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弧斑姬蛙

小弧斑姬蛙

小弧斑姬蛙(學名Microhyla heymonsi)為姬蛙科姬蛙屬兩棲動物。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多棲息于山區水域附近的草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弧斑姬蛙
  • 拉丁學名:Microhyla heymonsi Vogt, 1911
  • 別稱:黑蒙西氏小雨蛙
  • 二名法:Microhyla heymonsi Vogt, 1911
  • :動物界
  • :兩棲綱 Amphibia
  • :無尾目 Anura
  • :姬蛙科 Microhylidae
  • :姬蛙屬 Microhyla
  • :小弧斑姬蛙 M. heymonsi
  • 分布區域中國
簡介,國內分布,外形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

簡介

小型蛙類,身體呈三角形,雄蛙體長18~21mm,雌蛙體長22~24mm。頭 小,頭長几乎等於頭寬,吻尖。背麵皮膚有小疣粒,腹面光滑。前肢細弱,前 臂及手長不及體長之半,指趾端尖細,無吸盤,後肢粗短,趾間微蹼。背面顏 色一般為灰色、棕灰色或黃棕色,從吻端至肛部有一條金色的細脊線,在背部 脊線邊有1至2對灰黑色弧形斑。咽喉部灰黑色,腹部及四肢腹面白色。
小弧斑姬蛙小弧斑姬蛙
受脅等級為無危。分布於河南、四川、重慶、安徽、湖北、湖南、江 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浙江全省性分布。生活在海拔1500m以下 的平原、丘陵和山地的水田邊、路邊草叢中或土穴中,常集群生活,白天多隱 居在土穴中,晚上出現在田邊,主要以蟻類為食。

國內分布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雲南, 貴州, 台灣
小弧斑姬蛙

外形特徵

體型小, 略呈三角形, 雄蛙體長18-21 mm , 雌蛙體長22-24 mm。頭小, 頭長寬幾乎相等, 吻端鈍尖, 眼間距大於上眼瞼寬; 鼓膜不顯; 無犁骨齒; 舌後端圓。背麵皮膚光滑散有小痣粒, 枕部無膚溝或有膚溝, 眼後至肩前膚溝與咽部膚溝相連, 股基部腹面有較大的痣粒。指、趾端有小吸盤, 背面有縱溝, 掌突3個;後肢適中而粗壯, 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 腔長超過體長之半, 左右跟部相重疊, 趾間具躁跡。背面顏色變異大, 多為粉灰色、淺綠色或淺褐色, 從吻端至胚部有一條黃色細脊線; 在背部脊線上有一對或兩對黑色弧形斑;體兩側有縱行深色紋; 腹面肉白色, 咽部和四肢腹面有褐色斑紋。雄性具單咽下外聲囊, 有雄性線。卵徑1.2 mm左右, 動物極黑褐色, 植物極乳白色。第29期蝌蚪全長24 mm , 頭體長8 mm左右, 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03% ; 頭部和背部扁平, 吻部較窄尖, 體寬而高, 眼位於頭兩極側; 尾鱔低向後漸窄, 尾末段成絲狀; 背面草綠色, 有深色斑點, 兩眼間及尾中部有銀白色橫斑: 口部無唇齒和角質頓, 唇褶寬呈圓形翻領狀。
小弧斑姬蛙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於70~1 515 m的山區或平地,常棲息於稻田、水坑邊、沼澤泥窩、土穴或草叢中。雄蛙發出低而慢的 “嘎、嘎” 鳴叫聲。捕食昆蟲和蛛形綱等小動物,其中蟻類占91%左右,其有益係數達98%。繁殖旺季在5~6月,有的地區至9月還有產卵的; 卵產於靜水域中,卵群成片,含卵 106~459粒,每年可產卵2次。蝌蚪集群浮游於水體表層,受驚時即潛入水下。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多。受脅等級:無危 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