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鄉建人:鄉建理想國的真實之旅》是一本202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慧麗,許函誠,王思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話鄉建人:鄉建理想國的真實之旅
- 作者:何慧麗,許函誠,王思賢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 頁數:48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7299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2005年,國家層面開啟新農村建設,從那時起,中國鄉村發展便進入百年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幾乎與此同時,“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也帶領著一批當代知識分子和志願者躬耕於鄉野,在主動實踐中接續了民間傳承百年的新鄉村建設。本書即由溫鐵軍教授擔綱策劃和主編,中國農業大學何慧麗教授師生共同調研和主筆,對長達20年的當代鄉建經驗做了深入的總結和提煉。
為完成本書,何慧麗教授帶領學生走出高校“象牙塔”,走進鄉建理想國,在鄉村建設的一線,與16位鄉建骨幹展開了一系列深刻的真實對話。談話內容既涉及百年前鄉建先輩的篳路藍縷,也有當代鄉建者的前仆後繼;既展現了不同區域的鄉土文化,也解釋了不同的資源稟賦對於鄉建行動的走向的決定性作用。本書不僅將20年鄉建過程的真實細節一一呈現,更試圖通過與實踐者的對話找到中國當前鄉村建設的行動方向,為更多有志於鄉建的讀者提供一些真實的經驗,以便後來人在參與鄉建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尋找到一些有依據的參考。
1.本書由“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策劃主編,由設計出引起轟動效應的蘭考購米包地模式的農大教授何慧麗老師親自操刀調研和撰寫,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意在對20年的鄉建經驗做一個總結,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一些來自於實踐層面的有益參考。
2.書中的鄉建人物來自北京、河南、山西、華東、華南等不同地區地域,他們的身影遍布大半箇中國,每一個都是中國當代鄉建領域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對於鄉建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想要投身於鄉建事業年輕人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西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暨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民政部、國家林業草原局、國家糧食局、北京市、重慶市、福建省等省部級政策專家。
何慧麗,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系教授、博導,農民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 蘭考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社會學會第十、十一屆理事。教學和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農民組織化與城鄉合作、鄉村治理與鄉村建設、生態社會學等。曾掛職蘭考縣委常委、副縣長等職務,在豫東、豫西等地農村主導過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文化組織、社會組織的社會科學試驗工作,在研究上力倡“用行動做學問”,並從中提煉出在全球視野下具有本土現實價值和中國主體性特色的相關研究。曾在《開放時代》《馬克思主義與發現》《中國農村觀察》《中國農業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人民論壇》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等刊物發表文章70餘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研究”首席專家,主編《新時代鄉賢》(2018)、參著《鄉村振興十人談》(2018)、《大國三農》(2021)。
目錄
第一章望首都:北京的跨界人與他們的鄉建事業
引 語 /
一、從小毛驢到愛故鄉,再到國仁——年輕人與黃志友的對話 /
(一)鄉村建設的初心來自故鄉和親人 /
(二)理想青年的知識田野:求學西北、保水治沙、熱衷社團 /
(三)全球化問題的地方化化解:從生態化CSA到愛故鄉行動 /
(四)社會力量與政府的緊密協作:以國仁來連結各方力量 /
(五)年輕人要抓住機遇到鄉村成才和創業 /
二、博士“海歸”農民的理想與實踐——年輕人與石嫣的對話 /
(一)種地是心的修行:在偶然與巧合中走向農業 /
(二)分享收穫:農場的管理與魅力 /
(三)道阻且長:不同階段總有不同挑戰 /
(四)推動改變發生:鄉村建設不等於建設鄉村 /
三、樂和不是夢——年輕人與廖曉義的對話 /
(一)樂和夢的追尋和叩問 /
(二)從西方哲學到中國傳統文化:廖曉義女士的環保之路 /
(三)樂和試驗的實踐形式:植於社區的學習方案 /
(四)樂和家園的“三院六藝” /
(五)樂和不是夢 /
第二章來河南:黃河邊的農業生態化與農民組織化
引 語 /
一、小農戶的生態化農業探索——年輕人與趙澤民的對話 /
(一)堅守在農村:“沒有農村就沒有生活” /
(二)走上生態農業的道路:“以不變應萬變,以變而應萬變” /
(三)土地生產大學問:“土壤改良是一方面,更需要改良的是人心” /
(四)文化組織靈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由內及外,推己及人” /
二、從村支書到引領生態合作事業的新農人——年輕人與張硯斌的對話 /
(一)走上合作之路:年富力強的書記改變貧弱的村莊 /
(二)自下而上的城鄉互動嘗試:在千錘百鍊中屹立 /
(三)三位一體的縣級聯社:生產服務、內置金融與統購統銷的成功實踐 /
(四)鄉村建設的想像力:文化搭台引導農民“唱戲” /
三、在黃河灘內搞有機農業的日本老人——年輕人與川崎廣人的對話 /
(一)隻身跨越千里奔赴中國:“這裡是我實現理想和抱負的地方” /
(二)堅定地選擇有機道路:“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可持續社會” /
(三)日本有機農業的發端與發展實踐:政府支持下的農協生協與全球化挑戰下的新型農民 /
(四)在中國推廣有機農業:“不要讓讀書優秀的人不做農業,做農業的人卻看不懂中文” /
第三章探山西:三親教育、大學生返鄉與鄉村復興
引 語 /
一、從生態文明到三親教育的鄉村復興夢——年輕人與張孝德的對話 /
(一)童年鄉村生活奠定了一生的思想基礎 /
(二)青年時期的參軍經歷與大學生活 /
(三)“棄官從學”與《文明的輪迴》背後的故事 /
(四)重新撿起生態文明的研究,發起鄉村文明論壇 /
(五)巨觀與微觀的結合:三親教育的誕生與發展 /
二、蒲韓鄉村社區的大學生新農人——年輕人與梁少雄的對話 /
(一)家、社團、梁中心——走向鄉建 /
(二)青年教育是重要工作,振興生活方式是核心 /
(三)放下“光環”與“悲情” /
(四)鄉建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