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嫦娥(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小嫦娥(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持續開展探月任務,2014年10月24日自四川發射暱稱為「小嫦娥」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其經過多天飛行、繞過月球後折返地球,2014年11月1日著陸於預定降落地內蒙古,順利完成任務。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太空船「繞月自主返回」,法新社評為「北京野心勃勃太空計畫的最新進展」。

經長征三號丙改II型改進型火箭運載入軌後,“小嫦娥”與月球“擦肩而過”,並從高空傳回清晰的地月合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嫦娥
  • 類別:飛行探測器
發射返回,發展過程,獲得成果,

發射返回

2014年11月1日破曉時分,一道“流星”劃破天際。“小嫦娥”回家。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現場,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許達哲宣布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這對中國探月和深空探測乃至整個航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的聲音顫抖而沙啞。
作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開路先鋒,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有“小嫦娥”之稱。自10月24日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至11月1日如約返回地球,過去八天,它成功實現地月往返。
台北時間11月1日5時53分,“小嫦娥”的服務艙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再入大氣層,在預定區域著陸。重約2000千克的服務艙將繼續遨遊太空,開展系列拓展試驗。
“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就是要實現月面著陸、採樣和返回地球,此次任務實現了中國首次繞月自主返回,驗證了相關技術,標誌著我們航天技術邁向一個新的台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說。

發展過程

雷凡培歷經嫦娥一號至三號任務,“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科學目標和工程目標,是為下一步開拓人類空間創造條件,也推動航天技術發展”。
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在圓滿完成一期“繞月”使命後於2009年3月受控撞月。根據它的數據,中國首幅月球虹灣區域的地質圖和構造綱要圖得以繪製。
2010年“嫦娥二號”發射,獲得世界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它在實現既定工程目標和完成科學探測任務後,開展了日地拉格朗日2點環繞探測,目前“超期服役”的它已突破1億公里深空。
2013年“嫦娥三號”發射,於同年12月14日實現月面軟著陸,月球上由此有了中國的“腳印”,與“嫦娥三號”同行的“玉兔號月球車”即將迎來第十二月晝。

獲得成果

“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的國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說,此次乍看之下是一次簡單試驗,實際難度卻是前所未有。
軌道設計、熱控技術、氣動、高精度返回制導與控制、設備的輕小型化及回收技術,“小嫦娥”這一路“難向今人說”。
“試驗任務目的是要獲取參數數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說,設計團隊將對返回器進行事後評估,“以評估為主要依據,更大的改進應在後面”。
周建亮所言“改進”是指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計畫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任務將於2017年前後執行。
在“小嫦娥”任務期間,綜合相關信息,嫦娥五號的任務顯露出蛛絲馬跡。“小嫦娥”返回器設計基本比照嫦娥五號返回器,長征三號丙改II型改進型火箭將“讓位”於運載能力更強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場也將“轉移”至新建的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