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城遺址

小古城遺址

小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潘板鎮俞家堰村西南200米,面積約達35萬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馬橋文化晚期。

小古城遺址屬於馬橋文化晚期,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商周相當,和周赧王南巡基本吻合。小古城遺址是餘杭境內繼良渚遺址後又一處較為重要的古文化聚落遺址,它對於研究良渚文化的淵源及其向後續文化的發展、演變以及與良渚遺址的關係等均具有重要的價值。

1997年8月,小古城遺址被列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小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古城遺址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
  • 面積:約達35萬平方米
  • 高出耕地:2-3米
  • 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時間:2013年
  • 批次單位:國務院
  • 編號:7-0165-1-165
  • 所屬時代:新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景區熱度指數,

歷史沿革

小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潘板鎮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於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
遺址遺址
1997年8月,小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浙江省省文物考古隊做試探性勘探發掘。
2013年,小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特點

小古城遺址位於徑山鎮小古城村。村坊略高於四周平地5米左右,南面是遺存的北苕溪,西北面是月彎形的大池塘環抱,東面有一小河。看現狀小古城村坊四面河水,酷似城河。
遺址遺址
據浙江省省文物考古隊調查,小古城為一座人工堆築的大土台,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達35萬平方米,平均高出附近地面約5米左右,其南側原為苕溪.現已被闢為內港。土台西部廟山,系人工堆築的土山,東部為古城畈,系水稻田,北100米為北苕溪。
古城內外分三層,中間的內城為方形,東西長450米、南北寬400米。內城西、北兩面有明顯的人工築壕痕跡,壕寬25米,現已淤積為田。東、南兩面由於河流沖積影響而看不出壕寬,但從垂直轉角和平直的邊界推斷,曾經有壕存在。外城包括妙山在內。妙山西北坡築有一段弧形壩,壩寬25~40米、高約5米,城北有一土牆痕跡,東西長450米、南北寬5米,較壩低矮。子城位於東南角,呈方形,高出地面約5米,頂較平,東西長250米、南北寬約150米。四周有土牆痕跡,寬約15米。子城北、小古城遺址空間結構西面挖有50米寬的護城河,從水系發育狀況看,此河最初是北苕溪的一段牛軛湖。小古城遺址文化層十分豐富,存有上自馬家浜文化下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層,以馬橋文化為主。子城的文化層主要屬新石器時代。
遺址遺址

文物遺存

出土石器有石鋮、石鏃石錛、半月形雙孔石刀、石犁、石矛、石戈、凹槽型石錛等。陶器有夾砂陶釜、夾砂雙目錐形足鼎、魚鰭形足鼎、黑陶豆、黑陶罐及一些幾何形印紋硬陶,如單把五角星、帶鈕器蓋等,紋飾有繩紋、錐刺紋、雲雷紋、曲折紋、回字紋、米字紋、麻布紋及一些組合紋飾等。還有原始瓷圜底罐、鴨形壺等。另外,還出土一些銅矛、銅戈、銅劍等銅器。在土台東部200米處一池塘內村民還挖出木樁等遺物。
石錛石錛

研究價值

小古城遺址為一座人工堆築的大土台,是一處重要的古文化聚落遺址,把餘杭歷史從良渚文化的5000年上推至馬家浜文化的7000年。從陸續出土的文物看,上至馬家浜,下至春秋戰國,有石器,陶器,銅器,還有木樁等遠古遺存,對探索良渚文化淵源及其後續發展演變有重要價值。
石鏃石鏃

保護措施

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小古城遺址等44處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批覆,同意對小古城遺址等44處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進行調整。

旅遊信息

小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潘板鎮俞家堰村西南200米。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9.27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14.0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