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巷管家
- 導演:鄭昊,馬銓
- 主演:鞏漢林
- 上映時間:2019年10月29日
劇情簡介,製作發行,幕後製作,電影特點,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製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跡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生動講述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甚至最後一米的感人故事。電影主人公趙建國,就是北京2.3萬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員。
製作發行
片名 | 備案單位 | 編劇 | 備案結果 | 備案地 | |||||
影劇備字[2019]第5090號 | 無錫優視明天影業有限公司 | 何生生 | 同意拍攝 | 江蘇省 | |||||
梗概:“小巷管家”趙建國主動幫助國風胡同居民解決生活問題,改善胡同環境,在經歷了占地清路、廁所改造、美化街道、麵館改造等事件後,趙建國得到了街坊鄰里的認可,胡同環境有了顯著改善。 |
幕後製作
“影片故事來源於真實人物和事跡,‘小巷管家’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優秀的群體,不只北京有,全國都有。”該片聯合導演馬銓透露,為了真實展現“小巷管家”們的風貌,主創進行了長達七個月的前期採訪,積累了大量文字和視頻素材。片中趙建國為胡同居民辦的事兒,結合了很多“小巷管家”的真實事跡,“比如公廁改造那段,現實生活中是有的。‘小巷管家’去統計廁所情況,有的去跟街道匯報問題、提出需求,實現‘吹哨報到’。我們通過藝術化處理,以事件為線索,串起‘小巷管家’的日常工作。”
電影特點
主題積極向上,影片在藝術風格上以寫實手法生動展現了北京胡同生活與文化,畫面與音樂京味兒十足。作為一部描寫社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電影,該片著實令人感到“久違”,希望看到越來越多類似表現老百姓身邊故事的文藝作品。
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是跟時代同步的,講的就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盛大節日來臨前一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以人民為中心,宣揚了我們倡導的理想、信仰、初心。片尾胡同里的爛肉麵館關了,但會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重新開業,這一情節體現了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
作為一部聚焦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表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工作的電影,《小巷管家》從老百姓的視角切入,選取“小巷管家”這一群體來呈現,通過一條小巷的變化,折射出國家的發展、時代的變化,體現出小人物大時代、小切口大主題、小製作大影響。
隨著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全市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小巷管家”。他們和所在的小巷一樣,是北京城裡最細枝末節的神經樞紐,看似微小,卻能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片中主人公趙建國,就是這一群體中的優秀代表,他不僅心繫胡同保護,關心胡同里居民的生活,幫大家解決搶車位、公廁改造、清理院落等問題,還積極引導居民自治、協商共治,使人人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來。鞏漢林飾演的這一角色樸實親切,是2.3萬名“小巷管家”的一個縮影。
影片採用“即時電影”的新型創作理念,將正在和即將發生的政策與工作及時融入劇情之中,貼近生活,貼近現實。除了趙建國,片中幾位居民李京勝、張同生人物形象生動鮮活,體現出北京人性格中的大氣和幽默。
“北京面貌的改變,就是這樣靠基層做起來的。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於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國都要呼喚更多‘趙大爺’!(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評)
片中人物形象特別鮮活、接地氣,趙大爺讓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熱情,胡同街坊之間的鄰里情非常溫暖。(《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