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又次(1848.8.22-1909.10.20),日本福岡縣人,號稱今謙信,甲午戰爭前征清大作戰計畫的提出者,日本陸軍磨刀待戰的倡導者,影響日本陸軍幾十年的戰略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川又次
- 別名:今謙信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日期:1848.8.22
生平簡介,小川又次的戰略計畫,方略的構成及其地位,小川又次的“方略”概要,《清國征討方略》全文,進攻方略,第一篇 彼我形勢,第二篇 作戰計畫,第三篇 善後,
生平簡介
小倉藩士小川兼宣長子 原名小川助太郎。曾參加戊辰戰爭。大阪兵學寮(陸士前身)畢業。1872年2月15日初任陸軍少尉。(參加台灣出兵)歷任東京鎮台第1聯隊附,1876年步兵第13聯隊長大隊長,次年參加西南戰爭並負傷,晉升少佐。1878年3月熊本鎮台參謀副長,參謀本部管西局員,1880年代多次奉命前往中國,刺探中國軍政情報?,1881年2月大阪鎮台中佐參謀長,廣島鎮台參謀長,1884年10月步兵第8聯隊大佐聯隊長,參謀本部管西局長,參謀本部第二局長。日本陸軍大學的祖師爺梅克爾少校在評價他的學生的時候,就說最能幹的不是考試的第一的東條英教(東條英機他爹),而是兒玉源太郎和小川又次,因為這兩位成天和梅克爾爭論,一次在運動戰時山炮和野炮孰優孰劣的問題上小川和梅克爾爭了起來,山炮派的小川對著梅克爾就嚷上了:“您是先生,我是學生,但我不能接受野炮比山炮強的觀點,不相信您回德國去帶一個全部野炮的聯隊,我帶一個山炮聯隊咱們比劃比劃怎么樣?”,把梅克爾氣得暈了過去。日本陸軍喜歡山炮的傳統就是來自這位。情報巨頭川上操六也稱讚他是今謙信(上杉謙信),和號稱今信玄(武田信玄)的田村怡與造並稱。1887年。小川完成了他著名的計畫書《清國征討方略》,1890年6月7日晉升陸軍少將,後歷任步兵第4旅團長,近衛步兵第1旅團長,甲午中日戰爭做為山縣有朋的第1軍參謀長。力主向奉天進軍,在塘沽登入,和清軍主力進行直隸平原大決戰,遭到力主穩重的副參謀長田村怡與造的反對,山縣與田村同時被召回,1895年8月20日封男爵。改任近衛步兵第2旅團長,第4師團長。日俄戰爭率第4師團在遼東登入,在強攻南山不克的情況下,提出最後賭一下,把全軍最後所有的炮彈都拿到俄軍最弱的左翼,海軍也出動軍艦沿金州灣而上,用艦炮支援陸軍,在付出鳥海號艦長戰死的代價以後,終於在日軍只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俄國人的左翼陣地垮了,這一下兵敗如流水,整個南山金州陣地易主,旅順港被徹底包圍了集中兵力陸海協同攻克了南山,孤立了旅順,1904年8月遼陽會戰時負傷歸國,1905年1月15日晉升陸軍大將,12月14日休職。1906年4月1日授予勛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1907年9月21日升子爵,11月13日編入預備役。1909年10月20日去世。曾獲二級金鵄勳章。長子陸軍少佐小川武次子爵(陸士16),女婿元帥陸軍大將杉山元(陸士12,陸大22)。
小川又次的戰略計畫
作者小川又次大佐當時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後為大將)。此檔案可視為表明當時陸軍構思的重要史料。我想
將此資料作一些介紹。
方略的構成及其地位
這個檔案的前面有“清國征討方略趣旨”(以下略稱“方略,’),其撰寫日期是“明治二十年二月X日”。檔案中寫有“本職又次”,可知是小川又次撰寫。
檔案分為第一篇“彼我形勢”,第二篇“作戰計畫”,第三篇“善後”處置,共三篇。
小川又次的“方略”概要
(一)彼我形勢為維護日本的獨立,伸張日本的國威,我們進攻清國,使清國分裂成數個小國。清國雖是大國,卻正在衰敗。他們雖志在再興,但要達成再興之志,尚需20年。我們要在其幼芽狀態下予以擊潰。清國陸軍有八旗兵30萬,綠營兵47萬(二者中練軍10萬),他們在和平環境中變得軟弱無力。清國所依靠的只是蒙古兵10萬,以及臨時招募的勇兵和練軍。清國加強了這些軍隊。但是,這些軍隊由各省巡撫統轄、訓練,兵器亦不統一,士兵薪金甚低,軍官不懂戰術,因道路不良,不能靈活調動兵員。海軍雖有四個水師,但沒有了不起的力量,海岸炮台的布置和結構也多有不當。清國不足為懼。清國財政亦甚匾乏。在豺狼世界裡,日本取寬仁政策並非良策。德國和英國採取了進攻之策,所以成了強國。
