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

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比較多見,其發病率僅次於流腦及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見於3個月~3歲嬰幼兒。各種細菌所致的臨床表現大致相仿,可歸納為非特異性表現及中樞神經系統表現,部分可出現併發症。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3個月~3歲嬰幼兒
  • 常見病因:由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引起
  • 常見症狀:發熱﹑頭痛﹑嘔吐﹑嗜睡﹑頸強直﹑角弓反張﹑前囟膨出﹑昏迷及驚厥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由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引起。根據流感桿菌莢膜所含多糖類抗原不同,將其分為a~f共6型,常致腦膜炎的菌型絕大多數為毒力較強的b型,已證實其抗原為多核糖磷酸(PRP),其次為f型,無莢膜不能分型者一般是非致病菌,在鼻咽部經常存在,細菌內毒素在致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並不產生外毒素。流感桿菌多先侵入鼻咽部,引起敗血症,再發生腦膜炎。

臨床表現

一般發病較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緩慢﹐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患。經1~2周后,出現發熱﹑頭痛﹑嘔吐﹑嗜睡﹑頸強直﹑角弓反張﹑前囟膨出﹑昏迷及驚厥;亦有部分患者發病急驟﹐短時間內即出現較嚴重症狀。具體症狀視患兒年齡及就診早晚而異。有明顯前驅症狀者較多,常見流涕、咳嗽等。經數天或1~2周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臨床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表現,如顱內壓增高症狀及腦膜刺激征。

檢查

1.腦脊液
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檢查可見極短小的革蘭陰性桿菌,有的類似球菌,若在同一塗片上發現形態不同的細菌,或長或圓,或單或雙不易確定,都應疑為流感桿菌。
2.抗原診斷
對6型流感桿菌的快速抗原診斷方法,絕大多數流感桿菌腦膜炎可通過此法明確診斷。
3.其他
應做X線胸片,心電圖,B超和腦MRI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特點,結合流行病學檢查,新生兒,嬰幼兒,年長兒童的發病特點等,以及實驗室等檢查結果,可以作出診斷。

治療

1.一般及對症治療
根據患兒的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對症處理,如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意識和水電解質平衡狀況,維持內環境穩定,及時處理高熱、驚厥等症候,有顱內壓增高者應給予脫水藥或利尿藥。
2.病原學治療
目前較公認的選擇是三代頭孢菌素中血腦屏障透過率較高者,常用藥物與用藥劑量為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對β內醯胺類過敏的患兒可選用氯黴素,分4次靜脈注射。如無併發症,且細菌對氨苄青黴素敏感,則可換用氨苄西林治療,療程7-10天,國內多主張治療2-3周。
3.併發症的治療
(1)硬膜下積液  如積液量不多則不必處理,積液量大,出現明顯顱內壓增高或局部刺激症狀,應進行穿刺放液。
(2)腦室管膜炎  應進行側腦室穿刺、引流,以緩解症狀,同時可局部注入抗生素。
4.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腦水腫和顱壓高,增加患者耐受性,減輕其繼發性損傷,改善總體預後,常用地塞米松,分四次靜脈注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