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因為
木下家定與
豐臣秀吉有關係(
高台院是家定的妹妹),在三歲的時候正式成為了豐臣秀吉的養子,後來正式命名為
羽柴秀俊或
羽柴秀詮。成為了
小早川隆景的養子以後,改名為秀秋。在元服時所受的官位是“左衛門督”,唐名為“
執金吾”,朝廷的官位為“
中納言”,統稱“金吾中納言”。
在
慶長之役中,明軍包圍蔚山城,與
小西行長擔任支援行動。作為軍事生涯的初陣,身為總大將秀秋手執長槍,身先士卒,生擒敵將,揚名異域。雖然作戰勇敢,但因把女人、小孩也當成敵人屠殺(殺良冒功)。秀秋並未得到豐臣秀吉的獎賞,反被將罪召回本國沒收
築後國領地,當他聽到此訊息後大怒。認為是
石田三成向秀吉說謊,於是開始親近
德川家康。隨後減封於
越前的北之莊城。1599年,德川家康為他求情使他恢復舊領地。
在
關原之戰中,原本打算跟隨德川家康,但是石田三成催促之下,攜15000軍參加了西軍。在
伏見城包圍戰前線活躍。但是石田三成不太認同,再一次與石田三成不和。
他率領一萬五千部隊在松尾山布陣,當時秀秋已經成為了東軍的內應。不過開戰不久以後,戰況對西軍有利,
宇喜多秀家擊退了
福島正則的部隊,而大谷吉繼,則擊退了
藤堂高虎的部隊。這個時候,而秀秋卻為加入東軍而猶豫。
之後,
德川家康派遣使者送信,下令小早川秀秋攻擊,但是秀秋仍然沒有行動。終於,德川家康下令向小早川秀秋部隊開火提醒,秀秋感到驚慌害怕,如果西軍贏得勝利,自己可能對秀賴的地位不利,可能落的跟秀次一樣的命運。於是秀秋有所行動,向大谷吉繼的部隊攻擊。雖然大谷吉繼已經預先估計到小早川秀秋會叛變,但是因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的關係,最後大谷吉繼自盡。而一部分西軍部隊,像脅阪安治、小川祐忠等回響秀秋的行動,最後西軍迅速崩潰,東軍在
關原之戰中取得了勝利。
死亡原因
關於秀秋的死因,至今還沒有一定的定論,比較普遍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另有一說,小早川秀秋在
石田三成的慫恿下,與之共同消滅了
伏見城中
德川家康的守軍,共同向東挺進。駐紮在了
關原附近的松尾山上,並與石田三成達成協定,在
大谷吉繼與家康主力打的不可開交時,從山上偷襲。結果,開戰的時候,小早川秀秋總是猶豫不決,就連大谷吉繼的信號也置之不理。最後德川家康出其不意向小早川秀秋開炮,逼迫小早川秀秋作出決定,攻打西軍,從而使很不利於自己的戰局得到扭轉。
後來參加對西軍殘留部隊的戰鬥,在
佐和山城的攻略戰當中,也立下了不少的戰功,最後被德川家康移封於宇喜多秀氏舊領的
備前和
美作,合共五十五萬石。
但是在戰後,面對背叛西軍的指責,甚至是對他的人身攻擊,使他精神受挫(也可能是為了防止
德川算計而裝瘋)。而後沉迷於酒色當中。不久,他的精神開始不正常,以為看見
大谷吉繼的靈魂。最後,在沒有子嗣繼承下病死,
小早川氏正式滅亡。是德川政權以來第一個因為沒有子嗣而改易的氏族。據記載,他曾經喜歡與他同性的
片倉重長。
傳說秀秋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稍一不如意就會大發雷霆。故有一次喚
小姓(近侍)傳膳時因為過慢而大聲呵斥。而小姓因受到呵斥而滑倒,飯菜散滿一地。盛怒的秀秋令小姓切腹謝罪並賜其佩劍,但小姓反而用劍殺死秀秋。雖然該小姓隨即被家臣殺死,但小早川氏卻因為沒有繼承人而滅亡。
主要家臣
平岡賴勝
杉原重治
人物評價
在
織田信長和
豐臣秀吉兩位梟雄的努力下,日本逐步走向有序的統一。1590年,豐臣秀吉平定關東北條氏,收復奧羽,大致完成了日本的統一。日本似乎逐漸趨於和平,但是豐臣家內部長久以來的派閥之爭為日本不久後的內戰埋下了導火索。1592年——1598年的