(二)作戰計畫最理想的作戰是以我海軍擊敗敵海軍,攻占北京,擒獲清國皇帝。五個主力師團和一個後備師團在海軍支援
下,於直隸灣(山海關至灤河口之間)登入,攻占北京。以常備師團和後備師團各一個,於長江口登入,占領南京、安慶、荊州,以後成持久態勢。上述兵力的分合,依清國各省兵力情況而定。今後五年間,每年由國家支出中拿出1500萬日元,共7500萬日元作為軍費(軍艦12艘,1800萬日元;運輸船60艘,3000萬日元等)。
(三)“善後”處置在西方介入以前,要形成有利於日本的態勢。中國中部的重要地區要成為日本版圖;清朝回到東三省去;明
朝後裔在長江以南及長江至黃河之間建立王國;西藏和青海歸達賴喇嘛統治;蒙古以酋長為各部之長。旅順半島、山東登州府、浙江舟山列島、澎湖群島、台灣全島、揚子江沿岸左右各10里,為日本版圖。
以上是小川觀點的概要。在日清戰爭爆發時,世界各國看好清國會取得勝利。迄今為止,學者們都認為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冒險戰爭。但是,據本資料看,可以認為陸軍參謀本部確信日本能夠取勝,在這裡不存在“冒險”的概念。
至於日本的主力部隊在直隸平原登入作戰的方針,似其後被長期執行。據《山本權兵衛與海軍》這本書說,陸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和主持海軍事務的山本權兵衛出席了1894年6月21日的內閣會議時,川上主張登入作戰(大概是在直隸平原),山本談到了如何估價清國海軍的問題(清國海軍有定遠、鎮遠等強大軍艦,是日本海軍的威脅),並說川上的主張是輕率的。最後山縣有朋寫出了自己的意見,把作戰計畫修改為海軍把陸軍送到釜山。看來,小川的“方略”在甲午戰爭前的日本陸軍中很有影響。
《清國征討方略》全文
趣旨
蓋戰略同所謂政略並存,關係密切,幾乎間不容髮。政略存則戰略成,戰略存則政略全。欲確定戰略,不可不知政略如何。若不研究政略如何,則戰略不能不姐齡不成,危及國家,無大於此者。故本職又次不可不注意於此,努力完成職務之本分。言中往往論及內外政略如何,蓋言政略起因於所謂戰略之本旨,並非是非我國政略,不過於謀清國時,因戰略需要而論及有關事項,以明確戰略目的。此前,為研究謀清國之方略,又次兩次秘密去清國,視察形勢概況,並吸取駐清國之日本軍官意見,以決希望之方略。謀清國,須先詳知彼我政略與實力,做與之相應之準備。養成忠勇果敢精神,經常取進取之術略,定巍然不動之國是,實乃維持和平之根本,伸張國威之基礎。動輒曰:我國乃東洋一小國,財源不富裕,於今日以強鄰為敵,取進取計畫,乃危道;宜厚信義,避干戈,研究富國之道。此又次最不解者。應詳察鄰邦形勢,做與之相應之準備,有迅速進取計畫,始能鼓舞士氣,始能伸張國威,始能富國,而且,於此始能與強鄰親睦,維持和平。於今日優勝劣敗、弱肉強食之時,萬一不取進取計畫,讓一步,取單純防禦方略,外則日益招來凱覷,內則士氣日益衰敗。國家興亡之所系,豈有甚於此者。何況鄰邦清國正忍怨以待時機,歐洲強國之艦船出沒於咫尺之間,欲使欲望得逞。此乃視察清國形勢倍感之所在。自今年起, 在未來五年間完成準備,若有時機到來,則攻擊之。現陳方略概要,讀求高聽。頓首。
明治二十年二月X 日。
進攻方略
第一篇 彼我形勢
第一項 若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於萬國之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個小邦國。此由彼我形勢可知。我國地勢四面環海,昔日實乃天險。建國後擊退元兵,再未受他國侵擾,雖源於我國尚武之風常出鄰邦之右,亦不能不說源於此天險保護。現今形勢完全相反。艦船、兵械已非昔日可比。當時視為遠洋隔壤,現在近在比鄰。我國同清國相鄰,同俄國相鄰。英法德美若為周圍比鄰之國欲選擇侵犯之所在,亦無不可。而我國地形狹長,首尾難以策應。