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小呂鄉位於河南省禹州市東南部,鄉政府距中心城區8公里,南與許昌市襄城縣、平頂山市郟縣相毗鄰,轄28個行政村,有5.2萬口人,6.2萬畝耕地,是商賈大儒、秦朝相國文信侯呂不韋和漢初御史大夫晁錯的故里。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上地下水利資源豐富,南北水調中線工程途徑鄉境。全鄉交通發達,北上省會鄭州80公里,東到許昌30公里,南下平頂山38公里,西去洛陽130公里。距京珠調整公路30公里,到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離許(昌)平(頂山)南(陽)高速公路襄城入口9公里。豫S103省道和平(頂山)禹(州)鐵路並列南北橫貫全境,與在修建的鄭(州)石(人山)高速公路在鄉境交織,加上本鄉28個行政村通柏油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地名由來
據清乾隆《禹州志》載:“呂不韋故里在城南大呂鎮。”呂氏一些家族後裔東遷3里建村名小呂。因轄區有小呂村而得名。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8年,小呂鄉下轄28個行政村,219個村組。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411081206201
| 210
| 崗馬村委會
|
411081206202
| 220
| 黃榆店村委會
|
411081206203
| 220
| 王馮村委會
|
411081206204
| 220
| 劉坡村委會
|
411081206205
| 220
| 坡陳村委會
|
411081206206
| 210
| 郵亭村委會
|
411081206207
| 220
| 晁喜鋪村委會
|
411081206208
| 220
| 高莊村委會
|
411081206209
| 220
| 牛莊村委會
|
411081206210
| 220
| 張清莊村委會
|
411081206211
| 220
| 西南王村委會
|
411081206212
| 220
| 羅莊村委會
|
411081206213
| 220
| 柴莊村委會
|
411081206214
| 220
| 徐樓村委會
|
411081206215
| 220
| 萬里馬村委會
|
411081206216
| 220
| 五虎趙村委會
|
411081206217
| 220
| 呂東村委會
|
411081206218
| 220
| 呂西村委會
|
411081206219
| 220
| 大呂村委會
|
411081206220
| 220
| 前營村委會
|
411081206221
| 220
| 中營村委會
|
411081206222
| 220
| 馬謙莊村委會
|
411081206223
| 220
| 小呂村委會
|
411081206224
| 220
| 關莊村委會
|
411081206225
| 220
| 劉莊村委會
|
411081206226
| 220
| 蓮花池村委會
|
411081206227
| 220
| 於莊村委會
|
411081206228
| 220
| 鄭樓村委會
|
建制沿革
1968年建小呂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9.9平方千米,人口5.1萬,轄於莊、大呂、小呂、萬里馬、馬謙莊、王馮、牛莊、五虎趙、中營、關莊、劉莊、劉坡、呂東、呂西、西南王、崗馬、郵亭、羅莊、張清莊、鄭樓、坡陳、蓮花池、前營、高莊、柴莊、晁喜鋪、徐樓、黃榆店28個行政村。
地貌氣候
小呂鄉地勢呈波狀起伏,山、崗、平地形俱有。氣候屬大陸性暖溫帶
季風型,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上地下
水利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
2004年,小呂鄉實現糧食總產28408噸,
招商引資完成1610萬元,占年初任務600萬元的268%;財政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3.3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63元,同比增長34%;農村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00萬元,其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8900萬元,非公有制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100萬元。
聚乙烯塑膠粒子加工業、竹木加工業和“三粉”加工業成為小呂鄉特色產業。2004年,小呂鄉黨委政府繼續改善投資環境,扶持、壯大特色產業,加大對傳統聚乙烯塑膠粒子加工業和竹木加工業的扶持力度,以劉坡為中心的塑膠粒子加工廠已增至89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產品遠銷10多個省市,成為聞名全國的塑膠粒子加工集散地。馬謙、中營的竹木加工穩步發展,成為小呂鄉的特色經濟。“三粉”加工向精深方面發展,“三粉”加工廠達32家,年加工
紅薯澱粉6000噸,加工
粉條3500噸。
基礎設施
小呂鄉交通發達,北上省會
鄭州80公里,東到許昌30公里,南下
平頂山38公里,西去
洛陽130公里。距
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到
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離許昌—平頂山—
南陽高速公路襄城入口9公里。豫S103省道和平頂山—禹州鐵路並列南北橫貫全境,與在修建的鄭州—
石人山高速公路在鄉境交織,加上本鄉28個行政村通柏油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途徑鄉境。
社會事業
2009年,全球
金融危機繼續蔓延,小呂鄉針對全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向,適時調整
農民工的“就業結構”,讓3000多名農民工及時“轉業”,實現了就業,這是該鄉加強
勞務輸出工作,讓農民工就業無憂的一個縮影。
小呂鄉一直把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作為勞務輸出的中心工作來抓,並建立了市、鄉、村三級勞務培訓、輸出網路。2008年冬季出現農
民工返鄉現象後,該鄉立即組織機關幹部和各村、組勞務輸出信息員深入農戶家中排查摸底,登記造冊,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他們對農民工做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讓其堅定“只要技能在手,找到工作不愁”的信心。在此基礎上,他們進行跟蹤服務,及時組織農民工利用冬閒和春節時間到各類培訓基地“充電”。他們根據金融危機對各產業的實際影響,適時調整培訓課程,重點開展了烹飪、車床、計算機、家電維修、家政等課程,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冬季大培訓。據統計,該鄉共培訓農民工3500人次,為其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物古蹟
晁錯墓位於小呂鄉晁喜鋪村西,系西
漢景帝時
御史大夫晁錯之墓。墓冢呈圓形土丘狀,占地面積336.375平方米,周長65米,高5.3米,土丘上芳草萋萋,野花爛漫,有柏樹、槐樹、桐樹和一些一年生雜草等草木。墓冢正南面立有石碑一通,系清朝
乾隆三年(1783年)所立,碑高1.5米,寬0.8米,厚0.15米,平頂,上鐫
楷書“漢御史大夫晁公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