文祿慶長之役更是加深了近江派(吏僚派)和尾張派(武功派)之間的矛盾。
德川家康為了奪取天下,通過各種手段主動拉攏尾張派,並且促使兩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化。在德川家康的一手策劃下,日本分裂為兩大陣營,雙方動員了超過20萬的兵力。1600年9月15日,東軍和西軍在美濃
關原爆發了日本歷史上空前的大決戰,勝方將會在戰後獲得日本政局的主導權。
由於
關原之戰參戰雙方在兵力上勢均力敵,所以在上午4個小時的戰鬥中,雙方互有攻守,難分高下。西軍雖然擁有超過8萬人的兵力,但是真正投入戰鬥的兵力只有三分之一,而駐守於松尾山擁兵1萬5千人的小早川秀秋的立場則足以左右戰局的勝負。小早川秀秋名義上從屬西軍,暗地裡卻私通東軍,早已是東軍的內應。但是當東軍與西軍打得難分勝負時,小早川秀秋開始舉棋不定。正當小早川猶豫不決的時候,
德川家康命鐵炮隊沿黑血川一帶對小早川隊進行威嚇性射擊。受到東軍攻擊的小早川秀秋疑雲頓逝,下令對西軍
大谷吉繼隊發動攻勢。西軍右翼逐漸崩潰,隨後其他西軍各部的士氣大受打擊,西軍迅速瓦解。德川家康在半天內獲得了
關原決戰的壓倒性勝利,這其中小早川秀秋可謂功不可沒,而小早川秀秋也因此在隨後的幾百年內成為了叛徒的代名詞。秀秋作為豐臣家的繼承人之一,理應誓死守衛豐臣家才對。秀秋究竟出於什麼目的背叛西軍?
想要了解秀秋背叛的原因,先來了解一下秀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在遭受
德川攻擊以後,秀秋是出於慌亂匆忙倒戈,還是經過一番迅速而細緻的思考後作出了決定?表面上看來,秀秋在
德川家康的驅趕下背叛西軍,倒向東軍,其形象不可謂不狼狽,因此後世很多人認為秀秋是一個資質駑鈍的暗愚之輩。那么秀秋是否真的是一個暗愚之輩?
小早川秀秋的生父
木下家定是
豐臣秀吉正室
北政所的哥哥。秀秋三歲時便成為豐臣秀吉的養子。由於豐臣秀吉遲遲沒有子嗣,秀吉的外甥
豐臣秀次和北政所的外甥小早川秀秋(當時的羽柴秀俊)成為了豐臣家的繼承人。幼年時的秀秋聰明伶俐,深得秀吉喜愛。秀秋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是1593年,隨著秀吉嫡子
豐臣秀賴的誕生,豐臣秀次和小早川秀秋同時成為了豐臣秀賴順利繼承豐臣家的絆腳石。豐臣秀次終日沉迷酒色,終於被太閤抓住把柄處死。而秀秋則憑藉著低調的作風,逃過了被處死的厄運。秀秋被送往西國成為
小早川隆景的養子,最終繼承了小早川家業。
倒戈原因
一般認為,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戰的倒戈成為決定戰事走向的關鍵因素。但是他為什麼會倒戈,則有不少爭議。傳統的說法以為他是一個暗弱愚昧的人,被德川家康哄騙而放棄了自己的立場。不過,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籠統的說法,提出了很多其他的推測。一方面,秀秋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出來的軍事能力似乎不能被評為暗弱;另一方面,小早川家出動的一萬五千人在當時絕對算是“大軍”。這樣的一個人,真的是一個無能之輩嗎?多數人可能還是會認為,當時秀秋是鐵了心要跟石田三成翻臉。他未必真的有多么信賴德川家康,但他對三成絕對是毫無好感。要知道,豐臣秀次的案子就是三成辦的,雖說出於秀吉的授意,但畢竟是三成把秀次辦死的。秀秋如何不有唇亡齒寒之感。而選擇在東軍危急之時出手,大概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分量而已。況且,就算最後東軍戰敗,以他的身份也未必就一定會死;小早川的家業本就不是他的,即便領地被剝奪,對他而言也不算什麼損失。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推測。