於是,現今欲在此許多接壤國家之中維持國家安寧,應取何種方略?如一炮台,進一步加強其威力,此乃輔助防禦物,於國家亦然。我們看英國之於印度形勢如何,則瞭然。英國若欲保持富強,全靠此印度。我國謀取支那之地,以之為輔助防禦物,或以之為印度,則可。而且於彼我之間更有終究不能兩立之一大形勢。清國雖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國,自尊傲慢成風,自稱中國。發生一事件,內心實畏懼,表面卻偽裝成豪壯不撓之態。因此常以虛張聲勢為慣用外交策略,屢屢釀成同外國糾葛,又屢屢招致失敗。清人雖愚蠢不決,但受此屢屢失敗刺激,對須培養實力已稍有感悟。近來陸海兩軍已漸有講究改良之趨勢。清國優柔,顯然不能一舉成強國。但是,只要努力不懈,理應達到此境界。(由當前形勢看來,二十年後可能稍有完備,若其實力稍有完備,彼對我國之感情如何,實堪優慮。)清國自尊傲慢,若實力達此程度,即便對無關鄰國,亦欲玩弄實力,何況作為曾經使彼遭到失敗之小國― 日本。台灣之舉,清人腦中深有所感。如琉球館,至今尚存於福州,清國依然扶持之。又如朝鮮事件,反遭清人輕蔑,似於朝鮮人中亦起怨聲.由此觀之,清國終非唇齒相依之國,論戰略者不可不十分注意於此,而現今又乃最需注意之時機。因此,乘彼尚幼稚,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我國始能保持安寧,亞洲大勢始得以維持。
第二項 蓋清國政府外交策略已有所改變,並取進取之勢。安南戰爭以後,外國政府尊重清國。在此應略陳安南戰爭前後清國實力。清朝以彈丸黑子之地興起於滿洲,後滅明朝,併吞伊犁新疆,壓制俄國、印度.當時之勁旅稱八旗,勇猛絕倫,糙粗騎兵聲震天下。而後習慣於承平,受華美之風侵蝕,到嘉慶年間,於川楚之役(乾隆59 年,安徽劉松因白蓮教事被捕,滴戍於甘肅,其黨羽劉之協、宋之清等煽動流俗,於四川、陝西、湖北發動叛亂,擾附近七省之地,經十一年,至嘉慶元年,始平定)未建一功,徒遭綠營兵輕視。綠營兵乃守護地方,出任警察職責之兵,完全由漢人編成。旗兵30 萬,綠營兵60 萬,蒙古兵10 萬,共100 萬。八旗兵屬無用之長物,加之綠營兵之弊風亦與日俱增,於道光鴉片之役(道光二十年,兩廣總督林則徐於廣州焚燒鴉片兩萬餘箱,英國發兵,攻克廣州、廈門、寧波、上海等地,進迫南京。次年,清廷議和,賠償洋銀2100 萬元,並以香港為英國長期管轄之地,開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及鹹豐、同治年間長毛賊和回匪大亂(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於廣西鼓動暴亂,後蹂廂十六省,占領南京稱王。其黨羽蓄髮,故稱長毛賊。鹹豐以後,同治二年平定。此亂前後十七年。同治八年,甘肅東乾派回教徒於新疆發動叛亂。同時,浩罕之將阿古柏奉喀什喀爾王孫舉兵,全殲喀什喀爾之漢軍,占據此地,後與東乾合一,防禦漢軍。欽差大臣左宗棠任陝甘總督,逐漸光復,光緒二年克喀什喀爾,蕩平全疆),除兩江(江蘇、江西、安徽)二、三鎮台外,全國綠營兵無一發揮作用,平定大亂者僅臨時徵募之壯兵,即稱為勇的一種兵。從此,勇兵更增,有事必使之當其沖。因此,十八省無不置之。近年又選綠營兵中之精兵,仿勇軍編制,組成所謂練軍。一旦有事,攻守有用者,實此勇練二種兵。安南戰爭前,此二種兵合計40 萬。而此40 萬兵屬各省總督巡撫分轄,並非歸一名元帥統轄。故兵制、陣式、槍炮器械等各有差異,軍制不能統一。但總督巡撫意在兵制改革,或開辦學校,聘請教師,演練射擊,年年有所進步,比之鹹豐、同治年間之清兵,面目全然不同。然清人於安南戰爭前,深以鹹豐戰敗(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世人稱之為華北戰爭)為戒,以為清兵尚不能敵歐洲精練之兵,故儘量避開同外國之干係,常讓數步,僅望和平,於是更招外國輕侮。近來於安南發生戰爭,清國起初暖昧從事,但諒山勝利,一改形勢,締結了意想不到的條約,取得了好結果,且於此間試清兵之利鈍,大有所悟。其後方向頓然一新。軍艦出日本海,做保護朝鮮之態勢;於俄滿邊界之議論中,欲簽訂條約;干涉印度不丹之內事,並欲併吞之。如此等等,已非數年前稍有難題就以朝鮮非我屬國,安南、遏羅、緬甸與我無乾,巧用逃辭之清國。若有機可乘,清國必欲乘之,竟成伸張國威之勢。然而,觀察清國實力,現今之清國同安南戰爭前之清國,絕無大差異。但於我國,動輒視清國為強國,自先以寬仁讓步,不思進取。萬一計從此出,只能徒增彼之凱靚,進一步招來外國蔑視,日益損害我國民秉性,並將至不可挽回之勢。當今宜研究進取計畫,乘機伸張國威,足魏然小動之目是,此乃最大急秀。
