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模式(對話:中國模式)

對話中國模式

對話:中國模式一般指本詞條

《對話中國模式》是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啟正。該書講述了“中國公關領袖”趙啟正和“美國著名未來學”奈斯比特先生對中國發展模式及世界未來走向等熱點話題的探討。

基本介紹

  • 書名:對話中國模式
  • 又名:Dialogue The China Model
  • ISBN:9787510408489
  • 頁數:231頁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尺寸: :23.6 x 16.6 x 1.6 cm
  • 重量:: 499 g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一位是有著“中國形象大師”、“中國公關領袖”美譽的趙啟正先生,一位是寫過超級暢銷書《大趨勢》的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先生,這樣兩位在東西方擁有強勢話語權的人物在一起坦誠交流,就中國發展模式及世界未來走向等熱點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
他們的對話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也是目前公眾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例如:中國的迅速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西方社會總是喜歡將自己的價值觀像外套一樣強加於別的國家?中國經濟的成功真的令西方人嫉妒並害怕嗎?西方的橫向結構與中國的縱向民主究竟有著什麼本質區別?針對這些問題,兩位文化背景不同、信仰價值觀迥異的東西方代表人物作出了自己的闡釋。

作者簡介

趙啟正,1940年出生於北京。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物理專業。在科研、設計和生產部門工作20年,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歷任上海市副市長兼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等。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和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院長。出版的著作有:《向世界說明中國——趙啟正演講談話錄》(2005),《中國人眼中的美國和美國人》(2005)、《向世界說明中國(續編)——趙啟正的溝通藝術》(2006)、《江邊對話——一位無神論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與路易,帕羅合著,2006)、《浦東邏輯——浦東開發和經濟全球化》(2007),《浦東奇蹟》(與邵煜棟合著,2007)、《在同一世界——面對外國人101題》(2007)、《與世界對話——趙啟正演講錄》(英文版,2009)等。其中有的已被譯為英、日、西班牙、俄、德和韓文。
約翰·奈斯比特,1929年出生於美國猶他州。未來學家,埃森哲評選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師之一。有著哈佛·康奈爾和猶他三所大學的教育背景。出任過甘迺迪時期的教育部長助理和詹森時期的特別助理,也曾在IBM和柯達公司任職。對中國問題有深入研究,在中國天津建有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以《大趨勢》一書奠定其全球趨勢大師首席地位,此書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超過兩年,在全球共銷售1400多萬冊。
多麗絲·奈斯比特,曾為奧地利一家德語出版社的負責人,也曾是約翰·奈斯比特的德語出版商,《中國大趨勢》作者之一。自2006年開始,與約翰·奈斯比特一起指導位於中國天津的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的工作。

編輯推薦

《對話中國模式》:中國公共外交力推者趙啟正與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首度思想碰撞。
縱論天下大勢
洞察時代先機
柳斌杰(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周明偉(中國外文局局長)、鐵凝(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劉長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王緝思(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等數十位專家、學者傾情推薦。)

媒體推薦

很顯然,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要讓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國人民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理解中國,我們必須努力同世界各種文明、外國各界朋友,平等對話,友好交流,求得更多的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話中國模式》是一個有益的探索,希望獲得成功。
——柳斌杰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事件之一。《對話中國模式》通過中西方不同文化問生動而理性的對話,為讀者提供了觀察、理解今日中國的一個獨特的新視角。
——鐵凝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有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話語體系、不同社會經歷的三位作者,通過對話這一方式,對中國過去50年經歷的道路及其走向所作的哲學思考和跨文化的解讀、交流,將為更深刻、全面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提供豐富的啟迪和十分有價值的思考方向。
——周明偉 中國外文局局長
這是一個未來學家和一個敢講真話、有人情味的中國官員之間的真誠對話。講好中國故事,是世界接納中國的前提。這兩位故事高手的對話教給了我們好的方法:一、必須真實;二、生動耐聽;三、共通的觀念;四、人性的尊嚴;五、局外人的視角;六、非敵意。故事好講,讓別人愛聽不容易,得到對方的重視與回響更不容易。
——劉長樂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
政治經驗和人生經歷都十分豐富的兩位智者,用詼諧的語言、生動的比喻、閃光的思想,為我們刻畫了“中國模式”。趙啟正先生願意用更為貼切的“中國案例”的提法,說明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繼續探索。這代表了許多中國人的共同希望,也會受到外部世界的廣泛歡迎。
——王緝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當今世界有兩種發展模式,西方的和中國的,但我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更好。中國是一輛跑得更快、性能更優的列車”。
——約翰·奈斯比特