推測之一
1597年的
慶長之役中,16歲的小早川秀秋擔任日軍左路軍的總大將,於
蔚山戰役中表現出色。1597年12月23日,大明和朝鮮3萬聯軍發動蔚山戰役的總攻,包圍日將
加藤清正6千人據守的蔚山城。由於雙方兵力懸殊,日軍只能進行消極防守,等待援軍。加藤清正向後方的小早川秀秋求援,但是秀秋遲遲沒有前往救援。苦守蔚山城的加藤清正糧道斷絕,陷入絕境,將士只得煮土殺馬充飢。由於明朝聯軍的消極進攻,蔚山城久攻不下,彈藥供應也逐漸短缺。蔚山被圍10天后,小早川秀秋率5萬日軍突然出現在明軍背後。毫無準備的明軍頓時指揮失序,急忙撤軍。日軍銜尾追擊,斬殺明軍甚多。此戰明軍損失約2萬人,日軍損失約1萬人,雙方均損失慘重,日軍慘勝。此後半年內雙方都無力組織較大攻勢。
蔚山戰役中,日軍眼見蔚山被圍,沒有馬上馳救,而是待明軍防備鬆懈,補給漸窘的時候發動突襲,對明軍造成巨大打擊。這正是“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理論的實戰套用。雖然此計未必一定出自16歲的秀秋本人,但是能夠採納這樣的奇謀,也足以證明秀秋的年少老成。在整個7年的
文祿慶長之役中,雖然前期日軍侵朝非常順利,但是當明軍參戰以後,日軍少有獲得較為明顯的戰績。蔚山戰役是日軍少有的一次勝仗。小早川秀秋在蔚山戰役的表現較為突出,但是也正是因為他軍事上的突出表現,給他帶來了政治上的巨大麻煩。小早川秀秋作為豐臣家的繼承人之一,他的存在本來就是對
豐臣秀賴的威脅,如果秀秋建立了過於讓人矚目的軍功,樹立起了威信,那么無疑將會對秀賴造成巨大威脅。所以
豐臣秀吉急忙將秀秋從前線調回,並以秀秋在前線屠殺居民以及作為總大將不顧身份衝鋒陷陣等理由將秀秋的領地減封至北之
莊城。據說此次秀秋被貶事件是由於
石田三成等近江派在太閤跟前進讒所致。由於秀秋是北政所的外甥,所以他的政治派別應該是北政所支持的尾張派,近江派排擠尾張派似乎也是順理成章。這次事件中石田三成的作祟也成為後來
關原決戰中小早川秀秋背叛西軍的原因之一。
年僅16歲的小早川秀秋就在
蔚山戰役中做出了突出表現,並且由此招致太閤的戒備而遭貶。很難想像一個資質駑鈍的暗愚之輩能夠獲得如此戰功,並且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對其產生戒備之心,所以歷史上流傳的小早川秀秋是暗愚之輩的定位並不可靠。在
關原之戰中,小早川動員了1萬5千兵力,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當時的1萬石俸祿能夠養活約300名士兵,那么動員1萬5千人需要至少50萬石的俸祿,而關原之戰時小早川實際控制的領地只有35.7萬石。小早川秀秋能夠超額動員大量兵力,說明他
理財有道。這並不是一個暗愚之輩能夠做到的。
那么小早川秀秋作為一個年少有為的大名,他為什麼會在決定天下歸屬的
關原決戰中背叛西軍?這就要從當時各大名的參戰心態說起。除了誓死保衛豐臣家的
石田三成,以及與石田三成結怨深厚的幾個武功派大名,還有關原決戰總導演
德川家康,其他大名的參戰目的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認為最可能戰勝的一方,以便戰後在保存自身的基礎上擴大領地。沒有幾個人會顧及什麼正義,只有利益才是最終的追求。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總是由勝利來決定正義,而不是由正義來決定勝利。況且當時東軍和西軍都自稱是豐臣家的軍隊,兩邊都是豐臣的家臣。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東軍總大將德川家康確實是出於背叛豐臣家的目的導演了這場決戰,但是在決戰當時,參戰的東軍大名大多不清楚德川家康的叛逆野心,大家都認為家康是為了盡忠豐臣家而除去奸臣
