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峪村隸屬鋼城區黃莊鎮,位於黃莊西6.7公里處,西靠205國道,南與新泰市接壤。有村民1379人,19個姓氏,以劉、董、吳姓為主。1180畝耕地,2000畝山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峪村
- 隸屬:鋼城區黃莊鎮
- 村民:1379人
- 姓氏:19個
史記
沿革
地理環境
發展
1957年進入高級社,王夫安任書記,石玉祥任社長。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開始大躍進,小上峪有6個生產隊,成立了6個食堂,社員開始吃食堂。小上峪村西靠交通要道(二O五國道),歷來是兵家交戰的地方。小上峪人民有著光榮的、不屈不撓的革命傳統。戰爭年代曾抵禦了敵人的一次次侵擾。
劉長春,劉子升之子,抗日戰爭前小上峪第一名共產黨員。在父親的影響下,他積極投身於革命。當時擔任大、小上峪片“動委會”主任,配合黨開展城下工作,組織發動村民開展對敵鬥爭,並發展黨員多名,有初立深、吳希純、劉慎民、劉慎儉、劉丙學等人。
民國時期,土匪陳三坎經常侵擾小上峪村進村燒殺搶掠。村民扶老攜幼,四處逃難,逃至十幾里外的青冶行村,村中空曠無人,雜草叢生,滿目荒涼,苦不堪言。有一次土匪進村一把火點燃董、劉兩片住宅,燒毀半個村莊,慘不忍睹。再次是村民逃到青冶行,土匪追到村里,村中56頭牛幾乎全部被搶走,只剩一頭花母牛。為了保衛家園,打擊土匪,黨派人進村開展工作發動村民對匪鬥爭,成立抗匪組織,取名“紅槍會”,有力地打擊了土匪。張見平,“紅槍會”骨幹分子,在對匪鬥爭中英勇頑強,用自製槍彈,打死一名土匪,名聲大震。
1939年,日寇侵入萊蕪、新泰,在寨子安設據點,修建碉堡,從此小上峪村不得安寧。小上峪村距敵人據點只有5華里,是日寇踐踏最嚴重的村莊之一,該村十幾個人死在日軍的屠刀下。
1940年9月9日,村黨小組成員吳希純、劉慎敏,由於叛徒告密被抓,關入日本人據點。在敵人挖眼、割舌的酷刑之下,他們寧死不屈,守口如瓶,保護了黨的組織及戰友的生命。最後,日寇殘忍地把兩人活埋沙灘,他們英勇就義。族人知道被殺訊息,當晚避開敵人的哨崗,搶回屍體埋在村中。
1942年7月12日,日本人在村燒殺掠搶,又製造了一起害民’慘案。這天日本人殺害村民多人,武老媽媽(無後代)被敵人用刺刀穿死。吳修義之妻懷抱周歲的女兒同時被刺死;初豐孔父親及劉春遠的妹妹被敵人用搶打死。村中哭聲連天,一片恐怖。日寇的罪惡行徑,激起了村民的無比憤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游擊隊,借有利的地勢,與敵人周旋鬥爭,狠狠地打擊了敵人。I943年正月十六日青楊崮戰鬥:這天,日本人進村抄莊,得到訊息後,在黨的秘密組織下,游擊隊把敵人堵在村西,未能進村,並引誘敵人進入我方埋伏圈中青楊崮。經過一場激戰,日本人死傷慘重,敗退。我方損失很小,只有司務長劉長更同志受傷。指揮本次戰鬥的是八路軍指導員盧尹華。臥牛山戰鬥。日寇的侵略行徑,激起了村民的極大憤慨。日寇占據村西臥牛山寨,居高臨下,侵擾該村,自衛隊、民兵連與縣大隊協作,主動發起進攻。經過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摧毀敵人的據點,趕跑了敵人,保衛了家園。解放戰爭時期,村民與國民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並配合主力部隊參戰,取得了一次次勝利。孟良崮戰役,該村民兵隨軍支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小上峪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積極報名參軍。1946年大動參,該村一次報名參軍14名(當時全村只有四五百口人)。他們的字是:吳修道、王夫安、劉丙武、劉春遠、王夫全、孫樹德、肖光舉、吳連起、吳連奎、董立合、張建平、劉彥俊、徐志永、肖光山。其中,年齡最大的是吳修道,已40多歲。打萊蕪戰役時,本村吳修業參戰,光榮犧牲在戰場上,現萊蕪戰役紀念館載入這位英烈的名字。
“農業學大寨”時期,村中改河、治水、造田,在村西治水造田150餘畝,挖開小紅山改河造田20餘畝,村南疏直河道造田56畝,建蓄水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