第三項 布蘭登堡不過面積只有我國八分之一之小國,於七年間同俄羅斯、法蘭西、瑞典、撒克遜作戰,同一半歐洲為敵,最後擊敗對方,領有1800 萬人口之地面,建八個軍團,取進取方略,攻奧地利,破法蘭西,最後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又如英國,自獨立於大西洋孤島,常取進取計畫,於英吉利海峽度盡西班牙艦隊150 艘,建海上稱王基礎。又如我國後宇多天皇陛下,弘安四年於九州鷹殺元兵10 萬。豐臣秀吉遠征海外,鼓舞國內士氣,使中國沿岸無不受日本人出沒之苦,後遠及於安南、暹羅。清朝興隆之初,以破竹之勢蠶食四鄰之時,未敢施無理於我,乃顧及我尚武精神。嗚乎,實可謂盛大。以強鄰為敵,伸張國威,絕不依國之貧富為主,而以士氣、訓練二者為主。而士氣之發達,訓練之精熟,無不需要審鄰邦形勢,制定一朝有事立即進取之國是。俄羅斯若以貧富視之,絕非天下之強國。布蘭登堡若取退守政略,其存亡已不可知。自古以殖產為先,取自月退守政略,尚未有成強國者,且招外侮,危獨立,無大於此者。因此,自明治維新之初,常研究進取方略,先討台灣,干涉朝鮮,處分琉球,以此斷然決心同清國交戰。此國是實應繼續執行。
第四項 安南戰爭後,清國取進取之勢,同時,我國以寬仁為主,不得不有力爭和平之傾向。曾對我國先試彈丸之袁世凱依然駐於朝鮮漢城,不顧同我國訂有條約,於朝鮮架設電線,於長崎登入水兵,擅施暴行,蔑視我國,拈侮我國體。而我國對清國之政略,與安南戰爭前頗不相同。對此我實不解。今略論安南戰爭後清國之實力如下:
八旗兵約30 萬人
綠營兵約40 萬人 其中練軍約10 萬人
蒙古兵約10 萬人
勇兵約30 萬人
合計約117 萬人
八旗兵每月領取銀三兩,每三個月領取糧米五石五斗,清代之攜眷兵。綠營兵乃地方鎮台兵,分馬兵、步兵、守兵三等。馬兵每月領取銀二兩,步兵每月領取銀一兩二錢,守兵每月領取銀一兩,亦攜眷兵。此等薪傣本不足以餬口,加之長毛賊大亂以來國事多端,康熙、乾隆時代所定歲入,已不能供於無限之歲出,於是設厘稅,以取額外之稅金,又減官兵傣祿,以救燃眉之急。近年開銷益多,不能恢復原定金額。即使王公大臣,無賄賂則不能生活。兵卒若非從事賤業,不足以餬口。弊習多端,萬事皆不能為。於是,改編各省防勇練軍,用於攻守。故論清國兵力,常指防勇練軍二種。八旗、綠營、蒙古兵合計,除練軍10 萬外,尚有77 萬。雖耗費國庫款額巨大,都是有名無實之兵員。
第五項 清國歲入總計1 億2500 萬元,二十一港口之海關關稅1891 萬4900元也包括於其中。清國雖大國,十倍於我國之面積與人口,歲入卻不到我國之一倍。財政困弊,可想而知。據最確實的報告,每年各省向北京政府貢納銀兩,總計不過1400--1500萬元。由此可知,以此銀兩用於皇室各項費用、百官薪傣乃至禁旅10 余萬之八旗,弊害百出。又,每年各省北運僧糧,合計450 余萬石,按建制儲備三年。北京、通州等京徽米倉應經常儲有1200--1300 萬石。但長毛賊大亂以來,地方耗資巨大,挪用貢米過半,近年運到北京之潛糧總數,多時不過120 萬石。一朝有事,南糧北運通道斷絕,不出數月,就會出現難言之困弊。此安南戰爭時當局者最顧慮者。
第六項 今再研究清國用於軍備之金額.其金額約7500 余萬元。德國陸軍計畫費用7871 萬2800 元.二者相比,相差無幾。清國用於軍備之費用雖巨大,但用於八旗、綠營之費用,恰似救濟貧民,于軍備無一利。只好培育海軍與陸軍之防勇、練軍40 萬。此40 萬兵卻非由一元帥統轄,而由各省總督巡撫分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或偶爾有同意於改良者,聘外國教師,卻可惜不全委託於教師,取半洋半清式戰術,只能徒增繁瑣。教育如此,兵器又何能劃一。一朝有事,聚合此種兵去作戰,其不便必不可名狀。加之,更可憐者,將校雖有文官、武官,皆不懂任何兵學,只圖利己。由此可知,將校實無指揮此兵臨陣對敵之技。此40 萬兵員配置於十倍於我國之面積上,道路粗劣,交通不便,即使一方告急,也不能從鄰省調兵。且內地常有教匪、苗民(四川東南不化之民稱苗)等思亂之徒。防勇練軍平時主要用於鎮壓叛亂,不能以其大半援助鄰省。加之戰時無動員編制,只能臨時招募無賴、遊民,增加、補充戰兵。以上所論者,不過實力之一斑,但足以證明其軍備薄弱,財政困難。