石田三成。這不能責怪那些被家康利用的東軍大名不忠,只能埋怨家康過於陰險狡詐。表面上站在哪一邊都是盡忠豐臣家,那么不管這些大名投靠哪一邊都沒有錯,而他們選擇立場的主要標準就是利益的得失。哪一邊勝算更大,就參加哪一邊。我們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小早川秀秋背叛西軍的原因。
小早川秀秋由於沒能及時參加
德川家康的會津征伐,被迫參加了西軍。作為尾張派的秀秋,向來與石田三成等近江派不和。在蔚山戰役中更是由於近江派的挑唆,秀秋立功反遭減封。這一奇恥大辱對於秀秋來說是無法忘懷的,所以在決戰前,秀秋曾兩次派遣使者前往德川家康處表示願意擔當內應,獲得家康首肯,而且此前家康已經恢復秀秋在九州的部分領地以示親善。但是作為北政所的外甥,豐臣家的繼承人之一,秀秋非常希望能夠擔任
關白一職,繼承太閤秀吉的事業。在
關原決戰的前一天,也就是1600年9月14日,西軍為了獲得小早川秀秋的支持,派遣
大谷吉繼前往小早川所在的松尾山陣營宣讀誓書,保證在
豐臣秀賴15歲以前,由小早川秀秋擔任關白一職,同時贈予
播磨一國領地。誓書由
安國寺惠瓊、大谷吉繼、石田三成、
長束正家及
小西行長五人連署。接到誓書的秀秋欣喜若狂,此前成為東軍內應的決心也受到了動搖。東軍和西軍對於小早川秀秋都非常重視,所以秀秋不管投靠哪一邊都會受到厚重的封賞,不過似乎西軍拋出的
關白一職更為誘人。但是不管怎么說,秀秋只有站在勝利者的一邊才能獲得封賞,站在失敗者一邊則會一無所獲,而且還會被沒收領地,甚至被斬首。第二天的
關原戰場上,小早川秀秋的心情是複雜的,但是在最關鍵的問題上他已經心中有數:必須站在勝利者一方。
1600年9月15日,勢均力敵的東軍與西軍於美濃關原激戰正酣,通過4個小時的戰鬥仍然難分勝負,誰能獲得擁兵1萬5千人的小早川秀秋的支持,誰就能獲得關原決戰的勝利。西軍的
石田三成通過傳送文書、派遣使者、燃點總攻狼煙信號等方式催促小早川秀秋加入戰鬥,東軍的
德川家康也不斷派遣使者催促小早川秀秋叛變。此時秀秋正在左右為難之中,如果他幫助東軍打敗西軍,那么東軍的德川家康一定不會虧待他,而西軍拋出的
關白一職是他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官職。但是西軍誓書的五個連署人中沒有大老在內,為什麼作為大老的
宇喜多秀家沒有簽名?沒有大老簽名就沒有足夠的威信。石田三成等近江派向來對秀秋沒有好感,現在拋出這么大一個餡餅,這其中是否有詐?戰後
毛利輝元將會成為首席大老,主導政局,作為同族的輝元顯然很樂意看到秀秋擔任關白,至於以後是否交還關白一職那是後話。顯然西軍的承諾不見得是一張空頭支票。
正當秀秋疑慮重重的時候,
德川家康由於戰局的不明朗而焦急萬分。雖然在
關原決戰中西軍的實際參戰兵力只有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但是東軍也有很多部隊沒有投入作戰。南宮山下的池田輝政和
