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和胃止嘔,引水下行之功效。主治1.《金匱要略》: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2.《張氏醫通》:痰飲多汗,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名稱:小半夏加茯苓湯
  • 別名:半夏加茯苓湯(《外台秘要》卷二)、大半夏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八)、半夏茯苓湯(《雞峰普濟方》卷十八)茯苓半夏湯(《皇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六)、小半夏湯(《傷寒心要》、小半夏茯苓湯《仁齋直指方論》卷七)、小茯苓半夏湯(《普齊方》卷一八)茯苓散(《普濟方》卷一六六)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中
  • 組成:半夏、生薑、茯苓
  • 功用:和胃止嘔,引水下行
  • 主治:1.《金匱要略》: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2.《張氏醫通》:痰飲多汗,小便不利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小半夏加茯苓湯,行水消痞有生薑,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湯名彰。

組成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溫服。

功用

和胃止嘔,引水下行。

主治

1.《金匱要略》: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2.《張氏醫通》:痰飲多汗,小便不利。

方義

生半夏降逆止嘔,生薑和胃散痞,加茯苓導水下行,以定眩悸。

重要文獻摘要

《溫病條辨》:“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六錢,茯苓六錢,生薑四錢。水五杯,煮取兩杯,分二次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