煤溝組、甜水溝組和石門溝組;早、中侏羅世。相關信息 疊紀至中侏羅世。除新蘆木外,木賊類也是有節植物在中生代的代表。植物是中生代陸相地層中重要的化石,但由於植物種屬的延續時間較長,不能像...
在寧、陝、晉、豫、魯等地,下侏羅統下部地層大片缺失;而在冀、遼、吉、呼盟等地,則沉積了興隆溝組、南大嶺組、查伊河組等以火山岩為主的岩層;僅在青、新地區,形成了八道灣組、日月山組、小煤溝組等含煤沉積。下侏羅統上部...
略厚與其他細胞,向孔一 側加厚或拼連成環狀,邊緣整齊或起伏不平,有的呈團塊狀加厚凸向氣孔之上,孔縫長 12.5~18 µm,周圍細胞有時存在(李佩娟等,1988)。時代產地 青海柴達木盆地大煤溝,小煤溝組;早侏羅世。
莖幹保存最長者 22.5 cm,寬 7~15 mm,節部略膨大,或與節間等寬,節間長 2~7 cm,上 具縱溝(脊) 。多數標本節間維管束不明顯,少數標本比較明顯;縱脊寬平,或乾縮成棱脊狀, 寬0.5~2 mm,表面具平行的細條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