第七項 近時清國虛張聲勢,又努力擴張軍備,但於杜絕百弊淵源、鋪設鐵道、實施義務兵役法、實行軍政一體之前,不能稱為真正強國。安南戰爭後,北京政府命各省總督巡撫,減少勇兵,每省每年節約二三十萬兩,以之補充八旗兵訓練費用。此皆因防勇練軍逐漸進步,而八旗衰敗益甚,於是不無一有風草動將危及清朝之顧慮。此雖不得已之措施,但清朝無異於減少蒯悍勇壯之精兵,訓練貧困懶惰之士族。於是,清國實力又有幾分退步。
第八項 近時清國海軍呈進步之勢.大致說來,清國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水師,各由十數條軍艦編成艦隊,時時出沒於遠近,喚起世人注意。然以實力論之,世人不無遺憾地被其虛張聲勢所惑。現試述其概要。廣東水師雖由十數條軍艦編成,但它本來是用以打擊海匪,緝捕走私和逃稅的艦隊,皆木造脆弱軍艦,速度無六海里以上者。一旦有事,只能用於河口防禦,別無他用。福建水師以福州製造之軍艦編成,被法國海軍擊傷後,至今尚未恢復。於清國,將同外國軍艦作戰者,僅南北兩洋軍艦。適於海戰者乃北洋水師中近年於德國製造之定遠、鎮遠、濟遠三艦及於英國製造之超勇、揚威二艦,以及南洋水師中於德國製造之南深、南瑞二艦和於福州製造之開濟、鏡清等,一時稱清國有堅艦。據向歐洲籍輪機長調查,於英國製造之鎮東、鎮西、鎮南、鎮北(以上屬北洋),龍驟、虎威、飛霆、策電(以上屬南洋)不外是浮於水面之巨炮一門,非風平浪靜不能行駛。操作巨炮之機器無掩蔽,易成敵人目標。一發炮彈擊中機器之一部,則不堪再用。故清國海軍數十艦中堪用於海戰者,不過北洋五隻,南洋四隻。今以此九隻之威力同我國軍艦之威力對應,北洋五隻應與浪速、高千穗、筑紫、扶桑、金剛五艦相同,南洋四隻應與比靚、海門、天城、磐城四艦相同。尚須考察者乃艦內之人物。清國海軍之艦長乃至士官輪機長,學術貧乏,北洋五隻中十二三名外國人幫助。而此輩之節操,即使常言俠義,但內心皆利己目的。一旦開戰,何能有為清國敢死盡力者。即使有一二為之,於需要團結一心之艦內,以譯語指揮於彈雨血海之中,豈能保證無誤,必徒見周章姐齲而已。加之清國常有所轄不同之水師不能相互支援之事.炮擊福州時,有其他水師助之乎?後再三督促,僅南洋派出五隻(南深、南瑞、開濟、馭遠、澄慶),且徒然於中途躊躇,最終招來石浦之恥(馭遠、澄慶不堪法艦追擊,自我鑿洞沉沒)。前述對比是威力對比。若對比實力,顯然對方在數等以下。由此觀之,更不見可懼之處。
第九項 於視察清國海河防禦實力時發現,其炮台數雖多,配置炮亦不少,但其位置與結構不得其宜。除一、二處外,雖有若無,甚者更給敵人以便宜。下面略述之。旅順口乃清國北洋門戶,且設有機器局與船塢,乃修理軍艦處所。此處防禦力亦不小,但其後方卻不顧與之成表里之大連灣和金州灣地峽。一旦扼此地峽,彼當不戰自降。遼河口炮台,以極難艦行之河口為目標,且堡壘結構並非封閉式,自背後襲之,更不知有抵抗力。山海關、北塘、大沽三處,位置稍好。其中北塘、大沽乃用意築造,故較其他炮台有威力,但無我國觀音崎、富津炮台作為輔助防禦之陸地聯繫,加之結構又低我國數等,故若從內側攻之,彼將無可奈何。芝呆炮台在距灣口3000 米之內側,位於高100米之山上,不解其防禦目的何在。南方,至揚子江,有吳淞炮台,位於申江與揚子江之會合處左岸突出部,位置甚好,但對揚子江中流威力甚弱,若乘黑夜或濃霧,以吃水較淺之小軍艦沿崇明島上行,自寶山縣方向炮擊之,可容易攻克。此外,揚子江上游沿岸有許多炮台,舉其重要者有江陰、鎮江、九江、田家鎮、武昌等。就這些炮台而言,若敵兵單從水路來,炮台將發揮巨大作用。但若有若干兵登入,則清兵只能尋求逃跑方向。福州閩河口炮台,其位置與結構與炮擊福州前相同,不同者只在鼓山尾與河口增設了炮台。於廣東河,雖有虎門、黃埔等炮台,亦單純水路防禦,與揚子江、閩河口相同。對閩河,若從連江灣登入,對廣東河,若從新安登入,襲之,彼必自潰。於是,清國海河防禦除北部少數一、二外,不過是耗費時日、金錢、人力構築之無用之物。此乃只注重退守之結果,不足為怪。
