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拐

小柳拐

小柳拐,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探春花Jasminum floridum Bunge的根或葉。分布於河北、陝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食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刀傷,食積腹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柳拐
  • 別稱:山救駕、牛虱子、敗火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木犀科
  • :素馨屬
  • :探春花
  • 分布區域:河北、陝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
  • 用量: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澀、辛,性寒。

歸經

歸心、脾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食。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刀傷,食積腹脹。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痛:牛虱子根24g,桔梗9g,甘草3g。水煎服。
2、治瘡癤腫毒:牛虱子葉、烏蘞莓根、透骨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3、治跌打腫痛:探春花根、大血藤各15g,酢漿草30g。加酒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4、治刀傷:小柳拐生搗敷,或用乾粉與生薑同搗敷。(《陝西草藥》)
5、治燙火傷:探春花鮮葉搗爛,或乾粉適量調麻油敷患處。
6、治食積腹脹:牛虱子根24g,凍綠、苦蕎頭、糯米藤各15g,香附子、刮金板各9g。水煎服。(5-6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或研末沖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乾品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自栽後3-4年起,每隔1年收穫1次。根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葉夏、秋季生長茂盛時,把有葉枝條割下,曬乾,打下葉片,除去枝梗。

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0.4-3m。小枝褐色或黃綠色,當年生枝草綠色,扭曲,四棱,無毛。葉互生,複葉,小葉3或5枚,稀7枚,小枝基部常有單葉;葉柄長2-10mm;葉片和小葉片上面光亮,乾時常具橫皺紋,兩面無毛,稀沿中脈被微柔毛;小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稀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7-3.5cm,寬0.5-2cm,先端急尖,具小尖頭,稀鈍或圓形,基部楔形或圓形,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不明顯;頂生小葉片常稍大,具小葉柄,長0.2-1.2cm,側生小葉片近無柄;單葉通常為寬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2.5cm,寬0.5-2cm。聚傘花序或傘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3-25朵;苞片錐形,長3-7mm;花梗缺或長達2cm;花萼具5條突起的肋,無毛,萼管長1-2mm,裂片錐狀線形,長1-3mm;花冠黃色,近漏斗狀,花冠管長0.9-1.5cm,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長4-8mm,寬3-5mm,先端銳尖,稀圓鈍,邊緣具纖毛。果長圓形或球形,長5-10mm,徑5-10mm,成熟時呈黑色。花期5-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谷地或林中。分布於河北、陝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有多數扭曲、粗細不等的支根。長短不一,直徑0.5-1cm。表面土黃色或黃褐色,有細縱皺紋及細根痕。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消食,清熱,解毒。根治食積飽脹,咽喉作痛,火燙傷。”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咽喉腫痛,惡瘡腫毒及跌打腫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