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

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

《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僅五千餘言,但她文約義豐,博大精深,涵蓋天地,歷來被人們稱為“哲理詩”。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並且對道的性質和內容作了多方面的闡釋。《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對後世的巨大影響令人嘆為觀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
  • 作者:孔嘉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1日
  •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頁數:151 頁
  • ISBN:9787551516259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小夫子學國學:老子·莊子》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後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的知識,堪稱國學經典。

圖書目錄

老子
天長地久
上善若水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寵辱若驚
太上,不知有之
大道廢,有仁義
曲則全
希言自然
企者不立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善有果而已
自知者明
執大象,天下往
柔弱勝剛強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禍莫大於不知足
聖人常無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我無為,而民自化
禍兮,福之所倚
治人事天,莫若嗇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以智治國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
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善為士者,不武
知不知,尚矣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人之生也柔弱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和大怨,必有餘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莊子
鯤鵬變化
水之積也不厚
堯讓天下於許由
不龜手之藥
五石之瓠
大知閒閒
朝三暮四
遊刃有餘
澤雉十步一啄
螳臂當車
愛馬者
安之若命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
相濡以沫
鳧脛鶴脛
無為而治
水靜猶明
形勞而不休
河伯欣然自喜
夔憐蟲玄
楚有神龜
惠子相梁
魚之樂
病僂承蜩
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陽子之宋
君子之交淡若水
螳螂捕蟬
哀莫大於心死
匠石運斤
以賢下人
莊周家貧
屠龍之技
精誠之至
積卑而為高

序言

為什麼孩子從小就要開始學國學呢?因為學國學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孩子儒雅、淳靜的氣質,而且可以儲蓄孩子豐富的語言知識。語言具有一種儲蓄的功能,從小接受的知識,一點一滴積累在腦海里,漸漸成為潛移默化的“常識”;運用時,便可以任意支取、對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0~13歲是人一生中記憶的最佳年齡。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與青少年心智的發展,十三歲以前注重在記憶,之後理解力逐漸增強,故十三歲以前應注重記憶背誦,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多讀多誦,為一生積澱。日久天長,必出口成章,博古通今。
國學就像是一枚中華文化的緩釋膠囊,能量要慢慢釋放。等到孩子長大了,曾經學過的知識在環境的刺激下就能慢慢釋放出來,其能量是巨大的。國學其實是很樸素的東西,學起來並不難。誦讀經書是被我們的老祖宗驗證了幾千年的行之有效的讀書辦法,我們讓孩子從小接觸國學,並不是讓他們“死讀”,而是讓他們在誦讀中接受華夏文明的啟蒙教育,在內心深處與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相通。
中國近現代的許多偉人,如政治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文學家魯迅、郭沫若、錢鐘書,科學家錢學森、蘇步青、竺可楨,華人首富李嘉誠等都是在少兒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這在他們成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
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墨客,他們多是從小熟讀中華經典,長大後才會善用中華經典,治國安邦。教育專家統計,凡參加過國學教育的少兒,無論在智力提升、知識積累、品行修養、才藝開發等方面都大大高於同齡人。
“小夫子學國學”叢書的第一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這些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後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的知識,堪稱國學經典。古往今來,無數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本套叢書在編寫過程中,注意吸取國學的精髓而棄其糟粕,並輔之以孩子們易接受的拓展感悟和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在古典和現代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使久遠的古老經典更能打動孩子們的心。
經典一部,勝過雜書萬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熟讀國學經典,我們就可以直接從人生之源,輕便地吸收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古典中,找到心靈的家園,在緊張的21世紀,健康、詩意、安詳地棲居於大地上。
“小夫子學國學”編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