第十項 國家基礎不僅在於兵器精良與國內富饒,最需要者乃忠君愛國之熱情。若無此種精神,即便攜帶如何精良之兵器,國有許多財富,亦將無用。日本帝國富於忠君愛國精神,故處事活潑,目的明確而不動搖。共和政治雖富有愛國義勇,卻無忠君精神,故處事遲鈍,中途目的多變。今清國若實行共和政治,缺乏愛國精神,其國將如何?中國自古朝廷多興亡變遷,其國君或興起於民間,或自塞外來,雖一時以威力統御人民,但人民奉戴國君缺乏忠君精神,常因威力之弛張而有亂黨起伏。現今之清朝,興起於滿洲,後君臨於此國,但威力已衰,人民有厭惡清朝之傾向。自長毛賊、回匪大亂以來,至今窺伺帝室之賊徒不絕。清朝特別訓練八旗武士,實因於此有所慮。清國若實行完全共和政治,則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亦會富於愛國義勇,一旦同外國發生事端,人心振奮,努力向前。而今清國人民,只知有中國,不知有外國,因襲自尊傲慢舊習,疏於天下形勢。無知愚昧之人民,多不知愛國為何物。嗚乎,缺乏忠君愛國精神之國家,又有財政困窘,可謂弊端已登峰造極。
第十一項 對如此國家,動輒以寬仁相讓,實非國家之良策。且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義交往。最緊要者,莫過於研究斷然進取方略,謀求國運隆盛。
第二篇 作戰計畫
第一項 若欲使清國於陣頭乞降,須先以我國海軍擊敗清國海軍,攻占北京,擒獲清帝。自不待論,此乃最佳手段。而欲奏其功,則須於進攻北京之同時,阻擊來援京徽之敵兵,以此為緊要者。為達此目的,派出遠征軍總數應為八個師團(常備師團六個,後備師團兩個),其部署及任務如下。
第二項 在海軍掩護下,把五個常備師團與一個後備師團運至直隸灣,于山海關至灤河口之間登入,奪取昌黎縣、灤州、永平府。將兵站、醫院設於永平府,以之為根據地。利用灤河同海軍聯繫,並保持同本國交通。占領永平府後,立即命一個常備師團進發,經開平,占領唐山,利用鐵路,於唐山建立堅固根據地。然後攻克蘆台,不斷運動,做欲攻入天津之樣態,以牽制天津兵北上,保護我軍背後安全。
第三項 以兩個常備師團,經灤州、開平、豐臺、寶抵縣、香河縣,進入通州。此二師團左方乃天津,須對天津方向保持戰備。另兩個師團經永平府、豐潤縣、三河縣、進入通州。在行進間,須不斷對通熱河道路及北京北方保持戰備,採取防止清帝逃脫,阻止援兵之措施。上述四個師團不要乾與其他瑣事,要相互支援,奮勇突擊。占領通州後,以通州為臨時根據地,努力把地方物資集中於此,並立即圍攻北京。
第四項 關於圍攻北京之部署,應以兩個師團據於通州地方,其他兩個師團據於燕山地方,圍東西北三面。東西兩面虛張聲勢,以東北角為主攻點。第五項一個後備師團同各部同時登入,攻占山海關後,堅守山海關。斷東三省之援兵,並注意鐵門關方向,以使我軍無東顧之慮。
第六項 以一個常備師團與一個後備師團,同海軍一起進入揚子江,先克吳淞,據之,切斷上海及長江沿岸各地交通,然後水陸合力,攻克江陰、鎮江、揚州、南京、九江、安慶、武昌、荊州、長沙、宜昌等沿岸要衝,於揚州、武昌各設師團本部,占領鎮江、南京、安慶、荊州。於南京擁立明朝後裔。據長江,使長江以南之兵不得北上,對長江以北之地,騷擾威脅其背後,亦使之不能北上,且集中地方物資,以圖持久之計,使進攻北京之兵專心致力於進攻。
第七項 前述各項乃參考大量事由而制訂之計畫,且只舉了計畫大要。至於其細目,待後再述,在此略去。現將其二、三事由及預先準備之條件摘要敘述於下。
第八項 遠征軍八個師團,分北南二部。北部六個師團,南部兩個師團。此乃依清國今日兵力而定。茲將清國兵力列於下,以證實之:
清國防勇、練軍兵力表
地名 防勇 練軍 計
直隸 25900 17000 42900
山東 7500 500 8000
山西 5700 3000 8700
江蘇 水陸35000 4300 39300
安徽 5500 4300 9800
湖北 11200 3800 15000
陝西 13200 13200
四川 11700 11700
甘肅 13200 13200
河南 12700 5300 18000
吉林 8800 3200 12000
盛京 3200 3700 6900
黑龍江 4000 4000
