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勃律
- 首府:孽多城
小勃律,古國名,在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Gilgit],向東距離唐朝長安九千多里,向東南距離吐蕃邏些(拉薩)三千里,向東南距離大勃律三百里。...
高仙芝遠征小勃律,唐廷平定小勃律叛反的作戰。唐天寶六年(747)吐蕃以女嫁小勃澤(今克什米爾北)王,小勃律及其附近20餘小國皆叛唐而附吐蕃。唐廷屢發兵攻之,均...
唐擊小勃律之戰是747年(唐天寶六年)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併兼安西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率軍擊敗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的作戰。...
《冊小勃律國王麻來兮文》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冊小勃律國王麻來兮文》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冊小勃律國王麻來兮文 創作年代...
《賜小勃律國王難泥書》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 《賜小勃律國王難泥書》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賜小勃律國王難泥書 創作年代 唐代 ...
勃律(Bruzha),克什米爾東部拉達克地區印度河流域上游地區的古國,扼印度次大陸、中亞細亞和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
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爾吉特)。唐朝時是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諸山地區)上兩個較大的國家之一。向東距離唐朝長安九千多里,向東南...
大勃律,古國名,在今克什米爾的巴爾提斯坦[Baltistan],原為勃律國的一部分,大約在公元720年以後分裂成大勃律與小勃律。...
747年(天寶六年)三月,唐玄宗以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萬人,征討小勃律。擒其王及吐蕃公主,以兵戍守。於是大食等七十...
經過此役,小勃律失地盡復,吐蕃則長時期不敢出兵攻打小勃律。張孝嵩安西都護府副都護 由於政績突出,張孝嵩被朝廷調任到安西都護府,任副都護,接替去世的郭虔瓘,不...
同年,高仙芝率唐軍一萬遠征小勃律(此時小勃律已經是吐蕃的屬國),大破據險而守的近萬吐蕃守軍,斬首五千級,捕虜千餘人,高仙芝繼續進軍,攻占小勃律,俘獲小勃律王...
唐開元初間,唐以小勃律國地為綏遠軍,但沒有駐紮唐軍。722年,吐蕃進攻小勃律,張孝嵩派張思禮率四千唐軍救小勃律,大破吐蕃軍,殺獲數萬吐蕃軍。740年,吐蕃贊普...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都是唐朝處於優勢時,和親吐蕃。類似吐蕃公主和親小勃律。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乾布退兵謝罪,吐蕃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
率領疏勒鎮與今中亞地區的各族士兵共4千餘人,在疏勒會集之後,日夜兼程、倍道前進,越過蔥嶺,穿過瓦罕谷地,抵達小勃律境,與前來接應的小勃律軍隊自南北兩個方向...
天寶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娶吐蕃公主。 [12] 小勃律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天寶六年(747年),高仙芝率唐軍步騎一萬進行長途...
天寶六年(747年,《舊唐書》誤作天寶七年),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四鎮節度副使、行營節度使高仙芝奉命率軍攻打小勃律國。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中郎將田珍...
天寶六年(747年),封常清隨高仙芝擊敗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