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是孩子的第一社會》作者原本是“全職媽媽帶出宅寶寶”的典型案例,為了改變現狀,她努力學習西方已開發國家“社區教育”的模式,利用小區資源彌補孩子人生關鍵階段的教育。教養之餘,作者將自己的體會發表在部落格上,打動了無數網友,部落格點擊率很快突破1400萬,作者的文章也被譽為“中國第一本小區教育實踐筆記”。
基本介紹
- 外文名:Don't Let Your Kid Get Injured in the Commnunity
- 書名:小區是孩子的第1社會
- 作者:王紫君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61698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他們沒有輸在智商的起跑線上,卻輸了在情商的起跑線上。
《小區是孩子的第一社會》在細微處著眼,從生活本身出發,作者從自己的育兒生活中提取經驗,拿事實說明問題。孩子們個性和生活環境本不相同,但面對的問題往往卻有共通性,作者曾經面對的問題也許是你正在或即將要面對的問題,希望《小區是孩子的第一社會》能給家長們帶來好的建議。
中國首部兒童小區教育實踐手記,真正的起跑線在家門之外,塑造有出息的孩子,從身邊小社會的交際開始。
作者簡介
作者原本是“全職媽媽帶出宅寶寶”的典型,女兒璇璇從小是一個內向膽小的孩子,為了改變現狀,她努力學習已開發國家“社區教育”的模式,利用小區資源彌補孩子人生關鍵階段的教育,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教養之餘,她將自己的體會發表在部落格上,沒想到引起了廣大媽媽和教育專家的好評,被譽為“中國第一本小區教育實踐範本”,部落格訪問量也很快突破1400萬,單篇點擊率高達70多萬。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家教與成才》雜誌
名人推薦
——俞燕 《為了孩子》雜誌 執行主編
其實,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起跑線”一直存在。智慧如紫君女士,看到了“起跑線”的多元化,想到了“起跑線”的新贏點!
——汪小農《家教與成才》雜誌副編審
一個小區,不同的居住人群會給孩子的童年成長影響不一樣,好的小區,普遍素質高,所以對孩子的影響偏向於好的方面,吸收的知識也是好的。因此《別讓孩子傷在小區》是一本好書,給父母良好的住房選擇起參考作用。
——喆喆媽公益閱讀
孩子將來成功與否,先天因素占三分,後天教育培養卻占七分,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智商都相差無幾,而情商和實踐能力要靠後天的教育培養。如何讓孩子從父母的懷抱勇敢地走向社會,邁好人生的第一步?紫君女士在本書中給了我們最佳答案。
——張曉慧 新浪育兒名博
璇媽4年小區教女經驗告訴我們:每一位用心的母親,哪怕是全職媽媽,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教育專家!
——大晨媽媽 新浪育兒名博
圖書目錄
從游泳池到大海
前言
起跑線上的誤區
第一篇
家長,你在擔心什麼——透視中國家長的焦慮
1.自家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2.不長記性的孩子快樂多
3.做個髒寶寶,又何妨
4.寶寶學會了說髒話,怎么辦
5.交到不好的朋友,怎么辦
6.孩子玩野了,怎么辦
7.女兒被鄰居男孩親了
8.大孩子身後的“跟屁蟲”
9.不屈不撓的“志願者”
10.“老大”是這樣誕生的
第二篇
小區教育——情商發展的關鍵期
1.親職教育不是關起門來的教育
2.小區是孩子的第一社會
3.讓孩子充分釋放個性的戶外空間
4.小區硬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5.軟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6.“大雜院孩子”VS“單元樓孩子”
