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紫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肉葉鞘蕊花Coleus carnosifolius (Hemsl.)Dunn的全草。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疳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小兒疳積,疥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洋紫蘇
- 別稱:假回菜、雙飛蝴蝶、桂花瘡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鞘蕊花
- 種:肉葉鞘蕊花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消疳殺蟲。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小兒疳積,疥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肉質草本。莖較粗壯,直立,高約30厘米,多分枝,幼時被短柔毛,老時近無毛,淡褐色。葉肉質,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徑1.2-3.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截形或近圓形,稀有急尖,邊緣具疏圓齒或淺波狀圓齒,兩面綠帶紫或紫色,略被毛,滿布紅褐色腺點,側脈約3(4)對,弧形,與中脈在兩面微凸起;葉柄與葉片等長或有時短於葉片,壓扁狀,多少具翅,略被毛。輪傘花序多花,果時徑3-4厘米,排列成長達18厘米的總狀圓錐花序,花梗伸長,長3-6毫米,與短的總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苞片倒卵形,長4毫米,寬3毫米,先端具小尖頭,近脫落,具5脈,外密被腺微柔毛及紅褐色腺點。花萼卵狀鐘形,花時長約2.5毫米,外密被具腺微柔毛及紅褐色腺點,內面無毛,果時增大,伸長,呈管狀鐘形,明顯下傾,略彎曲,長達8毫米,萼齒5,近等長,後齒特別增大,三角狀卵圓形,果時外反,其餘4齒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淺紫或深紫色,外被微柔毛,長約1.2厘米,冠筒基部寬不及1毫米,在萼外驟然下彎,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淺4裂,下唇全緣,伸長。雄蕊4,內藏,花絲基部近合生。花盤前方膨大。小堅果卵狀圓形,光滑,黑棕色或黑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石山林中或岩石上。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