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兒的請求

《小小兒的請求》是近代詩人應修人1920年9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收錄於《湖畔》集。這首詩是一首抒情詩,詩外有畫,畫外有詩。詩人選擇了遇上狂風惡浪的遊子的心境這一角度,明寫遊子深恐“風浪驚痛了伊底心”,暗寫“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情懷;正面表現遊子對家母的摯愛,側面表現慈母對遊子的深情。通過遊子的心情引導讀者去體會母愛,使人特別感到溫暖,真切和熨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小兒的請求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 1920.9 《湖畔》集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應修人
作品原文,原文注釋,創作背景,詩詞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小兒的請求
不能求響雷和閃電底歸去,
只願雨兒不要來了;
不能求雨兒不來,
只願風兒停停吧!
再不能停停風兒呢,
就請緩和地輕吹;
倘然要決意狂吹呢,
請不要吹到錢塘江以南。
錢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吹到我的家鄉;
還不妨吹到我家,
千萬請不要吹醒我的媽媽,
——我微笑地睡著的媽媽!
媽媽醒了,
伊的心就會飛到我底船上來,
風浪驚痛了伊底心,
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縮之又縮的這個小小兒的請求,
總該許我了,
天呀?
——滬甬航道,船上,1920,9,24

原文注釋

①倘(tǎng)然:假如。
②決意:一定。
③錢塘江以南也不妨(fáng):(再退一步說)如果風一定要吹到錢塘江以南,也可以。
④怕:恐怕。表示詩人的估計和推想。
⑤縮之又縮:縮小了又縮小。
⑥許:答應,同意。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20年4月24日,收入湖畔詩社的合集《湖畔》。二十年代初,應修人和潘漠華、馮雪峰、汪靜之在杭州西湖遊船上成立了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個詩社“湖畔詩社”,以歌詠愛情為主要題材。這首詩是在寧波至上海的船上寫成的,清新、樸素,生動地表現了兒子對母親的赤誠之愛,是應修人早期的代表作,流傳至今。

詩詞鑑賞

應修人的這首詩寫得婉曲柔和,感情真摯細膩,是五四時期小詩的一首佳作。看來詩中對祈求並不奢望,他的每一個小小的祈求,都是可以“商量”的,“不能求響雷和閃電底歸去”,那么“只願雨兒不要來了”,再不,就求“風兒停停”,連風都不能停的話,就請吹得輕些,如果決意要狂吹,希望不要吹到錢塘江以南,最好“不要吹到我的家鄉”,至少“不要吹醒我底媽媽”。這是一種稚童般的口吻,稚童般的遐想和思維方式;而唯獨這樣,才顯出詩人的那顆真摯質樸的童心,這顆滾燙的心凝聚著對母親的真誠的愛。
小詩成功的奧秘,就在詩人不僅善於抓住祈求時一種兒童般心態以表現扣人心弦的情感,而且還採用“欲擒故縱”的方法,在祈求的外層內容與情感內涵之間,故意形成一種反比例的關係,就像凸透鏡的光域和光束密度的關係一樣,光域縮得越小,光質的密度越大。小詩祈求的核心凝聚到一點,就是只要老天不驚醒睡夢中的母親,任你狂風惡浪,雷雨交加,都能忍受,都不在乎。因此,隨著祈求的遞減,“縮之又縮”,情感卻在逐漸遞增,擴之又擴,終於將遊子對家母的摯愛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小詩正是在弱化祈求的同時,達到了強化情感的目的。
他以“商量”、祈求的口吻,表達了一個小小的請求,“不能求響雷和閃電底歸去”,那么“只願雨兒不要來了”再不就求“風兒停停”,連風都不能停的話,就希望風兒吹得輕點,如果執意要狂吹,便請求不要吹到錢塘江以南,最好“不要吹到我的家鄉”,至少“不要吹醒我的媽媽”。作者以一種稚童的心理、稚童的表白和思維邏輯,顯示出詩人的那顆真摯純樸的童心,唯獨這般才能表現他對母親的真誠熾熱的愛。這首詩的奧妙就在詩人抓住請求時,以兒童的心態去扣人心弦,激發人類對弱小生命的情感,欲擒故縱。在祈求上通過一再“降低”要求,從而使人們在心裡產生感情的反差,就像凸透鏡的光域和光束密度的關係一樣,光圈越小,光質的密度便越大,讓詩人祈求的核心凝聚到一點上,就是只要老天別驚醒睡夢中的母親,任你狂風惡浪,雷雨交加,都能忍受,都不在乎。這種遞減的請求,將遊子對家母的摯愛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以弱化祈求的手法,達到強化情感的作用。這首詩從自然環境著手,通過風雨雷電的無情,惡劣氣候的無能為力,突現小詩千古不變的母愛主題,角度新穎,感染力強,在廣闊的背景中,精心遣使“輕”、“小”二字,讓讀者感到特別的溫暖、熨貼、真切,把小詩的功夫做到家。
這首詩還妙在詩外有畫,畫外有詩。詩人選擇了遇上狂風惡浪的遊子的心境這一角度,明寫遊子深恐“風浪驚痛了伊底心”,暗寫“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情懷;正面表現遊子對家母的摯愛,側面表現慈母對遊子的深情。通過遊子的心情引導讀者去體會母愛,使人特別感到溫暖,真切和熨帖。這不僅給千古文壇取之不竭,頌之不盡的母愛主題,提供了新的表現視角,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小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這首詩的最大特色就在輕、妙二字,字裡行間始終透著一個“小”字,然而全詩卻是小處著筆,以小勝大,妙不可言。請求的根本動因,亦即小詩所要揭示的是“媽媽醒了,伊底心就會飛到我底船上來”,輕輕點題,不落俗套。