7.在家是條龍,在外是條蟲
8.你的小區屬於哪種“育兒類型”
9.老人帶孩子顧忌多
10.全職媽媽帶出“宅寶寶”
11.高檔小區≠優秀孩子
12.“新孟母三遷”的煩惱
第三篇
孩子的戰爭——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1.小區裡的跟風行動
2.誰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
3.“我喜歡我自己的”
4.競爭也快樂:一個成功的範例
5.讓孩子學會競爭規則
6.不要以成敗論英雄
7.不要樹立過多的“榜樣”
8.贏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第四篇
成長在小區——讓孩子學會自己改變
1.和睦的鄰里關係,幫寶寶順利度過認生期
2.別小瞧寶寶的“交際”能力
3.固定玩伴:交往意識的開始
4.孩子間的快樂,是父母給予不了的
5.榜樣的作用:讓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
6.禮儀是這樣煉成的
7.誰是孩子的剋星
8.一巴掌改變了辣妹
9.“小暴君”改變了
10.兒子比老子有名
11.為什麼有些孩子甘願做配角
12.和鄰居哥哥共成長
第五篇
與孩子共同成長——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
1.陪孩子做遊戲
2.“我不喜歡跟小朋友玩”
3.沒有不愛看書的孩子
4.一起來讀書吧
5.沒有哪個孩子是喜歡孤獨的
6.小主人身份全體驗
7.“媽媽,我不想去跑步”
8.一起來運動吧
9.從“小區”到“社區”
10.拉幫結派與集體榮譽
第六篇
別讓孩子傷在小區——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1.電梯是工具,不是玩具
2.寵物與孩子爭地盤
3.小區車輛隱患多
4.老人,請量力而行
5.玩耍時誤傷頻發
6.孩子不聽話,保全來幫忙
7.安全規則要記牢
8.不可過度放手
9.景觀設施處的安全隱患
10.警惕小區裡的外來人員
附錄
為孩子做好入園前的準備
序言
女兒璇璇進幼稚園以前,小區在她的教育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書基本上是四年“小區教育實踐”的詳細記錄,也有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總結。
璇璇是個讓人驕傲的孩子,但那只是源於我對她的愛。客觀地講,璇璇小的時候有一些讓我擔憂的地方,也正是她的這些不足,促使我更努力地去尋求更好的教育方式。
璇璇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總是懶懶地不肯直起腰來。我用學步帶綁著她,她就彎著腰兩手下垂,如果我不用力提著她的話,她的頭都可以碰到地面了。小區裡的人看到她這幅樣子都會開玩笑說她像在鋤地,也有好心的鄰居看我一個人拉著她辛苦,主動替我一會兒。可是我剛把學步帶交到別人手裡,她就大哭著不走了。我先是擔心璇璇的“懶惰”,繼而又擔心璇璇的膽小。
一歲半時,璇璇在小區里玩,不論誰逗她、摸她、甚至喊她一聲“璇璇”,她都會自顧自跑開,灑下一路“不要、不要、不要……”,語速之快,重複之多,讓人驚嘆。有鄰居故意攔她的去路,還細數過她一口氣能說十幾個“不要”。因此,璇璇得了個綽號叫“不要”,至今還會有鄰居見面喊“不要”來逗她。
我的先生一度對我頗有微詞,認為我作為一個全職媽媽,竟然“把女兒帶成了這個樣子”。雖然嘴上跟他爭吵,內心我也常常質疑自己:“是不是我沒有帶好女兒呢?”可是苦苦思索也沒有任何頭緒——我自認照顧女兒是盡心盡力的,我讀許多早期教育的書,去圖書市場挑選適齡的兒童讀物和玩具,早早地培養了她閱讀興趣,還想著法子逗她說話,陪她遊戲,儘量給她“全面的早期教育”……我究竟哪裡沒做好?