淺野幸長等人率領的萬餘人為了防備南宮山上的3萬毛利軍一直沒有參加戰鬥。而德川家康親自率領的3萬德川軍也沒有積極參加戰鬥,這一方面是為了防備南宮山上的毛利軍參戰,另一方面,此戰的東軍參戰大名大多是豐臣系大名,他們的立場並不可靠,一旦西軍占據明顯優勢,說不定這些大名都會陣前倒戈,家康必須留有足夠的兵力以防不測。家康在戰局不明朗的情況下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他命令鐵炮隊沿黑血川一帶向小早川秀秋隊射擊。對於家康此舉的一般性解釋是認為家康藉此威嚇小早川秀秋,催促其叛變,但是當時的戰局是雙方難分勝負,西軍略占優勢。從來只有強勢一方威嚇弱勢一方,哪有弱勢一方威嚇強勢一方的道理?家康做出這一舉動他心裡有底嗎?他有多大的把握認為小早川會倒向東軍?如果小早川秀秋攻擊東軍,那么被後人認為是暗愚之輩受到嘲笑的就不會是秀秋,而是在關鍵時刻愚蠢挑釁秀秋的家康。家康作為野戰達人,在姊川之戰和
小牧長久手之戰等戰役中屢建奇功。毫無疑問,家康是一個善於運用謀略的
智將。縱觀家康一生的作為,無不顯現出他善於忍耐的性格,家康是一個不喜歡冒險的人。家康之所以敢向小早川隊進行射擊,是因為他料定小早川秀秋會在受到東軍威嚇的情況下背叛西軍。
當時的戰局雖然是西軍稍占優勢,但是西軍無法獲得決定勝利的優勢,雙方還是難分勝負。在這個時候,
德川家康命令鐵炮隊向小早川隊射擊,他向小早川發出的信息是:我們東軍已經勝券在握,你最好馬上做出決定,要不然我連你一塊收拾。而
石田三成仍然不斷派遣使者催促小早川,他向小早川發生的信號是:我們西軍沒有你不行,你快點加入戰鬥吧,你加入以後我們就勝券在握了。兩邊的信號綜合起來,給秀秋的印象是,東軍示強,西軍示弱。“守則不足,攻則有餘。”防守是因為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有餘。既然東軍敢於進攻小早川隊,就說明東軍兵力充足。東軍的
德川軍3萬人一直沒有參加戰鬥,如今德川軍向小早川軍射擊,表示德川軍有參戰的可能。一旦德川軍3萬人投入作戰,那么戰局將會迅速扭轉,也難怪家康會大膽地向小早川隊射擊。而實際上家康為了防備不測事件,根本沒有打算將3萬部隊投入戰鬥。如果家康認為小早川是一個容易頭腦發熱的莽夫,那么他絕不可能去挑釁秀秋,正因為家康明白秀秋是一個做事前會先經由大腦思考的乖孩子,所以家康才利用了這樣一個虛虛實實的心理戰術。
秀秋收到家康的強硬信號以後,稍作思考,馬上判定東軍勢強。秀秋本來就抱著幫助勝利者的心態參加了這次決戰,現在既然東軍更可能獲勝,而且東軍有進一步對小早川隊發動攻勢的可能,沒有更多讓他考慮的時間,所以他馬上叛變,對西軍右翼發起進攻,最終幫助東軍打敗西軍。
關原決戰中
德川家康和小早川秀秋的心理較量可謂是一次精彩的謀略戰,再次顯示了德川家康的驚人謀略和過人膽識。回憶起
小山評定的德川家康,同樣也是表示自己並不強迫各隨征大名加入東軍,放任各大名參加西軍,結果各大名都表示願意追隨家康。這一方面表示家康關心各大名人質的安危,出於仁義之心任由各大名西去,另一發麵也表示即使沒有各大名的支持,家康也有必勝的決心和把握。明明需要對方的幫助,但是他表現出來的是言行卻是不需要對方的幫助,結果對方往往會幫助持有必勝決心的強者。小山評定和
關原之戰中的
德川家康都運用了這一手法,前者是出於懷柔,後者是進行威嚇。這也正是兵法詭道的靈活運用。
19歲的小早川秀秋成為了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的一顆棋子。就連其他很多久經沙場的老將也一一成為家康利用的對象,19歲的秀秋為了本家利益,站在強者一方似乎也是無可厚非。後世能夠理解
福島正則等東軍大名的選擇,但是無法原諒小早川秀秋的變節,這是因為自古以來東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忠誠觀念不可動搖。人們可以理解戰前各東軍大名的選擇,但是無法原諒臨陣倒戈的叛賊。秀秋的變節讓他成為了一個尷尬的人物,作為戰敗方的西軍各大名無不對他恨之入骨,作為戰勝方的東軍各大名則痛恨秀秋搶走了他們的功勞。從此秀秋逐漸受到各大名的疏遠,鬱悶的秀秋只好沉迷於酒色,消遣度日。受到眾多指責的秀秋逐漸精神失常。1602年,21歲的秀秋在精神恍惚的情況下,錯以為看到了