目錄

第一部分 關於中國模式
第二部分 關於世界對中國的認識
第三部分 如何講好中國的故事
第四部分 關於科學、教育和智慧財產權
第五部分 中國向何處去?
附錄一 趙啟正歷年精彩言論概覽
附錄二 奈斯比特三大預測名著精要
附錄三 啟正印象
附錄四 奈斯比特夫婦印象記

文摘

多麗絲問了我一個近乎哲學性的問題(我一向認為以德語為母語的人往往擅長哲學思考):表述中國的社會制度能不能像表述西方社會制度那樣的簡明?我承認,表述中國社會制度的確需用較多的語句,其理由是:西方社會制度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有60餘年,實行改革開放甚至只有30餘年的歷史,因此,解釋中國就不得不說較長的話。
當然也有缺點,比如:如何對執政黨和政府有更好的監督?如何克服不斷發生的腐敗?這是擺在執政黨面前的一個挑戰。
但是我們不迴避這個問題。我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嚴懲已發生的違法行為;二、改善、加強現有的監督機制;三、更加透明化。我們既做歷史性的縱向觀察,也做世界性的橫向比較。毫無疑問,比較是認識問題的重要方法。
多:還是回到民主的話題。您剛才講的不僅是很好地幫助西方了解中國的例子,實際上對中國人更好地了解自己也很有效。我們的建議是:中國不僅需要向外部世界推銷中國,也要向內部——中國人自己進行推銷。
我昨天曾和一個中國年輕人聊天,我問他:“你怎么看待中國的體制?”他馬上說:“不自由。”然後我就給他畫了一個圖,中國模式與西方民主的對比,西方有黨派,有A黨有B黨。他馬上就說:“那好啊,可以自由選擇了。”然後我就告訴他,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兩個黨派之間會相互攻訐、相互掣肘、相互指責。這樣可能會帶來許多負面的結果。
實際上,即使在中國,也有許多人不知道中國這套體制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種種好處。它好就好在認準了就能夠大膽地向前走,不爭論,不耗費時間。這就和我們寫書一樣,我們兩人要是彼此相爭不下,可能這書就寫不出來了。所以說中國的這套體制是一個很高效的體制。大家如果能和諧相處,就會有很高的產出。
奈:我們應該提一下那個年輕人最後說的一句話,他說:“如果你認為自己一貫正確,你還要學什麼呢?”該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就是說不一定永遠正確,但總是在盡全力為人民謀福利。給人們這樣一種印象就可以了。即使犯了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的願望是好的。如果能夠達成這種共識,那我覺得這個基礎就比西方的民主更好。
趙:這是很有說服力的見解,不僅對年輕人是有效的,對我也有某種啟發。從中國的歷史背景和中國的現實狀態看,中國適合這種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西方的制度或其他類型的制度都是各自的選擇。
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兩黨制或多黨制下的選舉實際上沒有起到民主理想的效果,而成了滿足選民民主要求的安慰劑。一個例子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選舉了興登堡①為總統,他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將軍。他在開總統會議的時候會突然說出與一戰戰局有關的話,說他的軍團要調到哪裡去,大家很吃驚;但是希特勒很高興,因為興登堡完全可以被他控制。這樣的事就算歷史上偶爾發生一次,代價也是很大的,即使幾十年或100年發生一次,代價也是很大的。這並不意味著我反對別的國家的兩黨制,我不是別的國家的選民,我只是說它不適合中國。
至於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對自己歷史上所犯的錯誤,不僅勇於承認,還多次以黨的決議的方式分析了產生錯誤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並公布於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