一次偶然在網上看見“社區教育”這個詞,蒐集了相關資料,我似乎明白了璇璇的問題出在哪裡。
我帶璇璇,大多數時間是在家裡,獨自一個人面對她。無論多么努力,一個人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因而大部分相處時間都是安靜的,我輕言細語地跟她說,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聽。正是這種沉悶的環境導致了璇璇體能和性格方面的問題。
對“社區教育”有了一點了解後,我幡然醒悟,其實我可以利用小區裡面的資源,藉助鄰裡間的人際關係來培養璇璇。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向來想到做到。我開始每天帶璇璇下樓,主動跟別的孩子和媽媽接觸,小朋友們相互熟悉起來,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多起來。
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璇璇終於發生了改變。她變得活躍起來,會主動去跟小朋友說“我們一起玩吧”,有的時候遭到別人的冷遇也不以為意。她安靜的時候很斯文,玩耍時卻會跑得滿頭大汗。受小區裡的一個男孩子的影響,她見到鄰居也會大聲地喊“阿姨好!”“姥姥好!”兩歲的時候,璇璇的語言爆發期到了,在小區里見到鄰居就沒完沒了地說上一通,很多家長都驚嘆璇璇的巨大變化,也常被她的“妙語連珠”逗得哈哈大笑。
孩子間的小衝突是常有的事,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那發生了衝突該怎么辦呢?我想用一個例子說明問題。
有一次在小區里玩耍,璇璇看到一個小女孩朝自己跑過來,便滿懷期待迎上去,沒料到這個小女孩跑到璇璇面前,抬手就是一個耳光,然後嘻嘻笑著轉身跑了。我和璇璇都懵了。誰知一個小男孩看到剛才的一幕,大概是覺得好玩,也跑過來打了璇璇一個耳光轉身就跑。
孩子的手都不重,璇璇並沒有被打痛,但是她可愛小臉上的笑容已經無影無蹤了。我把她抱在懷裡,摸著她的小臉問:“疼嗎?”璇璇木然地搖搖頭。
兩個孩子家長追過去呵斥自己的孩子。一位阿姨還對璇璇說:“他們打你,你幹嘛不動呢,你也打他們啊。”璇璇小聲說:“小朋友不能打架的。”
我的心更痛了,是我的教育不到位。我只告訴她“小朋友不能打架”,卻沒有教她“別人打你時怎么辦”。
我在想:璇璇去了幼稚園,會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呢?如果我今天沒有看到,以後她在外面遇到這種事情,回來也是這樣沉默,我怎么能知道呢?想著想著我的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我覺得面對這種狀況時她應該有所反應,起碼可以讓大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於是我鄭重地告訴女兒,以後被人欺負了,要大聲質問不聽話的小朋友“為什麼要打人!為什麼要搶我的東西!”如果小朋友不聽,就趕緊跑開,或者尋求大人的幫助。後來,璇璇在玩的時候偶爾被小夥伴推倒,她果然學會了“質問”:“你為什麼推倒我,你是個壞孩子!”被質問的小朋友明顯地顯示出了膽怯,家長會也趕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終於舒了一口氣,想想也算因禍得福吧。
有的時候,孩子對大人的苦口婆心充耳不聞,但是對小夥伴的榜樣作用卻非常重視,不願意自己比別的小朋友表現差。利用孩子這種心理,把他們放到小區里玩耍、學習,對於矯正孩子成長中出現的不良習慣非常有用。
有一陣子璇璇非常自私,和小夥伴一起玩時,只要玩具到了她手裡,即便不是自己的,也不讓別人碰,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就會去要,別人不給就哭。無論我怎么給她講道理,她都只是任性地說:“我就要玩!”
有一次,璇璇看到幾個小朋友在小區空地上玩,就急著過去。我攔住她說:“璇璇,你等等,咱們看看小朋友們是怎么玩玩具的呢。”
我拉著璇璇站在旁邊看,有個小朋友玩一會兒自己的玩具就想要他小夥伴手裡的,於是放下自己的玩具,去拿別人身邊的玩具。有的時候人家不讓拿,或是又從他的手裡搶了下來。這個孩子就會去找其他玩具。
我問璇璇:“你看他去拿別人的玩具,人家讓他玩了嗎?”
璇璇看著說:“沒有,人家搶回去了。”
我又問:“那這個小朋友大哭大鬧了嗎?”
璇璇回答:“沒有。”
我接著說:“他是不是去找其他的玩具玩了?”
