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塔三中

小溪塔三中

夷陵區小溪塔街辦第三初級中學,位於小溪塔平雲路,建於1987年,校園面積為21609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溪塔三中
  • 創辦時間:1987年
  • 所屬地區:小溪塔平雲路
  • 現任校長:向芳
  • 校園面積:21609平方米
學校歷史,學校概括,領導關懷,興教理念,育人模式,

學校歷史

小溪塔三中堅持“和諧立教,發展育人”的辦學理念,實施“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四校發展戰略,以“紮實、進取、求精、創優”的教風,促成“勤奮、務實、活潑、全面”的學風,鑄造 “團結、求實、勤學、創新”的三中學校精神, 區教育局用“名校—名師—和諧—質量”4個關鍵字來給學校畫像:名師發展名校,和諧提高質量。
學校先後成為全國教育科研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範基地學校、禁毒教育示範學校,宜昌市名牌學校、市級衛生先進學校、綠化先進學校、優秀家長學校, 夷陵區委、政府表彰的文明單位、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區級課程改革先進學校、教師職業道德先進單位、人民滿意學校、平安校園。中考成績連續8年位居全區鄉鎮(辦事處)國中之首。
小溪塔三中塑膠運動場由夷陵區發展和改革局[2008]51號文批准投資建設,是青島對口支援建設項目,總面積5600平方米,總投資110萬元,其中青島投資30萬元,財政撥款80萬元。
2008年8月28日正式破土動工,經過平整場地、鋪墊粹石層、澆築混凝土、鋪塑膠面層等過程,每一過程都接受了監理、設計、質檢等部門的驗收,該工程於2008年11月竣工,2008年2月通過竣工驗收後投入使用,使用情況正常。塑膠運動場包括8個桌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排球場和一個羽毛球場,200米環形跑道,還有單槓、雙槓等健身器材。
小溪塔三中塑膠運動場正發揮巨大作用:
一是成為1600名學生體育課訓練和空間操的主要場所,成為師生陽光健身的主陣地,成為藝術屠特色學校的訓練場地;
二是成為社區文藝體育活動陣地,在學校周圍只有三中塑膠運動場能夠承擔大型運動會等活動,夷陵合作銀行、街道辦事處、平湖社區、雲盤社區都在塑膠運動場舉行過體育運動會、慶祝“五四”青年節、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等重大活動;
三是雙休日免費為為社區民眾開放,成為學校密切聯繫民眾的橋樑。
小溪塔三中十分感謝青島的對口支援,感謝區政府及各部門的關懷,今後一定讓塑膠運動場正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學校發展的優秀成果回報長期關心小溪塔三中成長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譜寫“辦好教育為人民”的輝煌篇章。
2007年秋季學期開學又成為小溪塔三中忙碌的日子,由於各方面的擇校學生太多,原計畫招收6個班的新生,只好再增加一個班。許多家長強烈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小溪塔三中就讀,有的家長說起該校的中考,如數家珍: 2007年中考得分28分的考生為47人,再次位居全區鄉鎮(辦)中學之首,考生李雅雯以35分的成績獲得全區2007年中考冠軍,5名學生得分34分,占全區高分總人數的30%。很多家長知道,小溪塔三中是夷陵區第一所躋身市級名校的初級中學。
的確,2000年就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宜昌市名牌學校”, 中考成績多次位居全區鄉鎮(辦)中學之首。 一所建校才20年的學校靠什麼迅速成為一所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的名牌學校?我們走進小溪塔三中,探尋該校20年的發展軌跡。

學校概括

夷陵區小溪塔街辦第三初級中學,位於小溪塔平雲路,建於1987年,校園面積為21609平方米。學校主要服務範圍是梅子埡、黃金卡、東湖、平湖、東城、雲盤、譚家榜等7個村(居)委會和學校周圍數十家廠礦企事業單位,服務範圍人口為4.5萬人。
學校辦學規模由建校之初的9個教學班400餘人發展到24個教學班,學生總數為1600人,教職工114人。
2000年學校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宜昌市名牌學校”稱號,是夷陵區第一所躋身市級名校的初級中學。