新疆 20500 20500
揚子江以北合計 223200
福建 10600 10300 20800
台灣 6500 6500
浙江 10600 22500 33100
江西 7000 3500 10500
湖南 11100 2000 13100
廣東 21300 13400 34700
廣西 29500 3000 32500
雲南 42700 42700
貴州 14300 14300
揚子江以南合計 208200
總計 431400
據此表,清國兵力總計43 萬餘人。但除去攜帶刀矛藤牌等無用之兵,不足40 萬人。故清兵統稱40 萬。此兵力雖五倍於我遠征軍(概定為8 萬),但若依前述部署計畫,其比例將有所減少,不足為懼。
第九項 向長江沿岸派出兩個師團,或許有過少之慮。實則不然,兩個師團足以控制長江沿岸。此二師團一旦攻占南京,實有擊敗十八省40 萬敵人之功效。南京乃清國重地,明朝舊都,故人民有南京存亡即十八省存亡之感。如鹹豐三年長毛賊得之則強,同治年間失之則瓦解,亦源於此。今日清國內部,不滿清朝之徒於所在之地結社,結黨。其明顯者,北有馬賊、白蓮教,山東有捻匪殘餘,廣東有三合會,四川有長毛賊殘餘,而中央以南有哥老會、販賣私鹽團伙。此黨有數萬之眾,實清廷之所懼,故常用意鎮壓。但如春草發芽,隨割隨生,其勢甚盛。今官吏有加入此會者。所倡者:如今清廷昏暗,絕非應在我輩之上,應倒之,創立一公明正大朝廷。其所以未敢舉旗,實因時機尚未成熟。彼等若聞我軍攻占南京,豈肯沉默。顯然,此黨將蜂起於各地,抗拒清廷。至此,小黨相率雲起,清廷必出現土崩瓦解之勢。若如此,即便有百萬兵,豈有抗拒我軍之餘力.我軍得南京後,立即擁立明朝後裔,建都於此。此後必有人來附,從而抗擊清兵者大增。能抗我軍者,不過北京附近六七萬兵。克日制勝,使之結城下之盟,達我目的,絕非難事。
第十項 為攻克長江沿岸,須預先準備者,乃小軍艦。自今日起,製造三十餘只小汽輪,一旦有事,可裝設大炮,運載兵隊。其結構,速度須高,外觀須美且堅固。把汽輪委託於商業,或借給清商,行駛於長江,航行於非開放港口。船員須取之於我國海軍,以探索清國地形水路。若如此,達此目的甚易(關於詳細說明,另有意見書)。若斷然以進取為國是,以清國為當面之敵,則應從現在起,以最大限度之財力,準備槍炮軍需,最遲以五年為期,進行整頓。
第十一項 我國歲入權作7000萬日元。從中扣出1500 萬日元,五年合計7500 萬日元,以之為預算,可得以下軍需:
金額 7500 萬日元 其中:
大軍艦12 艘 1800 萬日元(每艘150 萬日元)
運輸船60 只 1300 萬日元(每隻50 萬日元)
小汽輪30 只 300 萬日元(每隻10 萬日元)
小軍艦20 艘 600 萬日元(每艘30 萬日元)
合計 5700 萬日元
餘額 1800 萬日元
(餘額用於購置水雷艇,修理軍艦,船員薪律,其他船隻應實行半自給)
第三篇 善後
第一項 於第一篇略陳了現今形勢,概論了制訂進取計畫之必要;於第二篇論述了作戰必勝之要領。此二者目的在於併合最終不可與之烤和之鄰邦,絕歐洲凱覷,伸張我國國威於夭下,興隆東洋之命運。因此,我們不可不深入檢討將來之利害,制訂最有利於我國之計畫,預先明確堅定目的。
第二項 清國雖困弊衰敗,但仍是亞洲大國。東洋命運關係清國興亡者甚多。若萬一清國成為他國蠶食對象,我國命運亦不可料。莫如為使歐洲不致侵入,我國先主動制定統轄清國之方略。故達到戰爭目的,締結條約以後,自山海關至西長城以南,直隸、山西兩省之地,河南省之黃河北岸,山東全省,江蘇省之黃河故道、寶應湖、鎮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東北之地,及列於第三項之地區,應屬我國版圖;東三省及內興安嶺山脈以東、長城以北之地分給清朝,使之獨立於滿洲;於中國本部割揚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後裔,建王國,並使之成為我國之保護國,鎮撫民心;揚子江以北,黃河以南,再建一王國,使之屬於我國;於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達賴喇嘛;於內外蒙古、甘肅省、準噶爾,選其酋長或人傑為各部之長,並由我國監視之。(參看附圖)如此分割十八省,於滿洲建一國,劃出西藏、蒙古,使其力量均衡,唇齒相依,並制訂進步計畫。如此,歐洲豺狼亦不足慮也。
