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山摩崖造像

小樂山摩崖造像

小樂山摩崖造像位於蓬安縣城南9.25公里原河舒鎮鏡內,其山林壑優美,蔚然深秀,峭壁危峰,方圓十里。狀如鯤鵬展翅,巍然挺立於河舒、柳灘、碧溪三鄉鎮之間。春日山爛漫,芳菲遠溢;夏日瀑布飛流,雷鳴山谷;秋日野菊盛開,滿山黃遍;冬日白雪皚皚,玉樹銀花。朝日初出,林霧飄拂,暮雲歸來,岩穴暗黑,忽暗忽明,變化無窮。海拔500餘米的小鑼山就在河舒鎮境內。山上有高大的摩崖笑佛頭像,人言可與樂山大佛媲美,故將小鑼山稱為小樂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樂山摩崖造像
  • 地理位置:四川省蓬安縣河舒鎮
  • 開放時間:全天候
  • 景點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千佛岩、大佛殿等 
概述,千佛岩,大佛殿,大佛頭像,

概述

小樂山高險獨秀,四壁峻峭,危路可通。人們從前山直上數百級崎嶇石梯,才能到達山頂,好似上青天一般,便將山頂的寨門稱為“南天門”。南天門上,山頂原有古廟,廟前有池,傳說曾有金雞戲水池中,名“金雞池”。今廟毀池存。山崖上現有摩崖造像四處。
1983年7月23日,蓬安縣人民政府公布小樂山摩崖造像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小樂山摩崖造像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岩

在南天門左側,造像龕長5.60米,高1.84米,龕度距地面0.80米,內鐫0.10米至0.70米的小佛千餘尊。此龕共分三部分:左連十四排,每排鐫刻29—31尊,共533尊;右邊刻十殿圖像、千手觀音、望鄉台、峨眉山全景等;中刻送子觀音、十八仙人、道觀等。此處人們習稱“千佛岩”,是佛道合一的造像龕。此龕被廟宇遮蓋,20世紀80年代,活了120歲才逝世的老道士呂宗林就住在廟內,故造像未被風雨剝蝕和損壞,至今保存完好。造像大部分線條流暢,形象豐滿,面容清秀,神態各異。雖無史專文字和碑刻記載,但從造像風格看,應為明末清初鐫刻。

大佛殿

在八仙洞左10米處,殿內鐫刻佛像群,大者高4米,小者僅高1米,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有的“雙目失明”,有的耳垂脫落,有的下顎不具,有的缺手殘足,沒有一尊具備完整的形象。佛殿亦被拆毀。1983年及其以後,陸續修復了大佛殿,恢復了大佛群像。

大佛頭像

在佛殿左側的禿兀岩石上鑿成高6米,寬8.70米的大佛頭像。佛像耳長1.30米,寬0.80米,鼻長1.20米,嘴寬1.20米,厚0.80米,眼長3.80米,寬1.30米,圓臉高鼻,大眼彎眉,兩耳垂肩,張口微笑,面容慈祥,神情嫻靜,遠眺遠山,俗稱彌勒笑佛。奇特的是,頭下山體即大佛的身體,兩邊山樑猶如大佛兩臂,在酷似膝蓋的山樑上,分別鐫鑄大佛的兩手。如足的山脊隨山勢走向延伸於數千米之外,好似百餘樂山大佛合體端坐於崇山峻岭之中。山中的竹木花草,恰好裝點笑佛的袈裟,隨著春夏秋冬四時季節的變化,呈現出紅黃藍白種種顏色,委實壯觀,因此,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大佛山”。大佛山對面的山峰叫馮家梁,近年來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可以眺望大佛全貌,遊覽的人們將此亭呼為“望佛亭”。至今,大佛頭像保存完好。可惜手掌石早年被附近農民打成石條建修房屋用了,今已蕩然無存。關於大佛的鑿造年代,老百姓說是清代建造的,但無資料記載,只有在佛佛頭像側見到一塊清乾隆十三年(1749)整修寺廟的殘碑(功德碑),根據造像的風格看,可能是清代乾隆年間鑿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