領導關懷

20年關懷:一次關愛,一次變化
興建小溪塔三中是為了解決城鎮工人、農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20年來,學校在區(縣)、鎮(辦事處)黨委政府和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深切關懷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成為在宜昌市有影響力的學校。
1987年至1990年,原小溪塔鎮政府先後投資63萬元興建兩棟教學樓、科教樓和教工宿舍,短短三年,小溪塔三中初具規模。期間,副縣長張克讓,教委主任鄒祖澤、郭定菊等領導為征地、籌款上下協調,四處奔走,付出了心血。
1998年,“普九”攻堅,鎮政府多方籌資300萬元,建成規範的綜合辦公樓、標準的學生宿舍樓和容納200人集會的階梯教室,按要求裝備了微機室、語音室、圖書室,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僅僅用了10年時間,學校形成規模效益。期間,副縣長鄒志權、教委主任張啟新、朱應同等領導為學校建設與發展,規劃調控,精心指導,為三中所銘記。
2000年以後,學校建成校園電視台、電子備課室、低音廣播系統和典雅的學生食堂,對實驗室進行了升級改造,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總投入100萬元以上。令三中師生不能忘記的是時任副區長、劉興平親臨學校民主選舉學校領導班子會場指導工作,副區長饒玉梅就學校發展與教師代表促膝談心,區教育局長陳立靜走到每一個教師辦公室問寒問暖,副局長郭道林、秦德兵、任賢志等領導經常深入課堂、深入學生為三中發展診病把脈。
從1998年開始,小溪塔三中一直是小溪塔街道的一把手工程,張人才、蔣隆榮、彭定新、夏錫王凡、向光全等歷任書記都把小溪塔三中確定為自己的聯繫學校。
省教育廳黨組織成員、省政府督導室副主任督學徐金山、市教育局局長王道本、副局長張海春、師訓科長楊振升等領導先後到我校檢查指導工作。
各級領導的一次次關愛
換來學校的一次次變化。
20年探索:一路艱辛,一路凱歌。
敢為人先是三中校長和教師的一大特點,從首任校長陳廷柱到現任校長劉維瓊,他們都是改革的弄潮兒。
1993年,學校在全縣率先試行“四制”改革,形成的“五雙一掛鈎”管理模式在全縣推廣,在省內外產生良好影響。
1996年,學校承擔全縣實踐優質教學考評試點實驗任務,同年承擔中央教科所自學實驗任務。
2000年,經縣、市逐級評估,學校成為夷陵區第一所躋身市級名校的初級中學。
2002年,學校作為夷陵區試點學校與宜昌市同步參加課程改革,眾多教師與市課改專家同上一節課,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
2006年,作為全區試點,學校參加教育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學校所實施的“安全加質量”過程目標考核體系正發揮積極導向功能,所推進的“同伴互助”校本研訓主題模式日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需要。
一屆又一屆,一任接一任,從“五雙一掛鈎”模式到“一總四縱兩級管理”格局的形成,從“三課合璧育人模式”到“和諧立教,發展育人”辦學理念的提出,小溪塔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之路。
在接受市級名牌學校評估時,市評估專家這樣評價夷陵區小溪塔三中:優秀個體與合作群體相裨益,奉獻精神與科學態度相統一,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相協調。嚴謹管理的效度,開放教學的力度和自主學習的程度相輝映,體現出該校一個顯著的辦學特點:和諧立教,發展育人。
課程德育-課程理念-課件製作,首位、本位、品位三位一體構成治校方略。
課程德育就是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使德育活動課程化、過程全員化、典型生活化。學校形成學科德育、活動德育和環境德育三大體系,德育重點培養學生人格,培育學生良好興趣和文明自律、合作創新能力。過程全員化就是每一名教師確定為一個班級的德育輔導老師,班級評價與教師評價聯繫在一起。典型生活化就是每學年評選一次教育教學之星和學習文明之星,讓師生學習身邊的典型。
課標理念就是按課標要求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學校承擔省、市重點課題――課堂教學創新研究,科科有實驗課題,人人有實驗任務。我們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形成教師周前備內容、日前備學生、課前備方法、課後備反饋的備課模式和每周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說課等教學常規。
課件製作就是在教育科研框架下,從教學手段的最佳化中尋求教學效益增長點。絕大部分教師都能熟練運用微機、電視手段進行教學,30人承擔市、區多媒體手段展示課。
以課程德育定首位,以課標理念固本位,以課件製作升品位,構成三中治校方略: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

