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疰夏

疰夏是嬰幼兒時期的特有疾病,以1~2歲者最多,3歲以上發病較少。中醫又稱之為“小兒夏季熱”,西醫謂之“暑熱症”。中醫認為,小兒疰夏是由於氣溫升高,而汗液分泌減少或缺乏,致使機體產熱或散熱平衡失調所引起。小兒疰夏症狀主要表現為:夏天氣溫愈熱,體溫愈高,而且發熱不退,病程可長達2~4個月,多數患兒皮膚灼熱無汗或少汗,煩躁不寧,口渴多飲,小便頻多,一晝夜可達數十次,待到秋涼後發熱不治自愈。而且痊癒後身體良好。

基本介紹

  • 別稱:小兒疰夏
  • 多發群體:1~2歲者
  • 常見病因:機體產熱或散熱平衡失調
  • 常見症狀:夏天氣溫愈熱,體溫愈高發熱不退
主治原則,文獻參考,

主治原則

中醫認為,暑必傷氣,津氣耗損,肺胃陰傷,所以疰夏患兒適宜食用清淡多汁的新鮮瓜果蔬菜和容易消化的多汁多水食物,以及清補滋養涼潤和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和溫熱性質的食物,以及過成和煎炸炒爆燻烤上火的食物。
【小兒疰夏宜食】根據中醫理論,患有疰夏病症的小兒適宜食用性涼味甘的食物,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幾種。
【小兒疰夏忌食】有疰夏病症之患兒多煩躁不安、起熱不退i所以不宜食用辛辣、油膩、溫熱等性質的食物,須忌食下列食物。

文獻參考

《日用本草》:“西瓜,清暑熱,解煩渴。”“甘蔗,止虛熱煩渴。”《本經逢原》:“春夏伏氣發瘟熱病,覓得西瓜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陸川本草》:“絲瓜生津止渴,解暑除煩,治熱病口渴,身熱煩躁。”“黃瓜,治熱病身熱,口渴。”《隨息居飲食譜》:“冬瓜清熱,養胃生津,滌穢治煩。”“豆腐漿,清肺補胃,潤燥化痰”。“丁香,陰虛內熱人忌之。”“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陰,宜於火燥津枯之體。”《本草匯言》:“綠豆,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藕,涼血散血,清熱解暑之藥也。”《藥性考》:“豆腐漿,有清熱下氣之功。”《本草經疏》:“甘蔗,甘寒除熱潤燥,除心胸煩熱。”“丁香,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藕,生者甘寒,能涼血,除熱,清胃,止熱渴。”《本草通玄》:“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兒疳熱及風熱昏躁。”《本草再新》:“荷葉清涼解暑,止渴生津,解火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