第三項 於締結戰勝條約時,無論於任何情況下,一定要把下述六要衝劃入我國版圖:一、盛京蓋州以南之旅順半島。二、山東登州府管轄之地。三、浙江舟山群島。四、澎湖群島。五、台灣全島。六、揚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旅順半島乃渤海之門戶,便於控制清國北部,並與對馬相對,便於控制朝鮮;更有大連灣、旅順口二良港,最便於艦船停泊。道光二十年,英法聯軍北侵時,英軍曾以此為根據地整頓艦船。
第四項 登州半島有芝果、威海衛二良港,同大連灣、旅順口相對,乃扼渤海必需之地,且是平時南北通商船隻必由之地,貿易利益不少。就清國而言,失旅順、登州二半島,則不能於渤海以巨艦護衛京徽,而只能以小軍艦於大沽口內做河口防禦。所謂小軍艦者,即現有之龍驟、虎威、飛霆、策電、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等不能於大海自由運轉者。今後,清國海軍再不足慮。
第五項 俄羅斯之東進政策乃乘時機併合滿洲,以大連灣為艦隊根據地,蹂廂東洋之方略。萬一俄國先占旅順半島,東洋形勢可想而知。但俄羅斯有中亞之權衡問題,若不先達到中亞目的,而僅以符拉迪沃斯托克之懸軍則不易實行。於我國,現今乃最有利時機,必先占領之。
第六項 舟山群島乃清國中部要衝,扼揚子江口,控制福建、浙江。一旦有事,便於彼尚未備先擊壓之。舟山若為外國所有,則不利於我國。台灣和澎湖島乃清國重地,常令世界各國流涎不已。雖台灣東部至今仍系化外蠻地,僅其西部服清國之教化,設二府八縣,但土壤極富饒,物產頗豐富。24 年前己開台灣、淡水、雞籠三港,次年又開打狗為西港,乃各國貿易之地。由此可知其為要衝並富饒之地。故我國必當占此二島,於台灣設重鎮;除常備軍外,當另訓練生蠻,編成一種軍隊;利用雞籠之煤炭,於澎湖島設一鎮守府,以控制清國中南各省,並作為他日向南洋發展之根據地.
第七項 有一種說法,曰:為謀求國威之伸張,且挽回亞洲之大勢,將現今之清國分割為若干小邦國,我國乘機占有大版圖,雖系好事,但對清國虎視眈眈之白人豈有袖手旁觀,放任我國為所欲為之理.白人必群起插入日清兩國之間,竭力妨礙我國.俄、英、法,德諸國乘機占據清國之部分土地,易如反掌.若事到此等地步,有何良策?莫如研究自衛之道,謀求逐漸富強。事情或許如此,然此說乃不察未來,徒勞之過慮.若現今以此說做去,我國將陷於不得保持安寧之境地。豈知以當前形勢預測清國未來變化有三:其一,如第一篇第一項所論,清國富強,其二,如本篇第二項所論,他國入侵:其三,豪傑舉起反旗,顛覆清朝,創立一新國家,而其結果亦同於其一.在此三變化中,無一不與我國安寧有關。我國若努力於自衛,乃坐而自求困弊衰退,絕非國家之上策.坐而招來困弊與進而謀求伸張,其得失如何?何況分割清國,占有其一部,有並非無名暴舉之理.清朝自滿洲來,奪取明朝之中國,而今日立於世界卻不努力把中國引向開明,故應使之退回其本土——滿洲,在中國使故主明朝再興,統轄其土地.但將全部土地給予明朝,於東亞之權衡與安寧,絕非上策.因察其未來,等於又造出一個有實力之新清國。加之,若再造其朝廷,俄然成立,毫無平素磨練之實力,莫如於百事創業之時機,如本篇第二項所述分割之,於屬國擁立其民族被尊為武聖之關羽後裔,或尋求其他名人封之於王位.於此,我們孜孜不倦地教育其民族,培養其實力,並進而成為此二國之開導者,善後之庇護者,並於西藏、內外蒙古、準葛爾封立之達賴喇嘛及各酋長施政中,給人民以幸福,或盡監視之責,權衡得平,安寧得保,誰能一味視我國為土地掠奪者。但無論有無其名,若豺狼白人試圖妨礙我國實現其目標,則可以懇辭說明前述之公道。對其頑固者,可將其意見置一旁,努力使辯論遲緩遷延.若白人慾乘機奪取清國部分土地,則應仔細審其地形,對於我無害之地,不聞不問。畢竟白人得寸地我得丈地,白人占小部,我占大部.可見,現今,幸而歐洲各國相互戒備,尚非歐洲各國遠征東洋之時機,歐洲各國亦無此實力.於此時,我國斷然先發制人,制訂進取計畫,謀求國家他日之安寧與幸福,實今日之最大急務也.於清國之可乘之機,乃歐洲或中亞戰亂之時。現在磨刀以待時機,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