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切實解決我國患者對醫療技術的迫切需求,突破“強直”領域的治療瓶頸,1991年,在國家衛生部號召下,由國內十多家大型專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專家、教授組成的科研組,經過數十年潛心研發,於2002年成功研究出專門針對“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微創治療技術,該技術成為強脊炎、類風濕治療領域一次重大突破,並於2009年正式命名為“小分子微創技術”。
意義
調查表明目前我國超過六分之一人口患風濕病,風濕患者已達2.3 億之眾,他們長期受著腰痛、腿麻的折磨。每年新增患者群達200萬人,其中有近 8000 萬人長期以來與拐杖和輪椅為伴,由於大量的風濕骨病患者未能得到規範的治療,專家們呼籲國家衛生管理部門、學術界以及全社會應關注風濕骨病這個“第一致殘疾病”。
但目前我國風濕骨病的常規治療仍然僅限於
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可分為中藥治療和西藥治療,例如大家熟悉的封閉治療,就是麻藥摻上激素,局部注射治療,但是激素副作用較大且容易復發,會引起骨質疏鬆、
股骨頭壞死等嚴重的併發症。物理治療就是推拿按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人的症狀,但是不能去根,尤其在急性發作期進行物理治療,會增加炎症的表現,病人會痛的受不了。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骶髂關節嚴重受損,甚至殘疾的情況下,通過開刀進行矯形、關節置換、滑膜切除,由於手術治療費用高、併發症多、風險大,一般不予採用。
三個步驟
第一步:
【局部針對性治療】消除慢性炎症,修復受損關節
通過小分子微創治療體系的八項權威檢查,準確確定每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因和病變部位;再套用國家專利“小分子微創技術”,將生物活性肽類小分子微創介入到病變關節腔內,松解分離粘連組織,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環,清除致病炎性因子,消除慢性炎症,使“營養進得去、炎性因子出得來”,水腫和炎症侵蝕症狀逐漸減輕,小分子肽釋放出的生長因子類活性成分刺激關節滑膜、肌腱韌帶及神經血管等組織充分吸收營養,進行正常新陳代謝,逐步矯正關節變形和駝背畸形,全面改善脊柱和軀體運動功能。
第二步:
【全身性免疫平衡】用自己的細胞治自己的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身體的異常抗體對身體的正常組織進行攻擊。
採取患者自身體內一定量的血液一般200ml,在體外進行培養、分離、純化、重組、三氧激活調節等生物技術,使血液中的免疫平衡調節體系(TH/TS細胞,激活後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同時具有識別吞噬異常抗體和病變組織的功能,送回患者體內,通過血液循環,不斷識別、分化、複製和增殖,使免疫抗體和正常組織和諧共處,免疫失衡狀態調整到正常水平,從而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免疫“正牌軍隊”。
第三步:
【日常鞏固性調理】防止病情再次復發
強直性脊柱炎、
類風濕等風濕免疫病與臨床大多疾病類似,往往強調“七分治、三分養”,防也很重要。因此為了防止強直性脊柱炎病情康復後再次復發,小分子微創治療體系根據地域差異和患者個體體質差異,強調治療過程中必須做好生活飲食調理,堅持適當的運動及功能性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睡眠。
突破
“小分子微創技術”受衛生主管部門高度肯定並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小分子微創技術”通過早期治癒、中期控制、晚期代償的規範化治療模式,讓不同患病時期的患者走向新生,通過對上萬名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長期科學跟蹤隨訪,“小分子微創技術”各項指標和數據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國家主管部門的高度讚揚,並於2013年榮獲國家醫學科研專利技術稱號,這不僅是對“小分子微創技術”研發團隊的最高褒獎,更是對“小分子微創技術”的高度肯定。
創新科技成果,引領我國強直、類風濕規範化治療新標準
“小分子微創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解決了傳統療法見效慢、副作用大、易復發等治療弊端。據悉,該技術是目前我國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疾病治療領域唯一通過國家認證的治療技術,為強直性脊柱炎規範化治療提供了新標準。
2013年7月28日下午,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報告廳,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國內十餘家強直性脊柱炎專科醫院協辦的“國家專利‘小分子微創技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成果展及臨床推廣新聞發布會”暨“健康中國夢·強脊炎貧困患者援助行動”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名譽會長
曹榮桂;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解放軍中醫藥學會會長教授
楊明會;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委、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
肖燕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
於生龍;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李俊德;教授
羅先正;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醫藥學會北京風濕病分會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分會委員
何夏秀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強脊炎主診專家、康復患者代表、關注此次活動的近百家權威媒體共同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