大谷吉繼的冤魂,驚嚇而死。由於年輕的秀秋沒有子嗣,小早川家就此滅亡,領地被沒收。
年輕的小早川秀秋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現他的才能就在失意中離開了人世。後世只看到秀秋在
關原之戰中倒戈的表象而片面地認為他是一個資質駑鈍的暗愚之輩,卻並沒有深入研究秀秋倒戈的原因,也沒有綜合秀秋在
蔚山戰役中的表現,歷史最終沒有給予秀秋公正的評價。人們對叛徒深惡痛絕,所以總是誇大叛徒的失誤,掩蓋叛徒的成績,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作為叛徒和牆頭草的小早川秀秋,受到人們的批評似乎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相信大家還是希望能夠了解一個更為真實的秀秋。
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最大受益者
德川家康正是看準了秀秋類似牆頭草的立場,所以對小早川隊進行威嚇性射擊。對於牆頭草來說,猛烈的勁風往往比柔和的微風更能讓它明確自己擺動的方向。
上述觀點雖然有聲有色,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如果認為秀秋是一個高明的將軍,那么他當時人就在關原戰場,用不著家康和三成來向他示弱示強,他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戰事的走向。在東軍兩支由名將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均遭挫折、西軍占領各方制高點且有預備隊未參戰的情況下,倘若他真的是想要保證自己的勝利,不大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占優勢的西軍而跑去支持東軍。儘管毛利軍按兵不動,但那是正常的,畢竟毛利才是名義上的總大將,總大將的本陣不能有失,這可以理解。何況他當時也絕不可能知道身為西軍總大將的毛利輝元所派遣的部隊居然也已經和德川家達成協定。所以他也無法預料自己的參戰就一定能夠扭轉戰局。
推測之二
也許,小早川秀秋心中理想的
關原之戰,是
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兩方兩敗俱傷,並且雙方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敵不過小早川,然後他再出擊,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小早川肯定既不是東軍,也不是西軍,而是作為新勢力一舉端掉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二人,成為關原唯一的勝者。也就是說,小早川秀秋加入東軍並不是他最想要的。
支持這種說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小早川在西軍: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就知道:小早川秀秋向來與石田三成不和,再加上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的許諾中,毛利並沒有簽字,所以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秀秋的戰後獎賞很有可能是一紙空文。而且
蔚山之戰中,小早川秀秋立的功被奪去,而小早川認為這時
