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339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339戶通電,有12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4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3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46.00畝(其中:田1374.00畝,地972.00畝),人均耕地1.7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94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9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3畝,主要種植茶葉、桔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1179.34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0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6.00萬元,畜牧業收入16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21頭,肉牛86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8.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 ,在省內務工27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油菜,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4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油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油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9戶,共鄉村人口1351人,其中男性589人,女性403人。其中農業人口1351人,勞動力955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7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1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7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4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93.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振太中心國小、塘坊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鎮沅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7.00公里,距離中學7.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9人,中學生44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3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差,農田水利設施差,無發展支柱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烤菸、油菜、茶葉、旅遊業。。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主要是開展了安居、太陽能、村莊內道路建設、培植烤菸、蠶桑和養殖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37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3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文地理
難搭橋,因其地勢險峻,左右是石崖、離河底高10米、兩岸無基礎可依難建而得名,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是一處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如今成為了一處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