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症常並發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血症或敗血症。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偶爾也可找到鏈球菌、大腸埃希桿菌、肺炎雙球菌或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患兒做股靜脈穿刺時應特別小心,以免誤入髖關節。細菌侵入關節的途徑有:
1.血源性
從遠離發病關節的感染病灶如癤腫、擦破傷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等,細菌侵入血流,又在滑膜處停留致病。
2.從附近病灶直接侵入
如骨髓炎擴散到鄰近關節。
臨床表現
一般有敗血症或外傷史的表現,如發熱、脈搏加快,白細胞增高等。嬰兒患病時可能不會有發熱,受侵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患肢多數處於半屈曲位置。X線片可見關節囊膨隆,周圍軟組織腫脹。如治療不及時,玻璃樣關節軟骨面很快發生破壞和退行性變,關節因膿液充斥,加之肌肉痙攣可發生病理性脫位,可造成畸形和活動受限。多數病例有外傷或感染史,如中耳炎或皮膚感染。起病較急,突出的主訴是關節局部疼痛,如下肢關節受累則有跛行,患兒很快因負重疼痛加重而不能走路。
此外有煩躁、食欲不振、發熱,體溫可達40℃。體徵有發炎的關節局部溫度增高,腫脹,關節積液。因保護性肌肉痙攣,關節呈半屈曲狀態。觸診時沿關節線有廣泛壓痛。自動或被動活動關節都很疼痛,因之出現假性癱瘓。新生兒和小嬰兒的全身性反應輕或無,僅有的體徵是關節腫脹和屈曲攣縮。
檢查
1.關節穿刺
可得混濁液或黏稠的膿液,細胞數超過4×109/L(4000/mm3),以中性多核粒細胞為主。關節液中纖維蛋白增加,抽出後很快凝固。糖含量較血內低。塗片革蘭染色可見致病菌。
2.X線檢查
早期表現為關節囊積液擴張,如髖關節則會有股骨頭向外移位甚至脫出。感染持續存在,可看到骨脫鈣和關節間隙變窄。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1.結核性關節炎
多有肺部原發灶,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自覺症狀較輕。
2.關節積血
如血友病的關節積血,有出血病史,血液學檢查可作最後依據。
3.滑膜炎
如病毒或外傷引起的暫時性滑膜炎,全身症狀較輕,局部腫脹亦輕,如有關節液可抽出,但無化膿現象。
治療
必須儘早治療。關節穿刺抽液送細菌培養及塗片找細菌。同時立即採用大劑量抗生素靜脈滴入。選用抗生素的原則、方法與治療急性骨髓炎類同。給予必要的全身支持療法如退熱、鎮靜、營養及輸血等。
患肢採用皮膚牽引以減輕疼痛,且能防止病理性脫位。關節穿刺應每隔1~2天做1次,將積液及時抽出引流,同時向關節腔內注入低濃度抗生素。如積液為膿液而量多,應及早做關節切開引流,清洗關節腔後可酌情縫合關節囊,或留置兩根矽膠管進行灌注沖洗。
化膿性關節炎因病情嚴重應按急症處理。治療的目的為控制關節感染,清除感染產生的纖維素,防止畸形;恢復關節正常解剖關係,從而保留功能。明確診斷後,應該用石膏或用牽引制動。牽引患肢能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保持關節間隙,防止玻璃樣關節軟骨面受壓及預防和矯正畸形。一般說來牽引較石膏固定好,而腕、踝關節受累時可用石膏托固定。
早期的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液為漿液血性。這個階段的治療宜先用生理鹽水沖洗關節,然後用1%新黴素或青黴素沖洗,最後關節內保留數毫升的抗生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