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集群研究

小企業集群研究

《小企業集群研究》一書的出版社是復旦大學出版社,作者是仇保興,出版時間是1999-04。

基本介紹

  • 作者:仇保興
  • ISBN:9787309021967
  • 頁數:256
  • 定價:19.0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4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從歷史和現實、理論與實踐的多視角,分析了小企業及小企業集群的內在機制及外部條件,從而得出了一系列有說服力的結論。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應建立五大支撐體系才能有效地扶植小企業的發展。

作品目錄

目錄
第1章 本書的意義、方法與結構
1.1問題和意義
1.1.1小企業――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1.1.2全球範圍的小企業復興正在加速
1.1.3小企業理論研究的進展和偏頗
1.2方法與思路
1.2.1本書的研究方法和有關概念
1.2.2本課題內容與產業組織學的關係
1.3內容概要與結構
上篇 問題、歷史和概念
第2章 企業最佳規模理論的困惑和“生存技術”的啟示
2.1企業最佳規模理論的困惑
2.1.1古典經濟學理論的“馬歇爾衝突”
2.1.2新古典經濟學推論的自相矛盾性
2.1.3新制度學派的懷疑與迴避
2.1.4綜合與結論
2.2企業最佳規模的實證分析法
2.2.1幾種企業最佳規模的實證分析方法及其缺陷
2.2.2施蒂格勒的“生存技術
2.3施蒂格勒的“生存技術”的有益啟示
2.3.1啟示之一,企業最佳規模因受其所利用的全部
資源的影響而難以實際測算和決定,必須重新
回到實驗法上來
2.3.2啟示之二,就大多數行業而言,企業最佳規模
並不是唯一的,其分布範圍相當寬廣
2.3.3啟示之三,具有長期生存能力的企業組織
必然具有規模經濟性
第3章 小企業集群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3.1小企業集群的基本概念及歷史溯源
3.1.1經濟學家們對小企業組織的論述
3.1.2小企業集群的現代定義
3.2小企業集群與其他類型產業組織的比較
3.2.1與企業集團的比較
3.2.2與西方壟斷性經濟聯合組織的比較
3.2.3與空間聚集體的比較
3.3小企業集群的基本分類
3.3.1“市場型”小企業集群
3.3.2“中衛型”或稱“椎型”小企業集群
3.3.3混合網路形式小企業集群
第4章 對四個典型地區小企業集群的綜合分析
4.1四地區小企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4.1.1我國浙江省――小企業集群創造工業總量
的3/4
4.1.2義大利――小企業集群為“經濟奇蹟”的
創造者
4.1.3我國台灣――小企業集群為出口創匯的
“主力軍”
4.1.4日本東京都――小企業集群成為全日本機械
工業的“共同根基
4.2四地區小企業集群的發展動因
4.2.1浙江省――能人示範、商貿促進和政府扶植
4.2.2義大利――傳統技藝、文化與政府政策
4.2.3台灣省――國際貿易、人文環境與政府推動
4.2.4日本東京都――歷史機遇和地理位置
4.3當前四地區小企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3.1浙江省――初級階段的產品質量問題
4.3.2義大利――政府政策的適應性
4.3.3台灣省――“信任危機”和政府一廂情願
4.3.4日本東京都――泡沫經濟和等級制的受害者
中篇 一般理論分析
第5章 專業化分工與小企業集群的演進過程
5.1小企業集群內部的分工演進過程及其漲落機制
5.1.1楊格定理與耗散結構
5.1.2新專業分工形成的過程和條件
5.1.3促進小企業集群內部專業分化的產業政策
要點
5.2小企業集群中的專業化分工、熵和經濟效率
5.2.1小企業集群的分工度與信息能力
5.2.2專業化分工的“自我繁殖”
5.3信息效率與小企業集群的最佳化或退化
5.4可選擇並聯耦合與小企業集群的可靠性
第6章 產權和市場結構對小企業集群的約束
6.1市場結構、產權結構和交易成本
6.1.1市場結構與交易成本
6.1.2產權結構與交易成本
6.2不確定性與產權結構
6.2.1不確定性問題
6.2.2明晰產權可減少不確定性
6.2.3明晰產權的代價
6.2.4企業內部的產權結構對交易成本的影響
6.3資產專用性問題
6.3.1三方規制結構
6.3.2雙方規制結構
6.4交易數量規模和地理位置上的專用性
6.5人力資本專用性
6.6對各種專用性的綜述
6.6.1專用性如何影響集群內企業的合併與分化
6.6.2企業集群化對專用性的反作用
第7章 產品和生產要素市場以及人文環境對小企業集群
發展的影響
7.1產品交易方式演進的意義
7.1.1中間品市場和小企業集群的相互依存關係
7.1.2中間品市場的一個範例――“浙江模式”
7.1.3一般性的結論
7.2資本交易方式創新及其影響