石田三成的誣告,因此小早川秀秋定然不會相信石田三成。再加上他在西軍中沒有共同立場的人,被各個將領孤立。但是他在東軍卻可以找到共同立場的人。所以,
關原的小早川秀秋絕對不會聽從西軍。
2、小早川和東軍:
小早川秀秋和
德川家康的關係雖然不能說非常好,但是至少比石田三成的關係好,小早川加入東軍,那么德川雖然不會重用這個反|叛|者,但是也會給他獎賞。不過,他加入東軍的話,即使
德川最後勝利了,德川的將領也不會對他太好,畢竟小早川秀秋是在半截加入東軍的,因此小早川秀秋加入東軍雖然能夠活得更好,卻沒有什麼前途。所以加入東軍對於小早川來說只是個下下策,也是個權宜之計。
3、小早川與豐臣:
小早川秀秋雖然是
豐臣秀吉的養子,但是
豐臣秀賴的出生卻奪取了極有可能屬於他的大名位置,因此小早川肯定不會向著秀賴,再者說,小早川壓根就不是豐臣家的種。而在
關原,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都是打著“守護豐臣政權的忠臣”,所以小早川有可能是東西軍都不加入,雖然後來經過時間的證明,德川推翻豐臣的野心暴露出來,但是當時小早川並不知道。小早川很恨豐臣秀賴,而當時東西軍又是以維護豐臣為理由的。所以也加重了小早川既不加入西軍,也不加入東軍的思想。
4、小早川的期待:
如果沒有豐臣秀賴,繼承
豐臣秀吉的人應該是小早川秀秋才對,然而卻沒有。當“
煮熟的鴨子飛了”的時候,是最適合野心生長的時候。小早川秀秋之所以出現在
關原,也許就是想賭一把,等待著東西軍兩敗俱傷,然後自己成為新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小早川在關原之初的“猶豫”可能只是後人的主觀臆斷。其實他並不猶豫,而是在等,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然而歷史並沒有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仗打了4小時,西軍優勢越來越明顯。所謂“兩敗俱傷”的結局越來越渺茫,這時小早川秀秋也只能加入東軍了。但是後人卻誤把小早川秀秋的未能實現的謀略看做是見風使舵、優柔寡斷,並且小早川秀秋還成了叛逆的代名詞,的確有些貶低他。
這一說法其實有問題。即使沒有豐臣秀賴,也輪不到小早川秀秋來當關白繼承豐臣家。因為1591年豐臣秀次已經就任關白,豐臣的家業首先應當由秀次來繼承,如果秀次死了才可能輪到他。而秀次之所以會死,也是因為秀賴的出生。所以,沒有秀賴,關白是秀次的,之後則是秀次之子,很難輪到他;有秀賴,秀次雖然死了,但關白是秀賴的,也輪不到他。總之他沒道理會恨秀賴。當然,秀賴出生之後他就被外放到小早川家當養子,徹底斷絕了繼承的可能性,不過這也未必就會讓他憎恨豐臣家。而且憑他一己之力,就算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兩敗俱傷,他殺了這兩個人,天下就能歸他所有么?這也恐怕是痴人說夢。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兩派已經拉攏了絕大多數大名,秀秋跟這兩派同時開戰,幾乎等於跟全日本開戰。雖然當時很多人抱著見風使舵的心情參戰,但再怎么搖擺不定,想要一人獨大,即便秀秋真的愚蠢,也不至於狂妄到這種地步。
試想一下如果關原真的如小早川所願,那么日本的歷史又會怎樣?小早川秀秋是像織田信長那樣趁勢擴張?還是像
明智光秀那樣被擊敗?是和平的日本又一次迎來一個亂世?還是小早川秀秋成為新的天下人?小早川能否依靠
關原之戰收得石田、
德川的土地?……這些的確給了人們許多遐想。但是,歷史只有一個,歷史最終還是沒有給小早川秀秋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