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耳蕨根

對馬耳蕨根

對馬耳蕨根,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對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 (Hook.)J.Sm.的根莖。分布於中南、西南及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西藏等地。具有清熱瀉火之功效。常用於目赤腫痛。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鱗毛蕨科
  • :耳蕨屬
  • :對馬耳蕨
  • 中文學名:對馬耳蕨根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秋季較好
  • 用法用量:內服:30g,煎湯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瀉火。

主治

目赤腫痛。

相關配伍

治目赤腫痛:對馬耳蕨根莖(去鱗片)30g。水煎,加適量白糖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30g,煎湯。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以秋季採集較好。挖出後除去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對馬耳蕨,又名馬祖耳蕨。植株高30-50cm。根莖近直立,與葉柄基部被黑褐色卵狀披針形和棕色鑽狀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向上疏生黑色線形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30cm,寬8-15cm,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鐮狀披針形,基部上側1片小羽片大而突起,與葉軸平行,通常淺裂,向上的小羽片邊緣有刺狀尖齒,裂片上有羽狀脈,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圓腎形。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3000m的山坡林下溝邊或岩石縫中。分布於中南、西南及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目赤腫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