7.2.1中間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在企業規模決定
方面的此消彼長關係
7.2.2資本交易方式的演進及對小企業集群的
約束
7.2.3小企業集群是對資本市場交易費用的適應性
制度安排
7.3勞動力交易方式及其影響
7.3.1家庭的生產屬性
7.3.2小企業集群和勞動力的分布結構
7.3.3農村土地制度與小企業集群
7.4 小企業集群發展的人文環境分析
7.4.1小企業集群化的根源是人文的無形之網
7.4.2人文網路的存在不僅加強了小企業集群的
穩定性,而且也會加速小企業的形成
7.4.3小企業集群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規模經濟妥協的
產物
下篇 套用分析
第8章 小企業集群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
8.1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與小企業集群發展的
一致性
8.1.1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
8.1.2作為一種產業組織的小企業集群與產業結構
調整的關係
8.1.3我國台灣省和韓國經驗的比較和借鑑
8.1.4基本結論
8.2適應小企業經營的行業
8.2.1施太萊、莫斯和太田一郎的分析
8.2.2從小企業集群的角度看哪些行業適應小企業
經營
8.3小企業集群的自身特徵對產業升級的影響
8.3.1影響新進入者威脅力的因素
8.3.2決定替代品威脅力的因素
8.3.3決定供方力量的因素
8.3.4決定買方企業(客戶)議價力量的因素
8.3.5決定產業內現有企業對抗強度的因素
8.4大、中、小企業的合作和協同――中衛式小企業集群
對產業結構最佳化的作用
8.4.1發揮小企業對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促進作用
8.4.2形成不同規模企業間獨特的技術傳遞鏈
8.4.3塑造適應“二重結構”的分層競爭結構
8.4.4創造四個方面的優勢
8.5小企業集群發展中要避免的陷阱――過度競爭所致的
“檸檬市場”
8.5.1“檸檬市場”與小企業集群內部的惡性競爭
8.5.2一個典型案例――浙江永康保溫杯生產企業
集群的“檸檬市場”
8.5.3克服“檸檬市場”的基本策略
第9章 小企業集群與技術創新
9.1熊彼特創新理論的缺陷
9.1.1“兩個不同的熊彼特”
9.1.2對熊彼特創新理論的批評
9.1.3基本的結論
9.2創新技術在小企業集群內部的擴散方式
9.2.1“傳染模型”的適用性
9.2.2對“傳染模型”的修正
9.2.3促進技術創新的“集群效應”
9.3當前我國科技園區發展的障礙――人園企業的非
集群化問題
9.3.1問題的提出
9.3.2影響集群化的基本因素分析
9.3.3促進科技園發展的基本對策
第10章 知識經濟時代小企業集群的演進趨勢
10.1知識經濟的特徵以及對企業規模的影響
10.1.1知識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
傳統的企業規模理論受到挑戰
10.1.2產品的個性化、多樣化和短周期化將越演
越烈
10.1.3數位化網路無處不在,中間商的價值逐漸
失落
10.1.4小企業集群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的變化
趨勢
10.2挑戰小企業集群的幾種新的企業組織模式
10.2.1原子式組織
10.2.2柔性組織
10.2.3原廠委託製造模式
10.2.4CIMS和EIM模式
10.3小企業集群的主要演進方向――虛擬企業組織
10.3.1虛擬企業組織的概念
10.3.2虛擬企業組織的基本特徵
10.3.3虛擬企業組織的形成過程
附錄:靈捷網公司行為規範聲明
第11章 結語:地方政府與小企業集群的發展
11.1完善中間產品市場體系
11.1.1維護平等競爭,培育專業市場
11.1.2明晰企業產權,保護業主權益
11.1.3建立小企業集群與大企業之間的協作
體系
11.1.4培育生產資料交易租賃市場
11.2強化融資網路系統
11.2.1維護業主之間的“信任與承諾”,拓展集群
內部融資渠道
11.2.2建立政府與銀行共擔風險的擔保制度
11.2.3改善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11.3拓展外銷網路
11.3.1提供信息服務和人才培育
11.3.2推行名牌戰略
11.3.3綜合套用各種策略,幫助小企業建立外銷
網路
11.4健全技術創新支持體系
11.4.1建立科技人才支持體系
11.4.2創立風險投資機制
11.4.3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鼓勵技術創新
11.4.4加快國外技術引進
11.4.5興辦科技園區,最佳化小企業技術創新外部
環境
11.5建立質量調控體系
11.5.1小企業集群“中衛”化策略
11.5.2輔導小企業升級改造,提高技術和管理
水平
11.5.3興辦各類行業協會和質量檢測中心
參考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