名家點評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應修人的名字是與湖嗶詩派的愛情詩聯繫在一起的,可你面對《小小兒的請求》時會發現,它是傳統懷土思親主題的情思鳴唱。它以詩人瞬間感興的捕捉,抒寫了遊子的懷土恩親之情,表現了詩人對家鄉和母親獨特的愛。詩是相當純情的。在一個風雨不眠之夜,恩親念遠之情如一隻蟲咬痛著詩人的心。他向老天提出一個小小兒的請求,祈求響雷、閃電、狂風、急雨不要驚擾母親的酣眠,因為他深恐“媽媽醒了,伊的心就會飛到我的船上來,風浪驚痛了伊的心,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母愛是偉大的,而兒子對故鄉與母親的愛又是怎樣的摯誠深厚啊,這首小詩的驚人之處是它的抒情方式。詩人的請求小而又小,並且每一個請求都可商量。不能求雷電歸去,就只願雨不要來了,再不就只願風兒停停,“不能求只願”,“再不能……就請”、“還不妨……千萬請”等特有句式的排列,如同層層剝筍,最後露出請求之核,即風不要吹醒媽媽。這貌似退而又退、縮而又縮,實則是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的寫法,請求範圍愈是縮小,懷土恩親的情感就愈是集中強烈。兩種情思的反比例增長,使詩的波瀾陡生的同時,鑄成了強大的張力。(《中國現代名家分類詩歌 鄉土卷 扯不斷的血脈》)
北京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錢光培: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裡,風浪顛簸著小船,在船上漂泊的詩人,不禁想到了故鄉的母親,他想,在這么深的夜裡,母親也該睡了吧,在睡夢中還象往常一樣在微笑著吧。但是,他又想,要是這么大的風雨,也到了故鄉,把母親驚醒了可就不好了,那時,她一定要惦記起我來,這一夜她可就不能睡了。於是詩人不由自主地向蒼天乞求起來。 《小小兒的請求》所寫的就是詩人向蒼天的乞求。這個小小的濟求,就是乞求風不要吹醒了他的媽媽。但在乞求中,詩人又不直接說出,而是在幾經假設退讓,使蒼天感到詩人的乞求的確是小到不能再小了之後才說出,這種說法的用意是在表現詩人乞求的誠懇,使蒼天不能不答應他的乞求。此時,詩人的母親恐怕也在做同樣的乞求吧。在一段對天的乞求中,把遙遙相隔的母子二人的情景和心境都很生動感人地表現了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見其心,這就是藝術構思的力量。(《少年文學誦讀本 現代新詩一百首》)
國家一級作家高建群:“五四”初期,有四詩人結湖畔詩社,並縱酒狂歌。我們歌笑在湖畔,我們歌哭在湖畔。應修人是四詩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小小的請求》寫於1920年,是詩人早期的作品。抒寫游予懷土思家的詩作,古來有之,詩人的這首詩卻能獨闢蹊徑,創造出新意,而且情真意摯。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詩人思念母親,熱愛母親,卻不直說,而是一再援筆興之,先令響雷閃電,再令雨兒風兒。這“不要吹……既然吹”之類翻手雲覆手雨式的句法,將兒子對母親真摯赤誠之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第二詩節又進一步說出,不讓驚醒媽媽的緣故,是由於怕她醒來後思念兒子心痛,母子之情,母子之愛,又說深一層。結尾處, “縮之又縮”一句話,其實正是本詩的做法。詩人自家而興,又自家而縮,卻要在這裡付情,奇妙極了。(《新詩觀止》)

作者簡介

應修人(1900~1933),原名應麟德,字修士,浙江慈谿人。20世紀20年代初與潘漠華、馮雪峰、汪靜之等組織湖畔詩社。1920年任中國棉業銀行出納股主任,並開始發表新詩和童話。1927年赴蘇聯入莫斯科孫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先後在上海中共中央軍委臨時中央組織部工作。1932年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長,並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2~1933年領導並參與滬東區英美煙廠工人的罷工鬥爭。在與國民黨特務搏鬥時犧牲。其新詩作品收入湖畔詩人合集《湖畔》《春的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