興教理念

開發校本――最佳化人本――激活能本,校本、人本、能本三本升華構築興教理念。
開發校本著力形成“同伴互助”模式。學校在管理上做到重心下移,其中安全工作管理的重心在班主任,教學工作管理的重心在備課組。
一是以備課組為單位建立學習型組織,開展主題備課、結對幫扶等活動,通過示範、觀摩、研討等形式,帶動全體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
二是班主任分年級組成德育研究小組,探討班級管理,當前主要是開展心理德育和 “五生”管理研究,形成管理方面的合力。
最佳化人本就是著眼於和諧校園建設,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思維。把學校意志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把教師的合理需要變成學校的工作任務。學校每年進行一次師德教育,都是圍繞“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珍愛崗位”的要求進行。每學年開學之初,學校就規範教學行為組織教師向社會簽名承諾,這些都受到社會的稱讚。
激活能本就是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通過教代會制定《小溪塔三中教職工考核細則》,建立以教學質量硬化評價為主要內容的教師考核體系,考核結果與教師年度考核、評優評先、職務評聘、績效工資發放直接掛鈎。
在管理方法中抓住校本培訓,在校本培訓中注重人本思想,在人本理念中強化能本意識,校本、人本、能本升華構築和諧興教理念。

育人模式

授之與魚-授之與漁-師生共漁,教師、學生、環境三因聯動,構造育人模式
在三中校本課程開發中,要求每一位教師完成從知識傳授型的“授以魚”到方法輔導型的“授以魚”的轉變,進而完成向創新啟導型的“學漁”式教學的轉變,還要通過老師指導的層次化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讓學生“人人有進步,個個有提高”。
首先是改革學生觀。不把學生個體差異作為區別優生與差生的標誌,而是把這種差異作為資源來開發。學校提出:關注尖子生,提高知名度;關注中等生,提高滿意度;關注後進生,提高安全度。要求教師把學生學習創造的欲望和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個性特長成功開發。
在三中,每日一次電視新聞的編輯、每周一次主題班會的主持,每月一次社會調查的運作,每期一次演講辯論的籌劃,每年一屆素質展示節的組織等活動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成了學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使學校煥發蓬勃生機。
同時改革教學觀。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老師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學校要求老師,寧可多備一天課,也不讓學生多做一個題。
再就是形成環境觀,發揮辦學條件硬環境、校園文化軟環境、教學狀態內環境、社區家庭外環境的作用,全方位培植“團結、求是、勤學、創優”的三中精神。學校把硬環境軟化,建成市級綠化、文明衛生校園,使校園每一堵牆、每一朵花都起到育人效果。再就是把軟環境硬化,創辦校園文化網路,開闢校園電視新聞早餐,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又內環境外化,通過對外宣傳、推介師生典型,獲取社會支持,擴大生存發展空間;還把外環境內化,通過社區聯誼、家長學校等形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服務,學校與上海莘松中學等學校結為友好聯誼學校,還在黃花、分鄉、太平溪、下堡坪等學校設立教學鍛鍊視窗。
20年發展:一份嘉獎,一份輝煌。
20年,小溪塔三中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健康發展,許多領導和專家從不同側面對學校的辦學給予充分肯定。
2005年,區領導評價小溪塔三中:規範化的辦學行為,人文化的治校理念,互動式的德育實踐,差異式的教學嘗試。
2006年,區教育局巡查組用“名師――名校――和諧――質量”幾個關鍵字給三中畫像:名師發展名校,和諧提高質量。
2007年,區教育局巡查組稱三中是鑄造名師的熔爐,培育英才的搖籃。
的確,一項項的成果可以見證三中的輝煌:
20年來的中考成績年年突出。2000年以來,上重點線人數一直位居鄉鎮國中之首,繼1994年甘軍獲宜昌縣中考冠軍之名後,2005年李翔、2007年李亞雯又獲全區中考冠軍。
20年來,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中,500多人次獲區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項50多人次,物理競賽還開創全區競賽獲國家級獎的先河。
進入清華大學等名校的龔安龍、劉波、甘軍、何可,成為體育專業人員的楊鐵彈、安中華,走上領導崗位的王玉潔,躋身商界名流的柳偉,他們實踐了“今天我以三中為榮,明天三中以我為榮”的誓言。
學校擁有中學高級教師10名,區學科帶頭人4人,區課改專家8人,擁有宜昌市“人民滿意教師”周玉珍、宜昌市優秀教師韓玉山等優秀教師。
20年來,學校共80多次受到區以上表彰,先後成為全國德育科研實驗先進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示範基地學校、禁毒教育示範學校,宜昌市名牌學校、衛生先進學校、綠化先進學校、優秀家長學校、學雷鋒先進集體,夷陵區辦學水平一等學校、師德建設先進單位、人民滿意學校、課改先進學校,還是區委表彰的“五好黨組織”、區委、政府表彰的“平安校園”,總工會表彰的“先進職工之家”。
教育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育人工程,是永遠充滿希望的朝陽事業。小溪塔三中有決心、有信心建設好和諧平安文明校園,有能力、有水平培育更多發展性人才,為和諧社會建設,為祖國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