璇璇“嗯”了一聲。
我於是說:“所以啊,玩具放在這裡是讓大家一起玩的,你不能因為玩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大哭大鬧。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你想玩人家的,就去借,別人不給,你就去玩其他的。你看剛才那個小朋友,人家搶走了,他又去找其他玩具玩,一樣玩得很開心。”
一次說教也許並沒有什麼效果,但是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謙讓行為,現場觀摩講解幾次以後,璇璇就不再會為了搶玩具發脾氣了。在其他小朋友搶了她的玩具之後,她也能轉身去玩別的了。後來璇璇進入幼稚園也沒為爭搶玩具與小朋友發生過大的矛盾,想來這些“學前教育”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有些家長常常以忙為藉口,在孩子進入幼稚園以前,讓孩子完全處於放任狀態,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在老師身上。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
璇璇班上有個同學的年齡很小,膽子也非常小,從來不主動跟小朋友玩。老師向家長反映這個問題,她的媽媽說:“她很小的時候不這樣,兩歲多以後就越來越膽小了。”老師建議她多帶孩子和小朋友玩,注意培養她的交往能力。這位媽媽卻說:“我就是為了讓她多與小朋友一起玩,才早早地把她送到幼稚園的,結果她到了學校還是老樣子。”
有這樣想法的父母絕對不止這一個,孩子在家裡養成的不良習慣,寄希望於進入幼稚園以後改變。這一點讓很多老師都是非常為難,難怪很多老師會說:“學校教育的成果抵不過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其實這也不完全是家長的錯。父母教育子女,稍微縱容、寵溺是難免的事情。古人就有“易子而教”的做法,為的就是避免孩子過於嬌寵。只可惜現在沒有這種環境了,只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社區教育能真正地發展起來,帶動更多的家長利用小區資源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小區就如同一個游泳池,而外面的社會則是大海。我的想法就是讓孩子在小區這個游泳池裡練好水性,等投身大海中時,小小的風浪也就不足畏懼了。當然,到了更廣闊的天地里,她面臨的磨礪將會很多,我相信只要具備了基本的能力,她就可以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在實踐“小區教育”的時候,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鄰里關係變得更加密切了。同住在一個小區裡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孩子,見面最多點點頭,寒暄一二而已。可是現在我們小區里大部分人已經非常熟悉,誰家有事都可以拜託鄰居幫忙,平時你來我往的串門也很常見。也許,這也是一種失而復得的財富吧。小區不應該僅僅是休息的地方,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鄰里親密感讓孩子在熟悉的小區里如魚得水,盡情地玩樂,當他們走出小區,進入別的群體時,也能很快地找到切入點融入進去,不做局外人。
而今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是非常有限的,央視做過一個短片,說中國每七萬個孩子才有一個活動中心,平均每個活動中心的面積還不到1500平方米。令人失望的是,這些活動中心可能並沒有真正適合孩子們的活動。我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一名中學生聽說某個社區組織活動,轉了幾路公車趕到活動地點,哪知活動內容只是幫社區出一期黑板報,自己只寫了50個字,興味索然。這就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孩子在家庭和學校之外的生活現狀。
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和學校之外,這是不用去證明的真理,可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選拔人才的制度都還死死地抓著學業教育,對孩子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漠視如斯!
值得慶幸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開始重視社區教育,倡導學前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杭州已經出現了第一個“社區幼稚園試點”。“幼稚園為主、家庭為輔的幼兒教育體系”正慢慢地向“家庭——幼稚園——社區一體化”的教育格局轉換。
很多小區為孩子做了一些硬體的投入,例如遊樂設施、游泳池、閱覽室等等,但發揮小區教育活動不是簡單幾個硬體設施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家長想辦法讓孩子們真正地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如今,女兒璇璇已經進入幼稚園了,她依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我的教育並沒有把她培養成為一個“天才”或者“神童”,因為我沒有老卡爾·威特的智慧和博學,也沒有這方面的計畫和期望,我只希望她能夠健康成長。幾年的小區教育實踐,讓女兒由一個性格內向、膽小、缺乏勇氣的孩子,變成了性格活潑、嬉笑悠然、敢說敢做、適應環境能力尚可的孩子,對我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我不是教育專家,也不是專業作家,我深知自己的教育實踐,以及這本書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只是把自己幾年社區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嘗試性的經驗與家長們分享。如果有的家長能夠從中受到一點點啟發,在自己的育兒實踐中做得更好一些,這對我就是莫大的鼓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