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廣意(小兒推拿廣意)

推拿廣意

小兒推拿廣意一般指本詞條

《推拿廣意》,推拿著作,又名《小兒推拿廣意》,3卷。清代熊應雄(運英)輯,約成書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上卷總論推拿的治療作用及五視法、聞聲音、辨五音、看額脈等兒科疾病的診斷方法,並以歌訣或圖解形式介紹小兒推拿穴位和推攢竹、運太陽、分陰陽、黃蜂入洞等30餘種推拿手法。中卷闡述胎毒、驚風、傷寒、嘔吐等17種兒科常見病證的證候、病因及其推拿治療方法。下卷收錄上述病證內服和外治方劑180餘首。其學術理論著重審證求因,治療強調“臨機之通變,毋執一之成模”。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推拿廣意》,《小兒推拿廣意》
  • 作者:熊應雄(運英)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流傳版本

現存清乾隆十四年(1749)金陵四教堂刻本,另有光緒十四年(1888)刻本等30餘種,通行本為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作者簡介

熊應雄,清代醫學家。字運英,西蜀東川(今屬雲南)人。精醫,尤善兒科。以診斷小兒之疾惟以形色為最要,提出視小兒神氣脈色者五:一視兩目,二聽聲音,三視囟門,四視形貌,五視毛髮。又以推拿之法,有效而受苦甚少,故常留心此道。後偶得小兒推拿書一編,乃熟習之,並與善推拿之清江陳世凱研討訂正,輯為《推拿廣意》(又名《小兒推拿廣意》)三卷(1676年)。此書除總論小兒診斷諸法、常見兒科疾患推拿之術、嬰兒護養宜忌外,又以圖解講述諸穴脈,作歌訣以助記憶,並附有兒科常用方藥等,切合實用,流傳甚廣。

內容簡介

上卷首列總論,論述推拿在小兒驚風治療中的作用,其大旨源於《補要袖珍小兒方論》;次敘兒科診斷和治療手法,介紹手足四十五個小兒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以圖譜示之;手法著重介紹推法和拿法,並提出了“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即手部和頭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規程式;還繪有“推坎宮”“推攢竹”“打馬過天河”等二十一幀手法操作圖,並有文字詳解;最後為“臟腑歌”,源於《小兒按摩經》“手法歌”和《小兒推拿秘旨》“五臟主病歌”,論述臟腑病證的小兒推拿方法。中卷分述胎毒、驚風、諸熱等十七種病證的推拿治療,及小兒壞證一十五候、斷面色惡證死候。下卷載治療兒科常見病的內服、外用方劑一百八十五首。明代小兒推拿多以治療驚風為主,其他疾病往往述之不詳。本書除專設驚風一門外,還設諸熱、傷寒、嘔吐、泄瀉、腹痛、痢疾、瘧疾、積證、痞證、癇證、咳嗽、腫脹、目疾、雜症諸門,擴大了小兒推拿的治療範圍。熊氏還把小兒推拿的辨證施治進一步深化,如“諸熱”一門,又細分為胎熱、潮熱、風熱、虛熱、實熱、壯熱等十四型,並各有相應推拿治則與治法。手部和頭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規,也是熊氏首先提出。所繪推拿操作圖,甚便於後學。本書重視藥物運用,所錄之方藥,除用於內服外,更有吹喉、擦牙、敷臍、貼足心、塗搽、熱熨等多種外治法。

影響評價

本書擷取明代小兒推拿之精華而又有所發展,是清代第一部小兒推拿專著,其影響頗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