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叢姓由叢家溝(今大叢家村)遷居孤山東北麓。為區別於大叢家,故命名小叢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叢家村
- 所屬地區:東村街道辦事處
- 面積:2.5平方公里
- 耕地:52.3公頃
概況,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叢姓由叢家溝(今大叢家村)遷居孤山東北麓。為區別於大叢家,故命名小叢家村。 本村位於東村街道辦事處北部山區,地處東經121°06′,北緯36°48′。東與榆林澗村為鄰,西與山後村相連,西南與魯家村、馬格莊相交,北與大叢家村、南磊石村相接。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櫻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125戶,360人。均為漢族,除1戶王姓外,都是叢姓。
大事記
1940年八路軍地方武裝進駐,本村解放。 1941年成立村初級國小,公派教員。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2年村成立合作醫療站。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就有私塾。1941年,成立村國小。1981年,大隊出資興建了新校舍,成為花園式國小。1999年,小叢家國小併入榆林澗國小。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2000年,人均糧食近500公斤。1985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2002年,全村有電視機100台,電冰櫃19台,機動車10輛,機車80餘輛,電話58部。 村莊建設1978年,集體投資在村南建大口井1個。1980年,集體投資建村南大橋1座。1984年,集體投資建南溝水庫1座。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18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叢國文由駐村區幹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初,又發展叢國信、叢德治、叢文甲、於慶芳4人入黨。同時成立了第一個黨小組。1947年秋,發展叢國棟入黨,並成立了黨支部,叢國文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歷任黨支部書記有叢國文、叢國山、叢德治、叢國廷、叢國棟、叢占理、叢國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0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先後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叢德治、叢元甲、叢世修、叢國山、叢德瑤、叢國廷、叢德治、叢國信、叢國普、叢國志、叢國建、叢國峰、叢國普、叢國建。1999年4月,黨支部書記叢國建當選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